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趣、咏春意、伴春行……孩子们用这种方式“打开”春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0:02 1

摘要:春和景明,万物复苏。随着气温转暖,呼和浩特市各学校纷纷将课堂延伸至户外,开设了非遗体验、体育运动等多样化课程。学生们在实践中强健体魄、快乐成长,于知行合一中感受课本之外的“诗和远方”。

北垣小学新雅校区的学生体验3D打印技术

腾飞路小学的学生在昭君博物院制作“押花书签”

大学路小学西把栅校区的学生体验蹴鞠活动

内蒙古航天学校小学部开展清明游园会活动

赛罕区第十七幼儿园的孩子们放飞亲手制作的“环保风筝”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随着气温转暖,呼和浩特市各学校纷纷将课堂延伸至户外,开设了非遗体验、体育运动等多样化课程。学生们在实践中强健体魄、快乐成长,于知行合一中感受课本之外的“诗和远方”。

寻春趣:

非遗传承舞纸鸢 科技智创探春光

“快看!无人机编队飞出了‘筝舞未来’几个字!”3月25日,新城区北垣小学新雅校区二年级学生陈雨桐望着空中闪烁的光影图案,眼中难掩兴奋。这场以“筝舞蓝天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校园风筝节已经持续了两周,通过非遗技艺体验、科技元素融合、家校协同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启春日探索之旅,让同学们在欢笑中积累文化知识。

非遗传承课堂活动中,非遗风筝技艺传承人为同学们演示了传统风筝扎架、裱糊、绘画的全过程,同学们在其指导下体验了如何绘制风筝图案,在动手中感受“扎、糊、绘、放”四艺的匠心之美。此外,学校还特邀了专业科技团队,通过趣味科学实验、3D打印风筝骨架、无人机编队飞行展示等环节,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跨界体验之旅,使同学们在动手组装调试中领悟结构力学知识。该校负责人表示,本届校园风筝节系列活动既传承了民俗智慧,也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构建“课堂+自然+社会”的三维育人模式,推动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腾飞路小学的踏春主题实践活动同样充满巧思。4月4日,走进昭君博物院,青砖黛瓦间隐隐飘荡着琅琅读书声。当日,该校100余名师生及学生家长走进博物院,通过“花韵清明,古韵传承”主题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传统习俗,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活动在“青城十二时辰”赏花影片中拉开序幕,孩子们和家长通过动态影像领略了公主府桃花、乌素图杏花等本地春色之美。“押花书签”制作环节中,干花与诗词巧妙融合,孩子们能够在体验中定格春光,感受自然之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我选的每片花瓣都对应着诗句里的意象。”三年级(2)班学生张梓萌向记者解释着她的创作思路。

活动中,茶文化体验、风筝制作比赛等环节同步开展,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着清明节气与传统习俗的内涵。腾飞路小学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推出更多沉浸式传统文化课程,让非遗技艺与节气智慧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咏春意:

童笔饱蘸春色彩 诗墨晕染清明情

4月3日,赛罕区第十三幼儿园组织开展了“春雨润于心 清明融于情”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走进丰州故城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自然写生等趣味活动,在实践中拥抱春天,播撒成长的种子。

活动中,小朋友们手握画笔,使自己的创意在纸上绽放,有的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盛开的花朵,展现了春日的芬芳;有的则绘出嫩绿的新芽,象征着春天蓬勃的生机与希望;还有的将白塔描绘出来,用笔触传达出春天的自由与灵动。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对春天美好的理解和祝福的凝聚。幼师张倩一边指导一边告诉记者:“我们鼓励孩子们观察自然光影的变化,嫩绿、鹅黄、淡粉这些春天的色彩,都成了他们调色盘的内容。”

在赛罕区银河小学各班教室里,流淌着千年文脉的芬芳。学生们在“清明诗会”上化身小诗人,既有《清明》等经典诵读荡气回肠,也不乏“春雨染新绿,童声唤春归”的原创童谣。古典诗词穿越时空,在童声琅琅中焕发新生。

为了让此次活动更具意义,学校组织了“墨韵寄情思,书法绘清明”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用笔墨丹青书写着经典的春日诗词,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彩,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体会春天的宁静与活力。

迎接春天的方式在内蒙古航天学校小学部的清明游园会上也得到了多维呈现。该校扎染工作坊里,靛蓝染料在棉布上晕染出写意山水;彩蛋绘制区,孩子们用丙烯笔勾勒出牧童与杏花;非遗面塑台前,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寒燕”正待展翅……

首府各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共同参与到积极向上的“寻春”之旅。

伴春行:

蹴鞠绿茵扬古韵 童心纸鸢绘新风

“加油!射门!”在大学路小学西把栅校区的足球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蹴鞠”比赛正在上演。学生们分组竞技,模仿古代蹴鞠规则,运球、传球、射门,欢呼声此起彼伏。“蹴鞠本就是清明节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将其改编成更适合孩子们的现代足球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校体育老师告诉记者。

别具创意的还有赛罕区第十七幼儿园的环保风筝项目。孩子们巧妙利用废旧塑料袋,用丙烯颜料在上面绘出彩虹、云朵和花朵等图案,使废旧塑料袋摇身一变成为创意风筝。这些手工风筝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力,也表达了他们对环保理念的重视和对春天的热爱。校方表示,未来,将继续设计更多“生活化、游戏化”的有关节气的活动,让教育自然流淌在四季之中。

相较于手绘风筝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浪漫趣味,放风筝比赛则以更强的参与感,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到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在新城区胜利街小学,清明节前夕的“春日‘筝’奇斗艳”主题活动成为春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操场上,参赛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小心托举风筝,一人紧握线轴奔跑,彼此配合默契,在春风中尽情追逐,一只只风筝腾空而起。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主题活动的举办是该校“以活动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在明媚春光里奔跑、协作、放飞,不仅让风筝翱翔于蓝天,更让属于少年的美好梦想随着风筝一同展翅,在传统民俗与春日盛景的交融中,收获了独特的成长体验。

从非遗技艺到科技探索,从节气习俗到体育竞技,首府学生用多元方式拥抱春天,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焕发新生。这样的“春天打开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扎根童心,更在传承中播撒了创新的种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注入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