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基金只在2种情况“高抛低吸”:其他时候不动,反而赚更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7:22 3

摘要:买基金常听人说“高抛低吸”,但很多人越操作越亏,就像新手开车总踩急刹,不仅不舒服还容易出问题。我也靠“高抛低吸”赚钱,但从不多动,只在2种明确的情况下动手,其他时候全当“基金是块砖”,扔那儿不管。不是我懒,是乱动反而会把收益“作没”,这都是踩过坑才明白的道理。

买基金常听人说“高抛低吸”,但很多人越操作越亏,就像新手开车总踩急刹,不仅不舒服还容易出问题。我也靠“高抛低吸”赚钱,但从不多动,只在2种明确的情况下动手,其他时候全当“基金是块砖”,扔那儿不管。不是我懒,是乱动反而会把收益“作没”,这都是踩过坑才明白的道理。

我做“高抛低吸”的第一个信号,是看基金跟踪指数的估值——要么低到“地板价”,要么高到“天花板价”,像超市清仓时囤货、过节涨价时卖货,中间价的时候绝不瞎折腾。

2022年10月,中证500指数PE百分位跌到12%,属于历史极低水平,相当于超市商品打3折,我果断分3批加仓,把手里的闲钱投了60%进去。当时身边有人说“还会跌”,劝我再等等,但我知道估值已经极端低,就算再跌也跌不了多少。果然,到2023年5月,中证500指数涨了23%,估值也涨到65%的合理偏高位置,我就像超市商品涨价到原价,分2批赎回了30%,把部分收益落袋。

要是估值在中间,比如PE百分位30%-60%,我打死不动。2021年下半年,沪深300指数估值一直在45%左右徘徊,有人天天喊“该抛了”“该加仓了”,我没理,就拿着手里的基金。后来虽然有小波动,但没大涨也没大跌,要是当时瞎操作,手续费花了不少,还可能卖在低点、买在高点,反而亏了。

除了估值极端,我只在一种情况下动基金——手里有新增的闲钱,或者急着用钱。这就像钱包里有钱了才去囤货,家里急着用钱了才把囤的货变现,平时就算看到喜欢的东西,没闲钱也不买,不急需钱也不卖。

去年我年终奖发了2万,确定这钱3年用不上,刚好当时中证1000指数估值偏低,我就分2批加进了手里的中证1000宽基,现在这部分加仓的已经赚了18%。要是手里没闲钱,就算估值再低,我也不会借钱加仓,之前有朋友借钱加基金,结果短期下跌,还不上钱只能割肉,亏得一塌糊涂。

反过来,要是急用钱,比如去年我要装修房子,需要10万,就算当时持有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没到理想止盈点,我也赎回了一部分。但我没全卖,只卖够装修的钱,剩下的继续拿着,既解决了用钱需求,又没错过后续的收益。要是为了用钱全卖了,后来纳斯达克涨了25%,我肯定得后悔。

很多人买基金亏,不是不会“高抛低吸”,而是管不住手,看到小涨小跌就想动,就像种庄稼总忍不住拔苗看长势,最后把苗弄死了。我之前也犯过这错:2020年买的沪深300宽基,涨了5%就想卖,跌了3%就想加仓,半年操作了8次,手续费花了2000多,收益还没不动的人多。

后来我才明白,基金赚钱靠的是“时间复利”,不是“频繁操作”。就像种玉米,播完种得等它生根、长叶、结穗,不能天天挖出来看;宽基跟踪的是整个市场,短期波动都是正常的,只要经济往上走,长期肯定能涨。现在我手里的基金,除了估值极端或用钱,基本半年才看一次,反而收益更稳,心态也更轻松。

普通人买基金,别把“高抛低吸”想成“天天操作”,真正有用的操作,一年可能就1-2次。记住:估值极端时动手,有闲钱/用钱时动手,其他时候坚决不动,比天天盯盘、频繁操作赚得多,还省心!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