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失守?光模块的“250亿梦”背后,谁在讲故事,谁在接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21:47 1

摘要:起因很简单:9月5日,老牌基金经理凌鹏公开质疑中际旭创2027年实现250亿元净利润的预测,认为这种估算完全是“拍脑袋”的线性外推,不现实。随后,一位年轻的卖方通信分析师直接回怼:“你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

最近,投资圈的一场“隔空交火”把价值投资和主题投资的争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起因很简单:9月5日,老牌基金经理凌鹏公开质疑中际旭创2027年实现250亿元净利润的预测,认为这种估算完全是“拍脑袋”的线性外推,不现实。随后,一位年轻的卖方通信分析师直接回怼:“你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

这场“跨代互呛”背后,其实是两种投资理念的深层碰撞。

中际旭创,一家光模块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40亿元,净利率27%左右。那250亿是个什么概念?按相同净利率,营收得飙到925亿元以上,相当于不到三年时间要营收翻三倍。

凌鹏的观点是:没有哪家制造业公司能线性增长,尤其在高度竞争、技术快速迭代的半导体行业。一旦某一细分领域开始赚钱,就会吸引大量玩家入场,最终“量增价跌”几乎是宿命。

说白了,你今天的护城河,明天可能就是别人跳板

而分析师的逻辑是另一套:政策支持、国产替代、AI浪潮、资本热情……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主题红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哪怕估值高一点、预期激进一点,也可能被市场接受。

所以,这不止是预测数字的差异,而是以“现实”为锚的价值投资,和以“想象力”为锚的主题投资之间的分歧。

这不是第一次价值派和成长派“吵架”,但这一次的火药味特别浓。

背后原因,一方面是“主题投资在牛市预期下变得越来越主流”。很多基金经理、分析师甚至KOL都在讲AI故事、科技红利、政策扶持……市场情绪高涨,谁还看估值?谁还讲现金流?

另一方面,是“价值投资派的边缘化焦虑”。过去几年,白酒、消费、银行这些传统价值股不断承压,而成长赛道轮动明显,涨得快、跌得也快,节奏越来越像“击鼓传花”。

这就导致一个现实:看得清的公司涨不动,看不清的公司涨得飞快

在这种环境下,“老派”投资人自然看不惯“激情派”的操作,而“新派”分析师也不愿意被老一辈用“常识”框死想象空间。

到底谁说得对?

从历史经验来看,长期跑赢市场的,往往是能平衡“成长”和“估值”的投资方法。单靠想象力炒上天的公司,大多难以长跑;但一味守着低估值、忽视变革,也容易错失大行情。

简单说,主题投资适合阶段性机会,价值投资才是穿越周期的底座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场“价值VS主题”的争论虽然热闹,但更重要的是从中抽丝剥茧,找到自己的投资“锚”。

250亿净利润的预期固然诱人,但背后需要实现的假设太多:价格不降、竞争不加剧、产能如期兑现、AI需求持续高涨……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故事就可能崩塌。

完美预期=高风险定价。

卖方分析师的职责之一,是在第一时间捕捉市场情绪和政策风向,及时给出观点。但这不等于他们的每一个数字预测都能成真。

他们的“乐观”往往是基于推动市场交易的角度,而不是替你兜底风险。

当一个公司被无数资金追捧、估值不断提升、业绩预期也越来越“梦幻”,那你就要特别小心。不是不能投资,而是必须有止盈意识和风险预案

你可以配置成长股,享受主题红利;也可以配置价值股,保底抗风险。不要在两种风格之间“选边站”,而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周期判断,动态调整组合结构

这次中际旭创事件,不过是市场一个缩影。

价值投资没死,只是暂时不性感;主题投资不虚,但不能无脑接力。

投资这件事,永远不是“听谁的”,而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所以,不管你是看中长期现金流,还是短期政策红利,当下最重要的,是在高估值和高预期中,保持冷静、不失敬畏

毕竟,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换,泡沫破裂时,损失的永远是真金白银

来源:亓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