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战爆发后,为了维护海上军事优势,对抗德军,英国一方面从海外调集战舰回本土,同时加足马力建造战舰。不过大型军舰不仅消耗大量资源,建造周期也很长,所以体型稍小的浅水重炮舰越来越受重视。
在一战爆发后,为了维护海上军事优势,对抗德军,英国一方面从海外调集战舰回本土,同时加足马力建造战舰。不过大型军舰不仅消耗大量资源,建造周期也很长,所以体型稍小的浅水重炮舰越来越受重视。
1899年开工的佛罗里达号潜水重炮舰
监视舰船(Monitor warship)是一种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军舰,它以较小的体格搭载不成比例的大型火炮,虽然速度慢、装甲弱、适航能力差,但可以在近海等特定地区代替主力战舰执行任务。监视舰船概念在20世纪初发展成了潜水重炮舰,它的吨位越来越大,主炮级别提升到重型巡洋舰或无畏舰的水准。
克莱夫级潜水重炮舰
在1914年,英国提出了多种浅水重炮舰设计方案,其中克莱夫级(或称沃尔夫级)就是一款大量生产的炮舰,总共建造了8艘。该级炮舰满载排水量约6000吨,在潜水炮舰里也算是大个子了,舰体水线下有向两侧突出的防鱼雷隔间设计,侧甲、船舱隔间、指挥塔都采用6英寸(152毫米)钢板,炮塔正面装甲提升到10.5英寸(267毫米)。克莱夫级同其他潜水重炮舰一样笨拙,使用2310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作为动力,最大航速仅6.5节。
建造中的克莱夫号
理论上该舰可以搭载13.5英寸或15英寸大炮,但因缺少火炮,起初炮舰主炮塔全部搭载2门前无畏舰上拆下来的12英寸(305毫米)舰炮,辅助武器有2门反驱逐舰、鱼雷艇的QF 12磅炮,以及防空用的1门QF 3磅炮和1门QF 2磅炮。
BL 18英寸舰炮
其实这样的火力配置也算中规中矩,双305毫米重炮在对陆轰炸中有明显的射程和威力优势,但在实战中持续升级武器,比如1916年新增2门QF 6英寸炮抵御驱逐舰。其中首舰克莱夫号和另一艘沃尔夫号接受了最强改装,安装了英国海军史上最大口径舰炮——BL 18英寸(457毫米)海军炮,这让它们获得了新的绰号“大象与城堡”。
克莱夫号的18英寸舰炮
BL 18英寸舰炮原本是英国海军大臣提出的一种“大型轻巡洋舰”设想,他希望用一种轻装甲快速巡洋舰搭载4门大口径火炮,单舰可在速度、火力上碾压同级巡洋舰,又可依靠速度与无畏舰、战列舰周旋,更重要的是这种战舰可以绕开高层决定的大型战舰建造限制。BL 18英寸舰炮在1915年开始设计,单炮重约150吨,整套炮塔系统(炮塔内安装1门火炮)重量超过800吨,它的穿甲弹重1510千克,炮弹出膛速度690米/秒,最大射程26400米,发射其他炮弹最大射程37000米。
阿姆斯特姆·惠特沃斯公司总共建造了3门BL 18英寸舰炮,其中2门火炮被安装在暴怒号巡洋舰上,也就是后来改成航空母舰那艘巡洋舰,它的前后甲板各有一座炮塔,剩下一门火炮作为备用。暴怒号没有机会实战检验它的主炮,1917年刚建成就接着改装成航母,拆下来的2门火炮及炮塔系统分别给了克莱夫号和沃尔夫号。
克莱夫号安装18英寸舰炮
但是改装并非用18英寸炮替换原来的12英寸炮,而是在机舱后方腾出位置增加一座炮塔,炮口朝向右舷,射界只有20°,战斗时炮舰只能用右舷对准目标开火。甲板下新增了一个可容纳60发炮弹的弹药舱,使用时需要先将炮弹起吊到甲板上,通过轨道移动至炮塔,原本18英寸炮设计射速为1发/分钟,在炮舰上实际射速降低至3~4分钟/发。
克莱夫号
克莱夫号在增加主炮前主要作战任务是保护多佛水雷区,也对西线德国陆军进行过炮击,还用破片弹攻击过齐柏林飞艇,与德军鱼雷艇部队夜战,只是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果。
沃尔夫号
沃尔夫号的18英寸炮安装工作直到1918年8月才完成,克莱夫号则在9月完成。克莱夫号到10月才有机会使用新火炮,但它只发射了4发,为了避免伤及友军便不再使用。沃尔夫号则在9月参与了比利时海岸的炮击,仅在Snaeskerke地区就发射了52发18英寸炮弹,基本达到了预期炮击效果,随后因恶劣天气且缺少弹着点观测,炮击大为减少。
克莱夫号
实战中18英寸舰炮除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也没什么突出的优点,反倒是炮弹出膛速度稍慢,穿甲弹的破坏力反而不够用,用于海战似乎不够用。而在对陆炮击时,12英、15英寸舰炮的威力和射程就已经够用了,而且它们本就是英军常备火炮,火炮、弹药都有完善的生产体系支撑。
克莱夫号绘画
一战结束后沃尔夫号和克莱夫号立刻失去价值,沃尔夫号在1920年列入出售名单,克莱夫号在1920年参与了新的炮塔测试,次年也列入出售名单。
来源:丹书战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