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宣布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施“大类”招生改革——招生专业调整为一级学科招生,原12个招生专业(二级学科)调整为研究方向。早在去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便已实施
研究生,怎么也要大类招生了?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宣布调整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施“大类”招生改革——招生专业调整为一级学科招生,原12个招生专业(二级学科)调整为研究方向。早在去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便已实施“大类”招生改革,取消二级学科招生。
图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图源: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种种迹象,或许是研究生招生愈发向“大口径”转变的缩影。
注: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个层级,学科门类下设多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包含多个二级学科,构成从属关系。
“大类招生”,从本科到研究生
在我国,“大类招生”源自2001年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试点文理两个大类招生;一年后,北京大学又以学院内部专业为主要大类划分标准,在全校范围推行大类招生。这一改革打破了按专业招生的传统模式,被视为标志性举措。
改革更彻底的是上海大学,于2011年将59个专业分为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三大类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等机制,将专业的生存权交给市场。2017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相继推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到2020年,已有11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占当时“双一流”高校总数的83.2%。
大类招生之所以存在,除了考虑到学生难以较为正确、高效地做出专业选择的因素,本质上是高中与大学缺少衔接造成的。因此,通识教育被视作让一个人走得更深、更远的教育,跨学科更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途径。
不难发现,“大类招生”与“按一级学科招生”本质上内涵相同——本科实行大类招生是将多个本科专业归到1个招生大类,研究生推进一级学科招生改革同样是从多个二级学科简化为1个一级学科,均呈现明显的“宽口径”招生特征。
近年来,淡化、甚至取消二级学科招生,强化一级学科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大方向。除了前文提到的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中国政法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一招生改革趋势在全国多个高校蔓延。
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取消中国语言文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生招生,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设为招生学科。西安工业大学也宣布,光电工程学院的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个专业,调整后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招生,同样调整的还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兰州理工大学的改革动作更大,超20个二级学科专业缩减至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6个一级学科,数量锐减70%。
早在2001年,清华大学便全面推行“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宣布全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学科要按一级学科招生、授予学位,把原来学科设置中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变为“一级学科-学科方向”。
清华大学新旧学科结构对应关系 图源:刘颖《进一步推进“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
目前,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诸多985、211高校已基本实现学术学位硕士招生专业100%为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招生,Why?
打破壁垒,交叉培养
学者指出:我国研究生培养存在宽广不够、创新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科专业目录中学科划分过细、过窄。
尽管近年来国务院大力开展一级学科授权试点工作,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扩大到一级学科,二级学科“退居二线”,成为本一级学科下的主要方向,但绝大多数单位实际上仍然停留在“按一级学科授权,按二级学科招生”的分离状态。
这或许是因为,以往招生选拔观念中,有的导师急于有人干活,“专业对口、课题对口”被视为学生上手快的前提,因此更倾向于在细分的二级学科内招生,培养环境较为封闭。
如今,面对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发展需求,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一级学科招生工作,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实现开放式科研和培养。
另一方面,从择优录取的角度看,按一级学科招生有利于学院统一划定复试及格线,缓解部分专业“冷热不均”问题;能在更大范围内更灵活地选拔人才,扩大优秀学生来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赋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
视线转到学生自身,“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仍然存在。很多本科生在真正接触科研之前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学术兴趣所在,甚至对于二级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上岸。
而研究生转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转专业实施细则》明确指出:“研究生原则上不得转专业。如因学科专业调整,导师变动、身体健康原因,学习兴趣转移,或学习存在特殊困难等情形,不能在原专业继续培养的,可以申请转专业。”转专业申请的第一道关卡,便是导师能否同意。
图源: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因此,实行一级学科招生培养的优势在于,考生不用纠结具体选择哪个二级学科专业,降低录取后悔概率。同时,没有二级学科的限制后,研究生课题研究的范围被拓宽,学术自主选择权相应扩大,进一步响应了部分学者的呼声——“给研究生选题的自由”,有利于维持其学术热情。
一言以蔽之,研究生按一级学科招生的核心思想是从“窄口径、深专业”向“宽口径、厚基础”转变,从而能够把资源和关注点都集中在一级学科整体建设上。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它也会面临“大而全,难深入”的质疑。尤其是对一些专业跨度较大的二级学科而言,“初试一张卷、复试一套题”的招生选拔方式较难体现区分性、针对性,研究生人才培养恐欠缺独特性、深度性。
对备考学生来说,取消原有的二级学科专业招生,最直接的困难是初试自命题科目可能会更改,也增大了考研竞争压力。
来源:MBAchin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