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20:09 1

摘要:根据《五代史阙文·梁史三篇》所载,这里主要讲了三个人物的故事:一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朱全忠)如何对待唐昭宗,二是他的哥哥朱全昱(yù)如何骂他,三是文人司空图如何不肯在他手下做官。这些事都是五代时期梁朝刚建立时的真实片段,因为官方历史记载不全或者有隐瞒,所以后

《五代史阙文》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于真宗初年撰写的杂史类作品,成书于薛居正《旧五代史》之后,旨在补充正史避嫌或漏载的五代君臣事迹。

根据《五代史阙文·梁史三篇》所载,这里主要讲了三个人物的故事:一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朱全忠)如何对待唐昭宗,二是他的哥哥朱全昱(yù)如何骂他,三是文人司空图如何不肯在他手下做官。这些事都是五代时期梁朝刚建立时的真实片段,因为官方历史记载不全或者有隐瞒,所以后来的人把它们补充记录了下来。

一、朱温与唐昭宗

朱温原本是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将领,后来投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成为宣武军节度使(相当于今河南地区的军事行政长官)。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唐昭宗被军阀李茂贞围困在凤翔,朱温带兵去救,昭宗得以返回长安。

据记载,朱温去见昭宗时,故意穿着素服表示请罪。昭宗心里明白朱温有野心,但不敢直接激怒他,就假装鞋带散了,对朱温说:“全忠,你帮我系一下鞋。”朱温只好跪下来替昭宗系鞋,紧张得浑身大汗。当时昭宗身边还有一些卫兵,昭宗本来希望他们能趁机抓住朱温,但没有人敢动手。

这件事以后,朱温更加防备昭宗,后来逐渐把皇帝身边的侍卫都换成了自己从汴州带过来的人。昭宗实际上已经被架空。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派人杀害昭宗,立其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废哀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

二、朱全昱斥责朱温

朱全昱是朱温的大哥,性格直率朴实。朱温当上皇帝之后,在宫里举行家宴,只有朱家兄弟几人参加。喝酒喝到一半,大家开始赌博玩耍,朱全昱突然抓起骰子,一把扔到盆子里,大声对朱温说:“朱三!你本来是砀山(今安徽砀山)的一个平民,因为天下闹饥荒,跟着黄巢做贼。后来天子任命你担任四镇节度使(统辖四个镇的军事长官),富贵都到顶了,为什么还要毁掉李家三百年的江山?你自己称王称帝,我看不下去!我不想看到我们全家因你而被杀,还赌什么!”

朱温听了非常不高兴,宴会也就不欢而散。

根据史书记载,朱全昱经常直接叫朱温“老三”,一点也不客气。后来朱温篡位之后,杀害了唐朝两位皇帝和一位皇后,还杀了很多大臣。但朱全昱因为很早就批评朱温,反而得以善终。到了宋朝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还有人自称是广王朱全昱的后代。

三、司空图不事梁朝

司空图,字表圣,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礼部员外郎(负责礼仪制度的中央官员)、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的官员)等职务。

司空图本来很有才华,但也因为个性骄傲,被一些同僚看不起。他看到唐朝政局混乱,尤其是宦官专权,知道天下将要大乱,就主动放弃官职,回到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隐居。他在那里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休休亭”,意思是“罢休罢休”,自己写了篇《休休亭记》,还自称“知非子”、“不辱居士”,表示不愿参与乱世的政治。

唐昭宗曾几次召他回朝做官,比如任命他为户部侍郎(负责财政的副长官)、兵部侍郎(负责军事的副长官),但他都推辞不去。后来朱温篡位建立梁朝,召他做礼部尚书(主管礼仪和教育的高官),司空图以老病为由坚决拒绝,直到八十多岁去世。

司空图为人清高正直,当时很多唐朝旧臣如敬翔、李振、杜晓、杨涉等都转投朱温,甚至有人参与杀害皇帝,但司空图始终不肯屈服。他曾经帮河中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永济)王重荣写过碑文,对方赠送他几千匹绢作为报酬,他却把这些绢全部放在虞乡市集上任人取用,一天之内就被拿光了。当时到处都有盗贼,却从不进王官谷(司空图隐居之地),不少读书人依靠他而得以保全。

结语

以上三件事,都是从五代时期残缺的史料中整理而来的。由于梁朝官方编的《梁太祖实录》故意回避了不光彩的事,后来人才重新收集这些内容并记录下来。朱温从权重到篡位,其兄直言劝阻,司空图拒不出仕,这些片段合在一起,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侧面。

来源:开心柠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