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在合肥举办的“安徽霸都国际纹身展”因活动现场的一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月13日活动期间,在“女生组”才艺展示环节,一名身着黑色透明纱衣的女子突然走向评委席,跨坐在一名男性评委身上并做出肢体接触动作,这一画面经网络传播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一场在合肥举办的“安徽霸都国际纹身展”因活动现场的一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月13日活动期间,在“女生组”才艺展示环节,一名身着黑色透明纱衣的女子突然走向评委席,跨坐在一名男性评委身上并做出肢体接触动作,这一画面经网络传播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从现场流传的视频来看,当时主持人询问选手是否有才艺展示,该女子随即离开选手队列,径直走向评委席,做出上述举动。主持人当场惊呼,台下部分观众起哄,随后女子被现场工作人员劝离舞台。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生,让整个展会陷入舆论中心。
据悉,该展会已连续举办三届,主办方为“雕胡子”和“欢子”。展会筹办人徐先生(即“雕胡子”)向媒体证实,展会已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备,选手也均通过报名参与。他强调,女子的行为属于“掐头去尾的断章取义”,主办方、主持人及评委事前均不知情。展会结束后,主办方已向警方报案,并配合调查。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案件正在处理中,涉事女子和评委已被传唤接受询问。
纹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兴起,各地纹身展也陆续举办。但纹身对人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在身体层面,存在直接且潜在的健康风险,如感染风险,纹身过程中若使用未严格消毒的器具,易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皮肤反应方面,部分人可能对纹身颜料过敏,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且纹身一旦完成,去除困难,激光去除纹身不仅费用高昂,还可能留下疤痕。
社会与生活层面,纹身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职业限制是较为突出的一点,部分行业如公务员、军人、警察、教师等,对纹身有明确禁止或限制,这可能影响纹身者的职业选择与晋升。尽管社会对纹身文化逐渐开放,但在社交、婚恋等场景中,纹身者仍可能遭遇隐性歧视。此外,纹身会随年龄增长、皮肤松弛而变形,颜色也可能因日晒、摩擦逐渐淡化,影响美观。若纹身前冲动决策,成年后可能因审美变化、意义淡化而产生后悔情绪,甚至产生自卑或焦虑心理。
此次安徽霸都国际纹身展出现的争议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纹身展这类活动的审视。目前,全国已知的2025年纹身展还有第五届山东国际纹身展会暨第六届山东纹身高峰论坛(9月24日至25日在山东济南鹊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六届昆明纹身艺术节(初步定于11月1日至2日在昆明举办)、黥TATTOO国际刺青文化艺术展(10月17日至19日举办,展出面积3000平,有100余个展会展示和30余个权威奖项)等。
对于这类可能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展会,社会应当予以重视。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纹身展若存在低俗内容、危险行为示范(如无资质的纹身操作)、违背公序良俗的表演等,不仅可能扭曲青少年的认知,还可能诱导其做出伤害自身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纹身作为永久性身体改造行为,未成年人对其后果的认知和承担能力不足,展会的密集展示可能淡化其严肃性,诱导冲动纹身。
参照文化类活动管理规范,明确纹身展需设置“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入场”的硬性规定,并通过票务系统、现场核验等方式严格执行。同时,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若发现此类展会存在不良导向,可向文旅、公安等部门举报,共同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而对于展会主办方而言,应加强活动内容审核,确保活动在合法合规、符合公序良俗的框架内进行,避免类似争议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寅虎侃世界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