佑驾创新进军无人物流:预计2026年布局1万辆,实现4-5亿元营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10:14 1

摘要:9月15日,佑驾创新正式发布旗下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小竹无人车的诞生与落地,是佑驾创新继小巴、矿区、机场之后,又一次向L4自动驾驶场景的延展布局。

佑驾创新进军无人物流赛道,开拓业务新增长曲线。

9月15日,佑驾创新正式发布旗下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小竹无人车的诞生与落地,是佑驾创新继小巴、矿区、机场之后,又一次向L4自动驾驶场景的延展布局。

作为自动驾驶赛道渐进式玩家,佑驾创新选择做哪些场景、不做哪些场景背后的思考逻辑是什么?

佑驾创新创始人兼董事长刘国清调侃道,这基于佑驾创新的“保守人设”。佑驾创新不做只烧钱的业务,选择业务拓展,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有明确的盈利可能性。

佑驾创新预计,明年无人物流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台。佑驾科技将投入1万台无人物流车,营收可实现约4-5亿,毛利率20-30%。

01

与前装项目共享供应链,摊薄无人车BOM成本

小竹无人车带来了两款全新车规级无人物流产品。

小竹无人车首款车型T5,货箱空间优化后,车辆能够释放5.5m³容积并实现同级最大载重1000kg,最高续航180km,主要服务于快递城配、商超零售、生鲜配送等细分场景。

另一款产品T8则拥有8.5m³容积,能够更满足大运量运输需求,最大载重1700kg,最高续航240km,可广泛应用于城配与工业物流,并可深入矿区与港口等更多专业场景。

硬件方面,小竹无人车采用多传感融合的方案,包括3颗激光雷达及11颗摄像头,实现360°无盲区视角。

考虑到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小竹无人车全车摄像头标配气吹自清洁功能,自动清除雨雪沙尘,避免摄像头因脏污而导致视野遮挡。

T5和T8核心零部件均为车规级,小竹无人车下一代产品将由佑驾创新量产业务的深度合作伙伴共同打造。

具体来说,小竹无人车下一代产品将高度集成地平线双征程6M芯片、速腾聚创最新一代的EMX激光雷达产品,以及四维图新的定位系统P-Box。

值得关注的是,小竹无人车的智驾关键零部件可复用佑驾创新前装量产项目选型,共享供应链资源。

这将最大化摊薄了小竹无人车的BOM成本,构成了其在同等性能产品中的成本竞争力。

02

盈利模型清晰,明年市场规模将达10万辆

在运营方面,刘国清将小竹无人车的落地路径概括为“根据地打法”,即前期集中资源、深耕布局。

小竹无人车将在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江阴市等城市首批落地、重点运营。

此前,佑驾创新基于小竹无人车产品已获深圳邮政与东部公交的认可。

在发布会现场,佑驾创新也公布首批无人车成功下线,并正式向包括快递行业在内的客户进行了交付,实现“发布即交付”。

刘国清谈到,采用根据地打法,是基于两层考量:

一层是摊销成本可以验证商业模式,在一个区域里面,如果不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实是很难赚钱,很难把运营成本足够摊薄。

另外一层则是可以更好的服务客户,将聚焦资源投入到这个城市,然后把整体运营做得更精细化。未来,再由点及面,形成更大规模性的优势。

小竹无人车将采用直接销售、租赁模式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三种运营方式。

销售模式是直接将车辆卖给客户,为了降低购车门槛,会与金融公司合作提供贷款服务,客户通过还月供方式获得车辆。

租赁模式则帮助客户轻资产运营,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降低了使用门槛。

定制化解决方案是针对特殊场景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并相应收费。

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能够覆盖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提供了灵活的合作方式。

佑驾创新预计,明年无人物流车市场将达到10万台规模。佑驾创新将实现1万辆无人车布局,营收约4-5亿元,毛利率20-30%。

03

无人物流市场刚刚开始,佑驾创新入局恰逢其时

行业判断,今年是无人物流车的爆发元年,市场前景广阔,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个赛道上已经有了新石器、九识、白犀牛等头部玩家。

佑驾创新为什么选择做无人物流细分市场,又有哪些差异化优势?刘国清从企业内部逻辑、外部市场趋势做了解答。

从企业内部来看,他谈到,选择无人物流赛道,是因为佑驾创新测算过无人物流的财务风险,在其自身能力范围内,有机会做成商业闭环。

这也是佑驾创新开拓其他业务板块的一贯逻辑。他举例称,佑驾创新2019年开始布局智能座舱,今年这项业务两个亿左右的收入,只看这一个细分板块,这个板块绝对是盈利的。

外部市场来看,这一市场才刚刚开始,对比3000万辆城配物流车存量市场,今年无人物流车的增量大概有3万台,行业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有统治力的选手。

因此,佑驾创新认为,此时入局恰逢其时。

在差异化能力方面,佑驾创新是赛道里为数不多做过量产车智驾项目的企业。

已基于L1-L4全维智驾技术实力搭建起丰富的产品矩阵,包括iSafty、iPilot及iRobo解决方案,锻炼出了应对不同场景需求的迭代能力。

在软件算法层面,佑驾创新表示,前装辅助驾驶的城区场景,与无人物流的使用场景天然重合,比如点到点的固定路线行车功能。

佑驾创新从前装量产业务中积累的海量数据里提炼了经典长尾场景,并针对无人物流场景进行针对性算法优化,帮助小竹无人车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出了公开道路应对、复杂路况通过、室内外园区自主巡航、作业区自动泊车及主动安全等核心能力。

基于强大的场景迁移能力与数据闭环,佑驾创新的前装量产载人业务以及无人物流的载货业务得以实现双向赋能。

在硬件层面,基于前装量产车项目与无人物流车核心零部件的共用,佑驾创新在供应链成本控制上,也更具优势。

整体来看,无人物流车市场正在从单纯的价格战,过渡到重视运营效率、产品寿命和商业模式的综合比拼。

新玩家的入场,将为这一赛道注入更多活力,助力无人物流车市场爆发。

来源:Xauto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