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中国智能阀门定位器用40多年实现从“跟跑”到 “并跑”。但在核心技术、工艺水平等短板仍待突破,这场工业自动化的 “突围战”,我们走到哪一步了?
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中国智能阀门定位器用40多年实现从“跟跑”到 “并跑”。但在核心技术、工艺水平等短板仍待突破,这场工业自动化的 “突围战”,我们走到哪一步了?
我国智能阀门定位器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长,国内开始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初期,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与自主研发,逐步掌握了核心算法和精密制造工艺。90年代,国产智能阀门定位器开始进入市场,虽然性能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但价格优势明显。进入21世纪,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智能阀门定位器在精度、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上取得显著突破,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持续创新,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部分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智能定位器发展的历程简述:
第一代、第二代开拓者
沈阳新大陆,国产智能定位器先驱
863项目立项,在重庆启动该项目
2005年,深圳企业启动自主研发
温州企业开始智能定位器项目尝试
衡阳企业启动仿制日本山武路线
南京企业启动仿制ABB路线,现转为西门子路线
第三代开拓者
山武山东地区代理商,启动仿制山武产品
浙江角阀控制器企业启动西门子路线设计产品
富阳阀门厂和大学合作,上海核工院(728)参与鉴定
第四代开拓者
YTC代理商、西部阀门厂、YTC散件组装
杭州公司和深圳公司采用南京企业技术方案,西门子路线
天津阀门厂,费希尔技术和清华教授合作
北京流体企业,启动该项目
常州企业,在日本3S机械定位器基础上改进为半智能产品
浙江企业,西门子路线
代表性国产品牌
10家以上企业成为行业代表
重庆企业国家863项目承担者
深圳企业中国核电国产化项目承担者
与进口品牌的主要差距:
1.一致性和稳定性
批量一致性差距
长期稳定性差距
基础制造落后
工艺质量管理水平低
供应链管理技术低
2.核心器件有差距
I/P模块
本安电路的二极管
密封件
3.I/P转换器技术
德国公司的技术
日本公司的技术路线
4.控制模型和诊断模型技术
参考国际主流品牌
从仿制开始,和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
总体来看,我国智能阀门定位器行业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上仍需进一步提升,以实现全面突破。
【 本期话题 】
#通过发展简述,你了解到了几家国产定位器品牌#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文中若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经验,共同学习!↓↓↓
来源:仪表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