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一场从制度“埋雷”到战场“定局”的大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6:03 3

摘要:故事得从西汉的“监察区”说起。那会儿汉朝地盘大,100多个郡级政区,统辖近1600个县级政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直接管理这么多的郡级政区,范围太大了。100多个郡级政区长官的姓名,皇帝记都记不住。所以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个监察区,包括一个司隶校尉部,

提起三国,你可能先想到赤壁的火、华容道的险,却未必知道,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分裂格局,早在汉朝的制度里就埋下了“伏笔”。

故事得从西汉的“监察区”说起。那会儿汉朝地盘大,100多个郡级政区,统辖近1600个县级政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直接管理这么多的郡级政区,范围太大了。100多个郡级政区长官的姓名,皇帝记都记不住。所以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个监察区,包括一个司隶校尉部,13个刺史部。因为13个刺史部里,有11个部采用了古代文献里的州名为部名,因此称某州刺史部。所以习惯上,13个刺史部又称为13州。这个时候刺史负责监察部内高官与强宗豪右的违法乱纪行为,并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而且刺史的品秩只有600石。郡太守的品秩是2000石。以小官监察大官,小官监察的地盘大。权力小,大官管理的地盘小,权力却大,这样谁都难以闹事。但这种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世道太平,一旦进入多事之秋,发生跨郡的民变或者动乱,由于郡境过小,郡太守以一郡的权力往往无法治理。

恰恰在东汉末年出现了这种情况。以治太平为理想的黄巾起义。席卷了北方大地,结束了东汉的太平世道。规模巨大的黄巾民变。虽然主力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但余部此起彼伏,令朝廷与地方十分头疼。汉灵帝慌了神,把九卿派去当“州牧”,一挥手给了行政、兵权、财权,相当于把每个州都变成了“小王国”。这一下可坏了规矩:地方权力比中央还大,“内轻外重”的局面前所未有,有地、有人、有权、有钱、有兵的州牧,就成了终结东汉王朝命运的真正刽子手。后来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唐朝的安史之乱,都能从这儿找到影子。

有了割据的“土壤”,还得靠两场大战把“三国”的架子搭起来。第一场是赤壁之战,曹操带着大军想一统南方,结果被孙刘联军用火攻烧得大败。这一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孙权守住江东,刘备也有了自己的小地盘,但三方还没形成真正的“鼎立”。刘备的势力太小,像棵没扎根的树。

真正定局的是夷陵之战,这事儿还得从“荆州”说起。荆州是块肥肉,孙刘两家都想要。对于刘备来说,如果拥有荆州,则可以实施诸葛亮的“隆中对”所规划的两路出兵战略。由荆州出兵中原,由益州出兵关中。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对于孙权来说,若占有荆州,既能屏蔽江东,解除上游威胁,从而与北方的曹操抗衡,也可沿江西上,进一步扩展地盘。孙权干脆派人袭占荆州,还杀了关羽。刘备气得火冒三丈,亲自带兵伐吴,结果被东吴的陆逊在夷陵一把火烧了连营,输得一塌糊涂。

经此一战,蜀汉彻底退出荆州,三方势力终于稳定下来。曹操的魏、孙权的吴、刘备的汉,三国鼎立的局面才算真正确立。而打输了的刘备一方,也只能和孙权重修旧好,继续联手对抗最强的曹魏。毕竟在乱世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局势。

来源:杂家归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