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全球第四家3万亿美金巨头诞生,谷歌凭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22:51 1

摘要:截至目前,美股总市值超3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扩大至4家,分别是英伟达(4.26万亿美元)、微软(3.79万亿美元)、苹果(3.53万亿美元)、谷歌Alphabet。

今日美股开盘后,谷歌Alphabet涨超4%,续刷历史新高,总市值首次升破3万亿美元。

截至目前,美股总市值超3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扩大至4家,分别是英伟达(4.26万亿美元)、微软(3.79万亿美元)、苹果(3.53万亿美元)、谷歌Alphabet。

Alphabet Inc.股价较4月份低点飙升逾70%,市值在此期间增长约1.2万亿美元。

Alphabet 股价近期上涨,得益于一项期待已久的反垄断裁决,该裁决避免了对这家搜索巨头采取监管机构寻求的最严厉措施,包括出售 Alphabet 的 Chrome 浏览器。该裁决是在 Alphabet 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后发布的,财报显示,市场对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正在提振其销售额。

周一早些时候,花旗集团分析师Ron Josey将该股目标价从 225 美元上调至 280 美元,理由是“随着 Gemini 在广告和云业务中的广泛采用,产品开发周期正在加速。”

Josey 补充道,这是“在我们认为相对健康的在线广告市场中,法律和监管挑战更加明朗的情况下发生的”。

他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尽管谷歌的搜索业务面临竞争,“但我们相信,谷歌旗下各系列产品的表现都更加出色,需求也更加旺盛,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3 万亿美元的里程碑发生在谷歌 IPO 约 20 年后,也发生在Alphabet 作为控股公司成立10 多年后,谷歌是其主要子公司。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 (Sundar Pichai)于 2019 年接替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 (Larry Page)出任 Alphabet 首席执行官。皮查伊面临的最新挑战是人工智能兴起带来的新竞争激增,该公司必须应对这一挑战,同时还要抵御美国和欧洲一系列咄咄逼人的监管机构。

Perplexity 和 OpenAI 的崛起最终帮助谷歌获得了最近有力的反垄断裁决。该公司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参与者的希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谷歌的旗舰人工智能模型套件 Gemini。

目前,谷歌在 AI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顶尖的研发团队:谷歌收购了 DeepMind 这家专注 AI 研究的公司,并将其与 Google Brain 合并,形成了超强的 AI 研发团队,汇聚了众多全球顶尖的 AI 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持续的技术创新:2017 年,谷歌研究人员撰写了《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提出了 Transformer 架构,成为生成式 AI 技术的基础。其推出的 Gemini 系列模型也不断取得突破,如 Gemini 2.0 Flash 模型实现了用自然语言编辑图片的功能,Gemma 3 则是能在单张 GPU 或 TPU 上运行的最强大模型,且上下文窗口从先前的 8192 个 token 扩展至 128000。丰富的数据资源:谷歌通过其搜索引擎、Google Maps、Google Photos 等各种服务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多样性和规模性,为训练和改进 AI 模型提供了丰富的 “燃料”,有助于模型学习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模式,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领先的硬件支持:谷歌研发了专门为机器学习设计的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其训练模型更快、推理效率更高,为 AI 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 AI 计算任务,推动了整个 AI 系统的发展。明确的战略布局与长期投入:2016 年,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发表声明称 Google 将成为一家 “AI 优先” 的公司,将 AI 作为核心战略方向,这种明确的战略定位使得公司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向 AI 领域倾斜。并且谷歌在 AI 领域的投资是长期的战略布局,持续的投入确保了其在 AI 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能够不断取得进展。广泛的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谷歌将 AI 技术深度融合到其各种产品和服务中,如搜索、办公软件等,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AI 应用生态。同时,谷歌还积极推动开源项目,如推出开源多模态模型 Gemma 3 并对外开放模型权重,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共同构建 AI 生态,进一步扩大了其在 AI 领域的影响力。

然而,谷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其中,市场竞争加剧方面,在 AI 领域,谷歌面临 OpenAI、苹果等公司的强劲竞争。OpenAI 的 GPT-4.5 性能出色,微软 Copilot 重塑办公生态,Anthropic 的 Claude 4 在长文本推理上表现突出,DeepSeek 也凭借架构创新崭露头角。谷歌的 Gemini 系列模型被指缺乏创新,部分产品如 Imagen 4 生图效果不如竞争对手,AI 眼镜 Android XR 实际效果待验证,搜索引擎接入 AI 功能也晚于微软 Bing。在搜索市场,谷歌的霸主地位也受到冲击,2024 年其搜索市场份额多次低于 90%,Perplexity 等新玩家推出的 AI 搜索引擎也在蚕食其市场份额。

内部管理问题:谷歌内部存在官僚主义,其两大顶尖 AI 研究团队 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此前很少合作共享代码,虽已合并为 Google DeepMind,但此前的战略摇摆与各树门派导致谷歌缺乏杀手级产品。此外,谷歌的战略口号 “AI First” 与实际行动脱节,未能真正渗透到产品和业务线中。

产品商业化难题:谷歌的 AI 产品商业化路径不如微软与 OpenAI 的合作清晰有效。例如,2025 年谷歌发布的 AI Ultra 月度订阅计划,订阅费高达 249.99 美元,高于 ChatGPT Pro,且将多种功能捆绑销售,让仅需单项功能的用户也不得不支付昂贵的全套订阅费,这可能影响用户接受度。

技术局限性:谷歌的 Gemini 系列模型存在一些技术局限性,如多模态对齐仍面临语义间隙挑战,复杂场景下的意图理解偏差率约 3.2%;知识更新延迟,模型训练数据截止至 2024Q1,无法实时获取新知识;亚洲语言处理的 BLEU 评分较英语低15%-22%,方言识别准确率不足 60%;运行高级功能需至少 16GB 显存,普通用户设备难以本地化部署。

来源:史哥讲事爱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