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台湾青年都来重庆看一看”——重庆日报对话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0:54 1

摘要:9 月 15 日,作为出席第十七届“重庆·台湾周”活动的重要嘉宾之一,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他不仅是学术界的知名学者,更是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教授”。其实今年 6 月苑举正教授才来过重庆,短短三个月再次到访,他对重庆有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周尤

9 月 15 日,作为出席第十七届“重庆·台湾周”活动的重要嘉宾之一,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他不仅是学术界的知名学者,更是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教授”。其实今年 6 月苑举正教授才来过重庆,短短三个月再次到访,他对重庆有了更深的认识。“重庆历史底蕴深厚,重庆人耿直豪爽,重庆是一座很好玩的城市。”

如何加强两岸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重庆的发展对台湾青年来说有哪些机遇和吸引力?采访过程中,苑举正娓娓道来他对家国、历史与两岸未来的思考。

“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苑举正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自己是一个“在台湾长大的山东人”。家族的迁徙史,成为他身份认同的根基。

20世纪40年代,苑举正的父母从山东迁往台湾。1960年,苑举正生于台北,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吃面食、说山东话。“父母从小就告诉我,要堂堂正正做中国人。”他说,这种家庭教育深深影响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这种血脉的联系是割不断的。”

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记者 梅耀 摄

不久前,苑举正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两岸引起了不少讨论。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敢来北京参加93阅兵,我回答说,我做一件对的事情为什么有敢不敢的问题呢。”苑举正一直强调,自己肩上肩负着的使命感。“受父母的影响,我有很强的家国情怀。”

谈及在北京参加的“九三阅兵”的感受,苑举正用四个字形容——震撼、感动。

“我的震撼来自于阅兵中展示的新式武器,很多军迷都讲不清楚这些新式武器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些装备先进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更不清楚了。但是,大陆的阅兵是为了促进和平。我认为,93 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展示,更是一次历史的回望与未来的昭示。”他表示,参加纪念活动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历程。“台湾同胞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更多了解这段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两岸一家亲’的深刻含义。”

苑举正说,他在阅兵现场还流了泪。

“当合唱团唱起《松花江上》和《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我这个山东人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当时,我的身旁很多人在忙着拍照,但我一个人在静静地思考,我突然感觉到,整个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苑举正掷地有声地说:“2025年的9月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向全世界宣告,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人可以任意侵略我们了。”

鼓励台湾青年到大陆实地看看,不要受限于信息环境

作为长期执教于台大的教授,苑举正接触大量台湾青年。他指出,台湾年轻一代对大陆的认知正在发生转变。

他举了一个自己学生的例子。“之前我准备带着我的一个学生到大陆参加学术交流,出发之前,这个学生问了我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她说,去了大陆会不会回不来?”然而现在,这个学生对大陆已经非常熟悉了,科研搞得有声有色,每次有到大陆学习的机会都积极争取。

“台湾大学哲学系大约有十几个人在大陆教书。”苑举正说,大陆给台湾提供了很多窗口和渠道,不论是读书还是创业,在大陆都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我现在都鼓励台湾青年打开眼界去大陆看看,实地看一看,眼见为实。不要受限于信息环境,那样会存在误解甚至偏见。”苑举正高兴地说,现在赞同他想法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粉丝数量超过百万的“网红教授”,苑举正善于用新媒体传播理性声音。“我会继续通过节目和社交平台,讲述真实的大陆,传递两岸共同的历史与文化。只有心灵契合,才能真正走向融合。”

重庆有良好基础 盼更多青年跨海逐梦

“如果要向台湾学生推荐一个必须来重庆的理由,会是什么?”面对重庆日报记者的提问,苑举正笑着说:“首先,我会说,重庆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吃喝玩乐的地方。我这里的吃喝玩乐绝对是正面的意思,重庆对任何一个游客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同时,苑举正也谈到了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在产业基础和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我了解到,重庆这几年吸引了很多台商台企落户,对台湾青年来渝就业创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这是非常成功的。此外,重庆还是直辖市,有很多政策红利,也有很多创业就业的机会。第三,重庆是一个交通枢纽,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

他呼吁,两岸青年应在科技、文化、创业等领域加强合作。“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走进重庆,并喜欢上这座城市。”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