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8:34 1

摘要:2025年9月在这充满诗意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2025年9月在这充满诗意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发展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其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言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推普意义

从社会交流层面看,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能够打破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之间的沟通壁垒。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无论是跨区域的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的人际交往,统一的语言能让交流更直接、高效,减少因方言差异导致的误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顺畅沟通。

从文化传承与发展角度而言,普通话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使得承载着民族智慧、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典籍、文艺作品等,能够被更广泛的人群理解和接受,让优秀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教育领域,推广普通话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基础。统一的教学语言能让各地学生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获取知识,避免因方言差异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传递,助力培养具有全国视野的人才。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普通话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它有利于市场的统一、产业的协作以及信息的流通,为区域经济合作、科技创新交流等提供便利条件,推动国家整体的发展进程。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