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rna上市了,但它的野心远不止“先买后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23:24 1

摘要:这两天,金融科技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瑞典公司Klarna正式登陆纽交所。

这两天,金融科技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瑞典公司Klarna正式登陆纽交所。

开盘当天,交易大厅里人头攒动,红马甲们忙得脚不沾地。谁能想到,这家靠“分期付款”起家的公司,如今也站上了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

说实话,Klarna这名字你可能不熟,但它在美国已经圈了2600万用户。

从网购衣服到演唱会门票,甚至超市买菜,越来越多人习惯“先买后付”。

一句“四期免息,即刻拥有”,就像魔法咒语,勾得人忍不住掏手机、点确认。

我采访了一位来自孟菲斯的用户Randis Dennies。他说自己 groceries、机票全都用Klarna付。

“这让我更有安全感,万一突然缺钱,至少还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他的话里透着依赖,也藏着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消费焦虑。

但Klarna的野心,早已不止于“分期付款”这个小赛道。

他们刚推出一张全新卡片,甚至打算跨界做手机套餐——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金融超级APP”的路线?

CEO Sebastian Siemiatkowski笑着说:“我们看到美国市场,简直像看到宝藏。”

不过,扩张路上也不是没有争议。

比如它跟外卖平台DoorDash的合作,就被网友喷成“让人为个卷饼背债”。

社交媒体上吵翻天,有人说这是“债务陷阱”,有人却觉得是“消费自由”。

CEO赶紧出来灭火:“我们20%的交易其实是借记支付,用户一次付清,我们不赚利息。”

他还把Klarna比作PayPal——言下之意:别把我们当放贷的,我们是科技平台!

话虽这么说,“先买后付”这几年没少挨监管和专家的敲打。

Investopedia的主编Caleb Silver直言:“这东西方便是真方便,但容易让人冲动消费,背后风险不小。”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LendingTree最新调查显示,41%的用户去年至少逾期一次,比前年还高了7个百分点。

一旦逾期,滞纳金、利息可能就跟着来了——说好的“零利率”呢?其实藏在条款小字里。

Klarna倒是强调,绝大多数用户准时还款,信用损失只有小幅上升。

CEO也坦承:短期贷款确实可能让人透支。“但这行损失率比信用卡低20%到30%,健康多了。”

说到底,Klarna的火爆,还是因为这个高利率、高通胀的时代。

工作市场波动、物价天天涨,普通人手头紧,“分期付款”成了救命稻草。

哪怕背后有点风险,也先用了再说。

一边是资本的热烈追捧,一边是用户的真实依赖。

Klarna的故事,早已不止是“先买后付”那么简单。

你说它是金融创新,还是糖衣债务?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次的“立即购买”里。

来源:柴sir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