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一盘预制菜,居然能掀起一场餐饮圈和互联网的“世纪大战”?
谁能想到,一盘预制菜,居然能掀起一场餐饮圈和互联网的“世纪大战”?
从最初的吐槽,到后来的对骂、起诉、悬赏,短短五天,西贝和罗永浩硬是把一场消费者投诉,演变成了全民围观的大戏。
9月14日晚,罗永浩彻底炸了。
面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那句“网络黑嘴、网络H社会”,
老罗放狠话:“这事儿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劝我的朋友,一律绝交!”
这是要直接把战火再次推向高潮?
一、矛盾的导火索:一顿饭引发的口水战
事情的起因想必大家都知道,再简单不过的事。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说自己在西贝吃饭,点了15个菜,5个人消费830元,结果全是预制菜的味道,不仅贵,还难吃。
他一边发微博,一边@市场监管部门,喊话要强制餐厅标注“预制菜”。
按理说,这种事儿,餐企一般选择冷处理就完事了。
顾客不满意,最多赔个餐券道个歉。
可西贝偏偏不走寻常路。
9月11日,贾国龙开了媒体沟通会,连说三个“一定”,要起诉罗永浩,还搞了个“罗永浩菜单”,全国370家店上线,甚至开放后厨参观。
好家伙,本来只是“顾客抱怨”,硬生生升级成了“企业对抗”。
二、剧情反转:截图里藏着“两张脸”
9月14日,一个微信群截图流出,把这事儿推到风口浪尖。
截图前半段还挺暖心,贾国龙说:
“我应对错了,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甚至还表示要学习胖东来,做透明西贝。
不少人看了觉得,这是不是要和解了?
但后半段的内容直接惊掉网友下巴:
“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但他打醒了我,算变相地帮西贝进步。”
前一秒“低姿态认错”,后一秒“翻脸开骂”,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三、老罗爆发:我是顾客,你还骂我?
得知截图完整版后,罗永浩当天晚上直播直接开炮。
他说:
“我5个人吃了15个菜,味道全是预制菜,吃得恶心,还挺贵。
我抱怨两句,就成了‘网络黑社会’?顾客虐你千百遍,我就是你顾客啊!”
老罗还补刀:
“别人虐你千百遍,我才吐槽一遍,你全是自己作的,还赖到我头上?”
最后,他直接放狠话:
“劝和的朋友,一律绝交。”
这下,彻底没回头路了。
四、餐饮圈分裂:有人挺西贝,有人站老罗
事件闹大后,餐饮圈也分成两派。
不少餐饮老板跳出来力挺西贝,觉得罗永浩是在“污蔑行业”,有失公允。
比如巴奴火锅、吉祥馄饨的创始人都发声支持。
但消费者这边,明显一边倒站在老罗这边。
大多数网友吐槽西贝:菜贵,还不说清楚预制菜的使用情况。
更戏剧的是,新辣道创始人李剑还悬赏20万,征集不用冷冻原料的餐厅,来反驳罗永浩。
餐饮圈的“内讧”,也算被这事儿点燃了。
五、真金白银的损失:西贝压力山大
闹归闹,真金白银的损失可不是开玩笑。
仅9月11日当天,全国门店营收就少了200多万,跌幅接近8%。
加上后厨开放、人员讲解、公关费用,额外支出也是百万级别。
更尴尬的是,“罗永浩菜单”上线当天,杭州一些店几乎没人点。
话题有热度,但生意并没回暖。
六、法律难题:预制菜标准还没定
问题的根子,其实在于“预制菜到底怎么算”这件事上。
2025年初,六部门发布了《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征求意见稿)》,但到现在,还没真正落地。
老罗拿出行业报告,说西贝预制菜占比超八成;
西贝则坚持“门店再烹饪就不算”。
如果真闹上法庭,估计得请第三方做工艺鉴定。
判下来,很可能还会反向推动行业标准。
本来,罗永浩在9月13日转发新华社文章时,还说“西贝的事告一段落了”,想把精力放回正事上。
结果,贾国龙那句“网络黑社会”又将熄灭的”战火“再次点燃。
现在,老罗甚至放话要1000元一袋回购西贝的零售产品,继续硬杠到底。
西贝则紧急让部分门店下架“罗永浩套餐”。
一句话:这事儿,还远没完。
来源:一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