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便次数突然变多,甚至一天好几次,拉得没完没了,这到底是身体“清仓大甩卖”,还是真出了什么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坏肚子了,肠胃炎?不至于吧,前天那顿火锅都过去了。
一个人平时大大咧咧惯了,突然开始天天盯着马桶发呆,不是刚好马桶坏了,也不是心情突然变差了,而是——排便出了问题。
不是便秘,而是拉得太频繁了。这事儿能不让人心里犯嘀咕吗?
排便次数突然变多,甚至一天好几次,拉得没完没了,这到底是身体“清仓大甩卖”,还是真出了什么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坏肚子了,肠胃炎?不至于吧,前天那顿火锅都过去了。
再想一想,是不是年纪大了,肠道功能变弱?但问题是,排便异常这事,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为什么有些人一开始只是觉得“排便有点频”,到后来居然检查出了结肠癌?更让人后怕的是,这种癌,等你有症状察觉的时候,有可能已经是晚期了。不是吓唬你,是真的有不少人,连个便都没拉明白,就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那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排便频率才算“异常”?又是什么时候,该真正警惕是不是身体在发出恶性肿瘤的信号?你以为只是肠胃敏感,现实可能是身体在悄悄失控。你还敢继续忽视马桶上的那些“信号”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一点一点来“解剖”这事。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到两次,或者两三天一次,只要规律、不痛不胀、拉完轻松,那就算正常。
可如果你突然从一天一次,变成一天三四次、五六次,甚至更频繁,而且便意总是来得莫名其妙,拉完没过多久又想拉,又或者总觉得“没拉干净”,那你就该注意了。
这种反常的排便变化,如果持续个三五天,那可能是饮食刺激;但如果持续几周甚至更久,还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那就不能简简单单归咎于吃辣或者上火了。结肠癌的早期,就是这样“偷偷摸摸”地开始的。
你以为癌症上来就会疼、会吐血、脸色蜡黄?真不是。结肠癌最“狡猾”的地方就在于,它早期不疼不痒,只是让你觉得“最近拉肚子拉得有点多”,或者“便便怎么有点细、有点黑”,甚至有人以为只是痔疮犯了。
可等你真正重视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现窗口。
而当它发展到晚期,可能就会出现持续腹胀、贫血、乏力,甚至肠梗阻等症状。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被“逼着”去医院,一查发现,肿瘤已经很大,甚至已经转移。这时候后悔还来得及吗?
千万别小看身体的“排便日记”。有些信号,看似小事,其实是身体在用最温柔、最隐晦的方式提醒你:我出问题了,别再忽视我。
尤其是当排便突然出现黏液便、脓血便,或者颜色发黑、气味异常时,这些都可能是肠道出血的表现,务必要引起重视。
有人会说,是不是年纪大了才需要担心?错!现在的结肠癌患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很多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熬夜、长期便秘或腹泻,肠道早就被“折腾得不成人样”了。你以为自己还年轻,就能熬过去?可身体从来不讲年龄,只讲代价。
尤其是那些习惯性熬夜加班、三天两头外卖、蔬菜水果一口不吃的人,肠道就像一条废弃的地铁线,垃圾堆积、蠕动缓慢,时间久了,细胞的变异几率自然就上来了。你不对它好,它凭什么对你好?
再说个现实点的场景。很多人因为“拉肚子”不好意思去看医生,觉得尴尬、不值当,结果一拖就是几个月。等到腹痛难忍、体重掉了十几斤才去医院,一查,已经是中晚期肿瘤。这时候,治疗的方式不仅复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你还觉得“拉个肚子”不算事吗?
还有一种要特别注意的情况,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早上一次,现在变成晚上一次,或者便意频繁却总拉不出来,这种突然的节奏变化,也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甚至病变的表现。尤其是持续性改变,不是一两天那种临时性的。
说到底,肠道是身体的“第二大脑”。你吃的、喝的、情绪的好坏,都会反馈在它的运行节奏上。它从不吵闹,却又异常敏感。一旦它开始“打鼓”,你就得留心听听这节奏是不是出了岔子。
结肠癌的诱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生活方式。高脂饮食、红肉摄入过多、膳食纤维不足,这些都可能让肠道长期处于“高压运转”状态。再加上缺乏运动、久坐,肠道蠕动减慢,大便滞留时间长,毒素累积,自然对肠壁是一种慢性刺激。
要预防,当然不是一句“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与肠道“和解”。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饮食多样、及时排便、不憋、少熬夜——这些听起来像废话,但真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
有时候,身体不是没有提醒你,而是你总拿“习惯性拉肚子”来搪塞。可谁说拉肚子就是一件小事?慢性腹泻本身就是一个危险信号,如果还伴有粘液便、体重骤降、食欲下降,那就更不能大意。这些信息合在一起,可能就是肠道肿瘤的“自白”。
我们总说“肿瘤早发现、早处理”,但这“早”,到底早到什么程度?其实就在你第一次觉得排便不对劲的时候。不是等你“实在受不了了”,而是你“刚开始觉得不对劲”的那一刻。
别再幻想身体能“自愈”。也别再用“可能是吃辣了”来解释所有的不适。你可以偶尔任性,但身体从不讲情面。它的每一次异常,都是在用力提醒你:别再忽略我了。
肠镜检查虽然听起来不太舒服,但对于高风险人群、长期腹泻、排便异常者来说,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手段之一。一旦发现异常,哪怕是息肉,也可以早一步处理,防止演变成更严重的后果。
健康这事,从来不靠侥幸。哪怕你每天吃得不多,运动不多,作息不规律,也请至少留意身体的“日常反应”。特别是肠道,它不会突然崩盘,但一旦出事,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别再说自己“便便多点没关系”,也别再用“肠胃不好”搪塞过去。如果身体已经通过马桶给了你线索,你还装作没看见,那就是在自己给自己设陷阱。
结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到最后都没意识到,它早就来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共识意见(2021年版).中华消化杂志,2021,41(5):321-329.
[3]中国抗癌协会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结肠癌临床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华肿瘤杂志,2020,42(8):681-695.
来源:湘珺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