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3年,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在借助司法重整完成各项信用修复后,重回全球一级组件制造厂商榜单(2025年第一季度Tier1)。记者4月7日从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从深陷债务危机、一度濒临退市到重返行业前沿,中利集团用一场漂亮的“翻
时隔3年,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在借助司法重整完成各项信用修复后,重回全球一级组件制造厂商榜单(2025年第一季度Tier1)。记者4月7日从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从深陷债务危机、一度濒临退市到重返行业前沿,中利集团用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诠释了市场化、法治化重整的独特价值。
中利集团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这家成立于1988年、2009年上市的企业,曾凭借特种线缆和光伏业务成功跻身中国民企500强、全球线缆20强,腾晖光伏多次获评“中国十大分布式光伏组件品牌”,产品远销海外市场,正常经营时营业收入每年近180亿元。
然而,受市场波动、对外投资失误以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冲击,中利集团企业信用逐步降低,融资能力受限,资金流严重紧张,陷入债务和经营双重困境。2022年5月、2024年4月,深交所先后对其进行其他风险警示和退市风险警示。曾经的行业明星企业,一时间风雨飘摇。
生死存亡之际,司法重整成为集团最后的希望。2023年1月,江苏欣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中利集团进行预重整及重整申请。2023年2月,苏州中院决定启动预重整程序,并指定临时管理人。
“我们发现,‘病人’虽然病得不轻,但底子还在。”负责此案的苏州中院破产法庭副庭长刘钰介绍,本案开创性地在司法程序中对企业重整价值进行全面识别和深入论证,由管理人协同公司财务顾问从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宏观环境、行业趋势、行业地位、产业产能、原料供应、核心客户等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剖析,并依托苏州破产法庭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进行审查。最终各方一致认定,中利集团的光伏业务和新能源线缆等特种电缆业务两大主业属于清洁能源、绿色环保产业,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方向,具备重整价值和持续经营能力。
评估结果令人鼓舞,但后续的重整之路依然充满艰辛。经审查发现,不仅中利集团深陷债务泥潭,腾晖光伏、常熟市中联光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核心下级公司同样陷入严峻的债务危机及经营困境,且集团与下级公司之间存在资金拆借、相互担保融资等复杂情况。
“如果不一并处置主要下级公司的风险,将不利于最大程度化解中利集团整体债务风险,也会破坏集团整体运营资产和业务体系的完整性,对保留重整价值、未来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刘钰解释道。苏州破产法庭打出“预重整+重整”双程序协调审理的“组合拳”,从100多家下级公司中挑选出分布在苏州、常州等地核心下级公司,通过跨区域协商,将它们与中利集团一同纳入协调审理范围。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抢救”中,苏州构建“金融委+法院+政府+N”立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效能:多次召开金融机构通报会,有效化解近30家金融机构约50亿元债权;界定继续履行合同范围,维护了近700家供应商债权人的清偿利益,确保产业集群的稳定发展;确保破产不停产,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并全额现金清偿职工债权;合理确定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和小额债权债务清偿方案,依法保障了2.6万中小股民合法权益。
在整个重整过程中,“绿色破产”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公开招募+遴选评审”的市场化、法治化方式,该案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投资人。“我们投资中利集团,既是看中了双方的业务契合度高,具备良好的产业协同基础和互补优势,也是被苏州法院的创新魄力、专业及敬业精神所打动。”建发集团法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在破产程序推进过程中,建发股份提前通过业务合作,助力中利集团拓展海外销售业务,提升了泰国光伏基地产能。
2024年11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苏州中院裁定受理中利集团破产重整。同年12月,中利集团及相关下级公司的重整计划经表决通过并由法院裁定批准,终止重整程序。根据重整计划,中利集团及下级公司化解债务规模近百亿元,卸下沉重的债务包袱。
“重整并非简单的债务重组,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刘钰深有感触地说。如今,中利集团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力推动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在线缆业务方面,重点布局电动车和充电桩线缆市场;在光伏业务方面,锚定光伏制造先进技术路线,恢复电站开发业务,并积极开拓创新锂电储能等新业务领域。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的新能源赛道上,完成“破茧重生”的中利集团,正迎来新的发展春天。顾敏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