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经历了销量增长、技术突破、出口爆发的“高光”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步入“深水区”,伴随着内卷加剧,产能过剩,各家车企正面临着价格战、价值战、智驾之争、动力之争等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首图来源:AI生成
摘要:
在汽车行业普遍认为“窗口期已彻底关闭”之际,2025年入局造车是一场豪赌吗?
撰文 | Penn
编辑 | 小雨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675篇原创
十年前,中国第一批新造车热潮兴起,蔚来、理想等起步并发展壮大。
但在经历了销量增长、技术突破、出口爆发的“高光”之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步入“深水区”,伴随着内卷加剧,产能过剩,各家车企正面临着价格战、价值战、智驾之争、动力之争等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今年上半年,蔚来已经亏损了约117亿。加上过往的财报数据,从2016年到现在,蔚来累计净亏损已经超过1300亿元。对于蔚来何时盈利这个问题,李斌给出的预判是今年第四季度。
在巨亏之后,蔚来又开始发挥其超强的融资能力。在冲刺扭亏的关键时刻,9月10日蔚来火速宣布完成了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亿)股权增发融资,成功吸引了多家国际知名长线投资机构参与。
而这距离蔚来的上一次公开融资不过半年时间,今年3月,蔚来汽车曾公告称,拟以每股29.46港元的价格配售股份,发行不超过1.1879亿股A类普通股,融资35亿港元。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蔚来已先后至少进行过18次融资,加上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的IPO,累计筹资已接近千亿元。因此网友们戏称,论融资,车圈恐怕没有人比蔚来更在行;论搞钱,斌哥称第二没人敢当第一。
常年亏损的,仍然在靠融资输血,补充弹药。已经盈利的,却已开始增长放缓,收缩产能。
据路透社9月4日报道,比亚迪已将今年的销量目标下调多达 16% 至 460 万辆,因为这家中国电动汽车巨头面临五年来最慢的年度增长,以及其他迹象表明其创纪录的扩张时代可能即将结束。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实现盈利的佼佼者理想,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理想汽车因增程式车型需求减弱,连续三个月销售同比下降,而且同比下滑幅度逐月扩大。
就是在恒大、高合、哪吒等“尸骨未寒”且新能源车销售增幅放缓的当下,万万没想到,又有一批造车新势力冒了出来。前有楚能新能源、货拉拉的跨界豪赌,近期又有做做扫地机器人的追觅、做光伏发电汽车的昇麒等的勇闯新大陆。
连威马汽车这种已经破产清算的企业,也有人接盘,加入了重新造车的行列。
日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洗牌日益残酷,为何还有这么多后来者前仆后继、跃跃欲试,携巨资试图硬闯这片红海?
图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创18个月以来最慢
新能源车销售增幅创18个月新低
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浮现出了放缓态势,销量同比增速不如以往。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499万辆,同比增长33.7%,低于去年同期增幅的36.2%;而2022年增幅超90%,2021年增幅超160%。
9月8日,乘联会发布2025年8月国内乘用车产销情况。数据显示,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9.5万辆,同比增长4.6%,增速创下7个月以来最低。与上半年多个月份销量达两位数的增长相比,7月乘用车市场增速开始回落,8月增速进一步下降。
8月份,包括电动汽车(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连续第六个月超过燃油车,达到110.1万辆,但同比增长为7.5%,较7月的12%显著放缓。
路透社报导,这是2024年2月以来18个月的最小涨幅,当时该细分市场因中国春节假期时间调整而出现11.6%的销量下降。
图说:中国乘用车销售情况
特斯拉报告称,占其全球销售额近 80% 的中国大陆销售额 在 8 月份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这也是它也自 2020 年以来首次出现连续月度产量下降。
作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比亚迪公司报告显示,7月份销量数据环比下降10%,产量更是出现了1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据路透社9月4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已将今年的销量目标下调多达 16% 至 460 万辆。
曾被誉为“最成功造车新势力”的理想,8月交付新车2.85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超4.81万辆的交付量,同比暴跌 40.7%,这已是理想汽车自今年6月开始连续第三个月出现销量同比下滑,而且同比下滑幅度逐月扩大。
图说:8月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数据
新力量逆势杀入造车赛道
然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弱势品牌接连倒下之际,新的造车力量却仍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追觅科技、昇麒汽车、云界汽车、工匠派等相继登场。
8月28日,扫地机器人企业追觅科技宣布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将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2027年量产。追觅科技方面表示,将对汽车领域进行长期投入。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研发及生产团队,且团队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9月12日,据新浪科技报道,追觅汽车宣布已完成首轮融资,而距其官宣造车仅过去15天,或成为国内最快实现首轮融资的新造车企业。
据悉,目前追觅汽车正在毗邻特斯拉德国工厂所在地进行建厂选址,新工厂面积预计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 1.2 倍。追觅方面表示,获得融资意味着追觅汽车“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路径获资本与国际的双重认可。追觅科技的品牌、技术、全球化渠道,将为追觅汽车的落地提供强大支撑。
图说:追觅汽车正在德国柏林附近选址建设生产基地
追觅汽车的母公司追觅科技,与此前已经做过品牌发布的极石汽车的母公司石头科技,两者都是做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的企业,也都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极石汽车于2023年发布首款增程式中大型SUV“极石01”,销量数据显示,极石汽车2025年7月交付1316台极石01车型,上月交付1259台。
追觅科技创始人、CEO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之一 ,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的创始人。此前,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在朋友圈发布了一组追觅首款汽车的渲染图。俞浩表示,追觅汽车将在年底美国 CES 2026 上首发并展出样车。
图说: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发布新车渲染图
网络上追觅造车的争议还没平息,另一个新造车势力以更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清华大学硕士尹凯,把造车的目标人群锁定在了东南亚和非洲,要为当地民众量身打造合适的出行工具,提供可以挡风遮雨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光伏电动小车。
昇麒汽车不走传统纯电、增程技术路线,昇麒汽车SOLARKYC11A定位A00级SUV,其特点是在车顶配备的超高效光伏补能系统。昇麒新能源方面表示,车辆能够自动实现“边走边充”,南北回归线以内的用户可每日享受到50公里的“零成本”出行。
昇麒汽车的官网显示,“通过合作与合资模式共建KD工厂,推动绿色出行走向全球。”“九江经开区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3月22日,昇麒C11A光伏电动汽车样车下线。7月12日,昇麒新能源Solarky推出的首款量产光伏车型。
昇麒汽车表示,4月8日,昇麒C11A通过欧盟全部11项强制性安全测试,该认证标志着C11A已满足包括东南亚及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准入要求。目前,首批认证车辆已正式启运海外市场,首站启动泰国市场的本地化适应性验证及生产一致性审查。
昇麒汽车的背景也不简单,其第二大股东是浙江薪火能源有限公司,薪火能源出资176万元获得昇麒汽车13.8%的股份,薪火能源的母公司则为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此前超威电源一直想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但始终没成功。
图说:昇麒汽车Solarky推出的首款量产光伏车型
除了追觅科技和昇麒汽车,云界汽车也闯入了造车红海。8月25日,云界智能汽车(成都)有限公司(下称“云界汽车”)成立,聚焦网约车和换电场景,其母公司云界智能汽车(成都)有限公司(下称“云界成都”),注册资本2480万元。
云界成都二股东为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野马汽车拥有乘用车、特种车、专用车生产资质。野马汽车的控股方为云鹰新能源集团,7月18日,云鹰新能源集团在野马汽车工厂举办网约车推介交流会,介绍了购车方面的优惠及扶持政策,分享了换电站的建设规划与布局思路。
写在最后
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了残酷的淘汰赛阶段,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对于2025年才入场的新玩家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拼杀成一片红海,造车已从“拓荒者冒险”的时代,演变为“巨头精耕细作”的角斗场。
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进一步加剧,任何一个想要入局的企业都要多掂量掂量。高端化、光伏补能等创新概念虽吸睛,但缺乏市场长期验证。若这些新玩家无法站稳脚跟,未来或将重蹈前人覆辙。真正的幸存者,或许仍需回归商业本质:产品可靠、市场匹配、盈利可持续。
未来车圈,还会跑出新的黑马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环球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