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听说过“养老服务师”吗?知道“咖啡加工工”是干嘛的吗?这些听起来有点陌生甚至有点“酷”的名字,其实是新职业。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共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开屏新闻策划“看见新职业”专题,旨在走近这些“新职业”的从业者,通过他
你听说过“养老服务师”吗?知道“咖啡加工工”是干嘛的吗?这些听起来有点陌生甚至有点“酷”的名字,其实是新职业。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共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开屏新闻策划“看见新职业”专题,旨在走近这些“新职业”的从业者,通过他们的故事,看见新职业的真实图谱,也看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方向。
“国庆,我们会在官渡古镇搞个400架无人机的灯光秀,每一个光点的移动轨迹都要精准到厘米级,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在夜空中‘作画’。”在昆明得一航空科技公司的实训场地,总经理林子超正和同事们调试设备。从湖南卫视的编导实习生,到无人机群飞行规划领域的从业者,他用十多年时间见证了无人机从“单机作业”到“机群赋能”的行业发展,也见证了低空经济正在迎来的新机遇。
从镜头背后到蓝天之下
9月4日上午,开屏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滇池边的昆明得一航空科技公司。初见林子超,只见他留着一头短发,戴着眼镜,说话做事都显得十分干练。
说起林子超与无人机的结缘,要回溯到2013年。当时,在湖南卫视演播厅里,林子超还是一名专注真人秀节目的编导实习生。那时,他注意到航拍组的工作人员每天薪酬过万,这让他颇为震撼。当时大疆精灵2刚刚推出,还没有自带三轴云台,他便自己买零件改装,把GoPro相机装了上去,拼出了自己的第一台航拍无人机。
改装成功后,林子超用这台“DIY无人机”接拍校园毕业作品和地方电视台的航拍镜头,有时每天能挣两三千元。那时,他就意识到,无人机并非玩具,而是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工具。这种认知,让他和同样关注无人机行业的父亲一拍即合。在家人的支持下,2015年,他正式成立昆明得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在无人机领域探索。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公司里没有航空专业背景的人才,他们只得从最基础的驾驶员培训做起,一边教别人飞行,一边自己摸索技术。2017年,公司成立农业植保直营队,在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农田里用无人机喷洒。单机作业效率低,他们便尝试用四五架无人机集群作业,这也成为他们最早的无人机群规划在农业领域的实践。
机群作业需要“精度密码”
在得一航空的操作室里,大屏幕上正显示着一张点阵图——这是即将举办的灯光秀设计稿。每一个点代表一架无人机,最终它们将在夜空中变幻成一幅幅图案。
林子超介绍,每一场灯光秀,都要经过勘测、绘图、编程、测试、表演五个步骤,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以一场灯光秀为例,首先要排查周边的铁矿、信号干扰源等安全隐患,再根据需求设计点阵图。最核心的环节是编程,要为数百架无人机设计图形过渡的“空中舞步”,最后还要进行分批测试,确保400架无人机在1米的间距内安全飞行。
“定位精度是机群作业的关键。”林子超指着一台无人机机身底部的定位系统说。农业植保、护林巡防等行业应用,对精度的要求同样严苛。2024年,得一航空与云南省林草局合作护林巡防项目,团队用多架无人机同时向不同方向飞行,采集树林数据,高效完成了日常巡检。
然而,机群作业也面临不少挑战。信号干扰、大风、暴雨、厚云层等天气因素,都会影响无人机的定位与通讯链路。
为应对这些风险,得一航空的现场团队通常会架设多个基站和数据天线,实时监控无人机的位置、高度、速度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返航程序。
开启职业新机遇
2025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列为新职业,这一消息让林子超倍感振奋。对他而言,这不仅意味着行业有了明确的职业标准,也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方向。
成为一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需要取得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再考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种证书,最后结合具体行业深耕。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从业者有不同要求。农业植保方向,需要掌握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测绘方向,需要熟悉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救援方向,则要具备灾害处置能力。
林子超认为,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是一种“专业+无人机”的复合型职业,而不是“无人机+”,无人机是为专业赋能的工具。
但他也坦言,这一职业仍面临“技术壁垒”和“资源门槛”两大挑战。核心编程技术掌握在无人机厂家手中,企业只有依赖厂家才能设计“空中舞步”;而对于个人从业者而言,购买无人机、车辆等设备的前期投入较高,需要有稳定的订单资源,否则很容易陷入“飞机趴窝”的困境。
低空经济下的未来图景
尽管如此,林子超对未来充满信心。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1000米至3000米的低空领域将迎来更多应用场景,无人机集群作业会成为趋势。
他预测,在未来三到五年,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将在农业、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在病虫害暴发的季节,几十架无人机可以同时作业,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灾情;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无人机群能够向受灾区域快速投送物资,参与紧急救援。这些场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如今,林子超和公司团队正在筹备更多行业应用项目,同时培养更多无人机群飞行规划人才。他说:“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是连接技术与应用的桥梁。我们希望能培养更多‘专业+无人机’的复合型人才,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采访结束时,林子超望向窗外的无人机调试场。那里,一架架无人机静静排列,正等待着下一次升空。对他而言,它们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承载着他对蓝天的热爱与对行业的期待。
【相关政策】
云南多举措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低空经济凭借其对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带动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为活动范围,以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牵引,进而推动多个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在国家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引下,云南省结合自身优势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大力发展低空经济。
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以制造业为重点、以应用为引领、以出口为导向,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低空飞行多元应用基地、低空飞行装备出口基地。
《措施》从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支持高原无人机免费测试、补强产业关键环节、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制定高原无人机标准、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等15方面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我省提出优先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地区等低空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守牢低空经济发展安全底线。支持省级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动态关联“一机一码”、电子围栏、禁飞区等数据。加强低空飞行运营机构、服务保障机构资质与有关人员执业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支持建设监视管理、气象监测等低空飞行安全设施,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核定总投资30%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
提出要培育低空物流发展。鼓励在山区、偏远地区、边境地区发展乡村邮政寄递、“山货出山”、边境物资运输等低空物流,推出“24小时送达”等特色产品。支持发展应用前景明确、商业模式闭环的医疗物资、生鲜产品、紧急商务文件等城市低空物流。探索应用中大型无人机跨区域运输“云茶”“云咖”“云菌”等特色产品。
扩大低空作业范围。支持在公安、自然资源、环保、城市管理、交通水利、医疗救援、应急、消防救援、森林防火等领域联合开展低空政务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原则上只增不减。鼓励在电网、路网、水网、管网等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低空安全巡检监测。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农民购置、报废更新符合条件的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给予一次性补贴。
该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底,规定同一企业或项目符合多项奖补政策时按最高标准补助,避免重复扶持。系列举措正助力云南构建安全、高效、多元、开放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热孜完古丽 虞文静 文 王宇衡 实习生 唐虹 摄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