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汇能贵州公司:打造“阳光银行” 助力绿色发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10:55 1

摘要:在贵州腹地曾经的石漠化山区,如今正上演一场震撼人心的绿色蝶变。深蓝色的光伏板如波浪般铺展于山脊,板下草木葳蕤,中药材迎风摇曳——不毛之地悄然生长出“阳光银行”。

在贵州腹地曾经的石漠化山区,如今正上演一场震撼人心的绿色蝶变。深蓝色的光伏板如波浪般铺展于山脊,板下草木葳蕤,中药材迎风摇曳——不毛之地悄然生长出“阳光银行”。

中核汇能贵州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目标,探索“光伏+石漠化治理”新路径。

成立三年来,该公司已在全省建成33座风光新能源电站,推动8.2万亩荒坡石山实现绿色蝶变。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参事调研组赴毕节市黔西定新农业光伏电站调研,充分肯定该公司“药光互补+石漠化治理”模式。绿色,正从石缝间长出;希望,也从光伏板下延展。

中核汇能贵州公司打造的光伏电站群落。

技术破局:破解喀斯特石山上的绿色难题

贵州作为全国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61.9%,治理难度大。近年来,贵州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治理面积达3967.1平方公里,取得显著成效。中核汇能贵州公司紧跟全省石漠化治理总体布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持续推动施工工艺优化、水土保持和板下复绿协同升级,积极打造绿色发展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样板。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破解治理难题。位于毕节市纳雍县沙包镇的维新农业光伏电站,是该公司首个“光伏+石漠化治理”项目。“那时我们只能用捣固机施工,4个人一台机器,噪音和灰尘特别大,一公里外就能听到机器‘哒哒哒’的声音,传统的口罩戴5层都没用。”灰尘和振动对周边植被影响显著,一般6个月至8个月才会重新长好。

绿色施工技术的突破,是该公司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今年5月17日,松桃大坪2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投产,通过构建“党建链—技术链—生态链”三链融合体系,全力打造“发电—固土—复绿”的生态循环模式,特别在绿色施工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项目采用二氧化碳致裂钻孔技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零下78℃低温裂岩方式,噪声仅约65分贝,相较于捣固机降低20分贝以上,PM2.5浓度也小于5毫克/立方米,植被恢复周期缩短至1个月至2个月。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静态裂岩为主、二氧化碳致裂为辅、水磨钻补充、限制捣固机”的绿色施工技术路线,并在生态敏感区推行“零爆破、零外弃、零径流、零超标噪声、零持续生态干扰”的“五零”标准,实现从源头降低生态干扰,建一个电站,造一片绿洲。

水土保持,立体防护构筑生态屏障。喀斯特地区表层土壤极其稀薄,成土速率仅0.03毫米/年,1厘米表土需30年至40年自然形成。为此,该公司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存土还土”方式:通过机械和人工方式将临时占用土地的表层土壤剥离储存,待施工完毕后回填,助力生态修复。

以黔西定新农业光伏项目为例,施工人员对石缝间的0厘米至15厘米表层土壤专门存放用于复绿,15厘米至30厘米表层土壤用于场地回填,整个过程表土利用率达92%。项目整体挖方18.35万立方米、填方17.46万立方米,基本实现挖填平衡。

对于狭窄地带不便种药材的区域,该公司采用混播狗牙根、三叶草等耐阴耐旱保土草种。截至目前,已投产的风光电站绿植覆盖率达90%以上,水土流失减少超85%。

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光伏方阵与田园乡村相映成景。

板下生绿,从寸草不生到药草飘香。在喀斯特地区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条件下,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难以实现有效复绿。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公司积极探索“光伏+中草药”复绿技术路径,在生态恢复层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初,该公司在贵阳市息烽小寨坝农业光伏电站建成“光伏+中草药”育苗实验基地,选取艾草、木香、续断、重楼等具有耐旱、耐阴、固土特性的本地中药材进行科学栽培。中草药深根系可增强地表持水能力、减缓雨水冲刷,浅层根系则可稳定土壤结构,有效降低表土流失率,提升植被覆盖度。

试点实验显示,该模式不仅适宜光伏阵列下生长,还能加快石漠化土地成壤速度,增强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治理的重要补充手段,“药光互补”已成为该公司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从绿色施工到复绿造林,从科学存土到板下生药,该公司持续以创新技术拓展绿色边界,在石缝中孕育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为“光伏+生态治理”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路。

模式创新:产业融合打造“光伏+”新样板

该公司立足石漠化地区资源禀赋,通过“光伏+农业”等融合模式,推动绿色能源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嫁接,打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效叠加”的创新样板。

“茶光互融”,生态场景重塑产业逻辑。在毕节市金沙县新化乡,阳光不仅照亮山头,也照进了茶香深处。今年4月16日,金沙新化二期光伏项目顺利并网,650亩茶园在光伏板的掩映下迎风吐翠,板上闪耀着绿色电力,板下则摇曳着明前茶新芽。

村民在光伏板下劳作。

“现在正是采茶旺季,我们村有70多个村民在这片茶园里干活,旁边几个村的也来了不少,加起来有150人。”金沙县新化乡长岭村党支部书记骆方进介绍,“一斤茶青能卖2.5元,手脚快的一天能摘100斤。”

该公司结合当地农业基础,将光伏开发与茶叶种植、电商平台、乡村旅游等产业链条有机融合,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茶、茶旅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把绿色能源融入地方产业逻辑,推动“生态修复”向“产业共建”迈进。

“药光共长”,模式复制扩展应用边界。在喀斯特地貌更为严峻的区域,该公司进一步推广“光伏+中药材”复绿路径,将艾草、木香、续断、重楼等中草药种植纳入生态修复体系,探索“药光互补、以药养绿”的新机制。

光伏板下绿意盎然。

目前,该模式已在黔西定新、紫云火花等多个光伏电站复制推广,每亩种植艾草、木香等中药材约3000株。测算显示,随着土壤质量改善、管理经验丰富,五年后亩均收益有望达2万元,兼顾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作为典型的“光伏+农业”融合路径,“药光共长”不仅提升了土地复合利用效率,也为偏远山区中药材种植带来了新机遇,成为公司“光伏+”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茶光互融”到“药光共长”,从生态植被到经济作物,该公司不断拓展“光伏+”边界,在贵州复杂山地地貌中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与模式升级并重的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加快变为“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央企担当融入乡村治理实践

在推进绿色能源项目的同时,该公司始终把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村庄建设深度融合,把项目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发展成果落到群众最关切的实处,让绿色电站不仅发出清洁能源,也点亮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绿色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光伏项目落地,不只是发电站拔地而起,更是就业机会在村头田边悄然生长。

在项目运营期,该公司通过属地化外包方式,将除草、清洗、运维等基础性岗位优先交由当地合作社承接。如,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火花镇成立农业合作社,专门负责火花农业光伏项目的除草作业,村民日均收入可达150元。绿电项目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车间”,让昔日“靠天吃饭”的农民有了稳定增收的新途径。

项目建设期,需求更为旺盛。为最大限度带动属地就业,该公司建立“就地招聘+现场培训”机制,光伏板安装、支架拼接等工序,经简单培训便可上岗,村民转身成为“光伏工人”。仅毕节市威宁仙家坪农业光伏项目建设期间,就累计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

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在贵州省内各地乡镇累计吸纳5400余人次在本地务工,为推动农民增收、激发乡村劳动力活力提供了持续动能。

项目建成后,群众不仅获得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还切身 感受到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的提升。

2024年6月,黔东南州镇远县突遭特大洪灾,该公司迅速响应、主动驰援,向镇远县红十字会捐赠现金45万元、价值5万元的应急物资,全力支援灾后重建工作。这不仅体现央企担当,也体现了企业与地方命运与共的情感共鸣。

近年来,该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已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支持项目所在地修建农村道路、桥梁、便民公厕、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助力山区群众行得了、用得上、有安全感。

同时,该公司主动参与当地教育、文化等公益活动,资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村级文化广场、图书角等项目建设,将绿色电站发展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一座光伏电站,链接的不仅是能源网络,更联通着产业、就业与民心。该公司正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温度,为贵州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希望。

循势而上,从点绿成金走向系统治理。石头缝里长出绿意,绿色项目串起乡村振兴,而更长远的命题,是如何将一座座光伏电站、一个个示范基地,链接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矩阵。

该公司持续深化“光伏+石漠化治理”模式创新,推动从“点状试点”走向“片区集成”“全域复制”,逐步构建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巡检人员在六枝大用农业光伏电站农业示范基地开展日常检查。

目前,该公司已在乌蒙山区、苗岭腹地、赤水河流域等典型石漠化区域布局多个新能源项目,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发电—固土—复绿—富民”闭环路径,不断释放绿色红利,成为贵州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在城市层面,该公司同步推动生态理念外延发展。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零碳”办公大楼,集风能、光能、地热能等多种绿色能源于一体,年均节碳量达23.04吨,是贵州省首个零能耗示范建筑。由石头山到办公楼,绿色治理理念贯穿山村与城市,逐渐构筑起贵州绿色发展的坚实底座。

中核汇能贵州公司将继续以科技为核、以生态为本、以绿色为魂,深耕喀斯特,点绿成金,推动清洁能源与生态文明建设双向奔赴,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绿色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亚玲

编辑 贾鹏

二审 王浩

三审 王亚玲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