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数科押注AI“按效果付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8:57 1

摘要:“智能体天生是科技和业务结合的,如果说这样一个产品不提业务价值,这是不负责任的。”蚂蚁数科副总裁余滨表示,如果AI无法对客户期待的经营或业务增长给出解答,那么AI一定是只能停留在外围,无法进入产业真正的核心。

“智能体天生是科技和业务结合的,如果说这样一个产品不提业务价值,这是不负责任的。”蚂蚁数科副总裁余滨表示,如果AI无法对客户期待的经营或业务增长给出解答,那么AI一定是只能停留在外围,无法进入产业真正的核心。

9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2025年外滩大会上,蚂蚁数科宣布将推出按“效果付费”的新型商业模式,也就是业内目前讨论较多的RaaS(Result-as-a-Service)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可以基于AI产生的业务效果(营收增长或者成本节省)来付费,而非传统的项目制或者SaaS订阅制。

今年5月份,RaaS模式成为红杉资本AI峰会上的热门话题,也随即成为了AI行业的共识。但是在国内,尤其在面向企业端的科技服务市场上,却鲜有厂商敢于公开喊出来自家AI解决方案可以按效果付费。

对于此时提出RaaS模式,蚂蚁数科背后有怎样的底气和战略考量?在9月12日下午的一个公开交流活动上,余滨和其他几位蚂蚁数科的高管进行了深度分享,有问必答。

蚂蚁数科是蚂蚁集团旗下科技商业化板块,拥有包括行业大模型+知识库+工具集+智能体平台+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全栈AI能力,可以为金融、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咨询、产品路线图设计、业务类产品、整套能力体系等多层面服务。

截至目前,蚂蚁数科累计已服务100%的国有股份制银行、超60%的城商行,数百家金融机构,成为金融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技术伙伴。

捅破AI ROI焦虑窗户纸

作为蚂蚁数科旗下AI产品解决方案的整体负责人,余滨过去几年一直在跟客户交流AI落地的事情。今年春节之后,DeepSeek横空出世,让很多金融、能源等行业机构的负责人了解了AI,并且投资AI的意愿也一下提了上来,很多客户开始主动找到他,交流AI落地的事宜。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话题始终绕不开。余滨说道,“他们一定会问我,如果我们来做AI,我到底能对客户的经营和业务增长,或者说高质量发展,能带来什么样的助力?”

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行业针对AI投资的普遍现状——就是不确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ROI。

以金融行业为例,去年金融机构对AI是观望态度,到今年年初金融机构纷纷测试AI,而到现在金融机构已经普遍认可了AI价值。

但是,AI项目动辄需要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投入,在投入产出比不明确的情况下,多数金融机构依然不敢贸然行动。整个市场迫切需要捅破AI ROI焦虑这层窗户纸。

那怎样才能打消客户对投资AI的疑虑呢?最新宣布的RaaS模式就是蚂蚁数科给出的答案。

当然,这种RaaS模式的推出还跟余滨对AI的认知有关系。在沟通会上,他反复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AI是天生的以任务为驱动的、结果为导向的科技与业务的一个混合体。

“它既不是一个单纯的科技的事情,也不单纯是一个业务的产品,它一定是科技跟业务双向的融合,来彼此互相促进的一个混合体。” 余滨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AI智能体必然要对业务效果非常非常地关注。”

余滨表示,蚂蚁一直有冒着曲折进行创新的习惯,内部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团队决定往前走一步,看看哪些产品可以走通RaaS的模式。如果有这样的产品,那就跟客户一起运营,甚至商业模式上也按照效果分润。

据蚂蚁数科AI运营科技总经理赵旭介绍,在目前实践中,蚂蚁数科主要在金融行业尝试按照效果付费的合作,通过AI智能体帮助金融机构的运营人员扩大能力半径,或者直接补齐一些客户不曾拥有的能力。

在营销方面,蚂蚁数科把蚂蚁集团沉淀多年的经营策略内置在智能体里面,帮助营销和运营团队,整合客群的精准圈选,产品智能筛选、策略的智能生成,搭建营销活动与权益、渠道精准筛选、投放、数据监测与动态调优等能力。根据与银行的初步试点,该服务可提升营销转化率15%,提升交易规模超20%,用户活跃度提升10%。

在运营方面,针对员工数量较少或难以招聘优秀理财顾问的区域性银行,蚂蚁数科提供Agentar金融业务助理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提升财富管理能力,并扩大可服务的人群规模,进而实现业务的增长。根据银行试点,银行客户经理人均服务客户数从200提升至2000,带动收入增长20%。

初步反馈来看,金融机构对蚂蚁数科的RaaS模式较为接受。据赵旭透露,一家民营银行甚至愿意提供首年合作100%的收益,来表达对蚂蚁数科这种模式的高度信任。

“不少客户甚至愿意跟蚂蚁数科签署3年,甚至5年的长期合作协议,来推进AI在某些核心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余滨透露,在外滩大会期间,某家大银行的负责人听完他的演讲之后,也主动向蚂蚁数科抛出了进行“按效果付费”合作的橄榄枝。

过硬的AI产品是底气

蚂蚁数科敢于率先推出RaaS模式,这无疑是一个颇具胆量的决定。

支撑它能较早并笃定地推行这种模式背后,是蚂蚁集团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被总结、沉淀并产品化。同时,这些经验也能为蚂蚁数科的产品解决方案带来显著的差异化。

蚂蚁数科AI原生事业部总经理王磊介绍,蚂蚁数科最初曾把公司的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定位为一个工具平台,但是在跟行业对标之后,发现功能上跟其他厂商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差异。

但是随着团队生产实践的加深,在工具属性之上,不断叠加蚂蚁数科在专业领域的数据、工具以及自己打造的专业大模型,今天的Agentar平台已经为按效果付费这件事情构建起一套坚实的技术基础。

当然,今天蚂蚁数科的AI产品解决方案能够向RaaS商业模式迈进,也跟蚂蚁数科制定的AI产品研发的3个关键原则,有很大关系。

余滨将这三个原则,总结为:专于产业,易于落地,成于价值。

“专于产业”:蚂蚁数科聚焦在金融科技、互联网和生活服务等蚂蚁熟悉的领域深耕,不追求做通用平台,而是专注于应用层,并且要在具体的某些领域扎根进去,解决行业里面的一些关键问题。

“易于落地”:产品致力于将所有困难留给自己解决,将简单留给客户。尽可能降低AI的使用门槛,比如让客户可以在蚂蚁的大模型基础上进行浅层调优,而非从头开始训练大模型。

“成于价值”:产品从一开始就深刻探讨并致力于为客户带来实际业务价值,甚至往前再翻一层,讨论能帮客户的最终用户带来什么价值。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分析,然后打磨产品。

“真正做到这三点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既要懂得专业性,又要技术上足够的过硬……然后又要能确保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把这三件事情都做掉,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余滨坦言,这背后其实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过去几个月,蚂蚁数科的Agentar全栈企业级智能体平台、(金融、能源)行业大模型,深度业务智能体等产品先后发布。

外界看,这是蚂蚁数科AI产品解决方案的密集发布期。但余滨表示,蚂蚁数科的很多产品其实在去年、前年就已经开始启动研发。以金融大模型Agentar-Fin-R1为例,蚂蚁数科其实在2024年就已经在研究,经过内部不断验证,感觉足够好了才对外发布。

余滨承认,相对于其他公司,蚂蚁数科产品推出节奏是“慢了”,这主要是因为蚂蚁数科希望细细打磨产品,真正地解决专业性的问题,做出价值。

“我不希望我们的产品只是一个半成品,然后给到客户那儿去的时候,影响蚂蚁数科和蚂蚁集团的口碑,因为我们对客户的信任,看得非常非常重。”余滨表示。

打开蚂蚁数科的想象空间

随着RaaS模式的试水,蚂蚁数科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在被逐渐解锁。

一方面,RaaS模式的解决方案解决了企业规模化应用AI面临的前期成本高、回报率不确定等主要挑战,为蚂蚁数科打开了更大的潜在合作市场。

另一方面,这可能重新定义蚂蚁数科在AI时代的角色,从一家卖科技工具的厂商,转变成一家持续为客户业务增长负责的运营服务商。

这种角色的改变,对于蚂蚁数科来说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市场在期待并选择这样的合作模式。

余滨透露,上个月一家大型做跨国业务的金融机构找到蚂蚁数科,希望探讨按照效果付费的合作模式。这家客户就坦言,他们越来越不接受过往软件时代的合作模式。

因为卖软件时代,通常是科技部门负责购买,但是并不会对业务结果负责,但是AI时代,业务部门就很有意愿直接采买这类按效果付费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创造新模式也是蚂蚁数科CEO赵闻飙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赵闻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蚂蚁数科自2024年3月份独立运营之后,在2024年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今年营收增长速度有望达到50%以上,并且“整体利润也会很好”。

但是相比营收增长和实现利润,赵闻飙表示,他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把市场做大,将赛道做深,创造新东西、新模式出来”,让蚂蚁数科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科技公司,并引领行业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RaaS模式符合了蚂蚁数科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余滨也承认,现在很难说RaaS这条路径未来一定能够走得非常通顺,但是“安全的事情,谁都会去做,要想闯出一定的模式,冒一定的险,还是必要的。”

“蚂蚁有时候就是有想玩一些不一样的传统,这不是我们自己想玩,是因为现在这个行业需要这样一种模式。”余滨补充道。

然而,这种模式的挑战也显而易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就指出,“按效果付费,知易行难”。

企业营收的增长是市场、运营、产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精确地将业务增长归因于AI智能体的贡献,建立一套公平、透明且双方信服的效果评估与追踪体系,将是RaaS模式能否规模化推广的关键。

面对挑战,余滨表示,蚂蚁数科目前没有急于依靠RaaS模式的业务产生利润,团队的重心仍然是打磨产品价值,尝试把这种合作模式跑得越来越通畅,并且推动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这类商业模式。

他再次强调,“还是回到AI的本质,它一定是以任务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的一个智能体。它既然是以结果为导向,自然而然的,你委托我干好一件事情,那你要为我的知识付费。本质上,AI天然就会往这方面走。”

AI爆发至今,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力指向了AI的业务价值。摩根士丹利在最新针对中国AI市场的研报中指出,中国TO B AI应用预计将从2025年开始进入快速普及阶段。报告预计,由于AI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展现出比传统软件更直接的效果,中国企业的GenAI工作负载渗透率到2030年将达到31%。

在这种AI商业化汹涌的浪潮之下,谁能率先跑通AI按效果付费的路径,也一定会得到市场更多的奖励。显然,率先喊出按“效果付费”的蚂蚁数科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来源:智能超参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