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将夫人,还是隐藏50年的“超级间谍”,直到90岁才道出真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5:15 1

摘要:“我就是国民党和日本人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1995年沈阳干休所病房内,91岁的高崇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这句话时,监护仪的绿色波纹突然剧烈跳动。

“我就是国民党和日本人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1995年沈阳干休所病房内,91岁的高崇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出这句话时,监护仪的绿色波纹突然剧烈跳动。

这个深居简出半个世纪的老太太,真实身份竟是开国上将吕正操的原配夫人、令日伪闻风丧胆的“军火大盗”。

1906年,高崇德出生在辽宁黑山小荒村,8岁丧父的她跟着母亲在辽河岸边讨生活。东北军操练的号角声总能吸引她爬上村口老槐树,望着士兵们扛枪的背影发呆。

谁能想到,这个爱穿粗布裤衩的野丫头,日后会成为改写抗战史的传奇人物。

1928年的黑山县城,22岁的高崇德正蹲在铁匠铺前看师傅打马掌。时任东北军营长的吕正操路过时,被这个留着齐耳短发、腰别匕首的姑娘吸引。

“吕营长,听说你枪法很准?”高崇德擦着汗站起身,眼神里透着不服输的劲头。当天下午,两人在靶场比试,高崇德五发五中的枪法让吕正操惊叹:“这哪是姑娘,分明是穆桂英转世!”

婚后的高崇德成了军营里的奇女子。她跟着丈夫学战术、练格斗,甚至能独自拆解捷克式轻机枪。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奉命撤入关内,高崇德却带着30名女兵留守锦州。她们在火车站张贴抗日标语时,被日本宪兵队包围。高崇德手持双枪护着战友突围,子弹打光后用匕首与敌人肉搏,直到援军赶到。这场战斗让“女神枪手”的名号响彻东北军。

1935年深秋,一个自称“王先生”的神秘人出现在高崇德的募捐现场。

他送给她一本《陶罗斯上前线》,书中苏联女兵的故事让高崇德热血沸腾:“苏联女人能上战场,我高崇德也能!”三个月后,她在西安秘密会见了林伯渠。“

你的任务比上战场更危险。”林伯渠压低声音,“用你的身份为八路军偷运军火。”

高崇德的“军火大盗”生涯就此开启。

她利用东北军后勤处长夫人的身份,以“新兵训练”为名频繁出入军火库。每次提货时,她都会在账本上多写两箱子弹,然后悄悄塞进运往延安的粮车里。

1938年春,沈阳城外军火库近千支步枪不翼而飞,国民党特务翻遍东北军花名册也没怀疑到这个天天给士兵缝补军装的“吕太太”。

为了扩大战果,高崇德成立了“东北救亡会”,表面上是安置军属,实则是秘密运输队。她把军火藏在面粉袋里,伪装成商队穿越封锁线。

有一次在黄河渡口,日军检查时发现了夹层里的手榴弹,高崇德面不改色地说:“老总,这是给前线弟兄们炸鱼用的。”日军军官看着这个挎着菜篮子的“农妇”,怎么也想不到她腰间别着两把勃朗宁手枪。

1939年4月的雨夜,高崇德的驻地被国民党一个团包围。突围时她腹部中弹,仍背着受伤的通讯员跑了二十里山路。

被捕后,敌人用烙铁烫她的伤口逼供,她咬碎半颗牙怒骂:“老娘要是怕死,就不会当这个军火大盗!”党组织动用了所有关系,甚至请出53军军长万福麟担保,才把奄奄一息的她救出来。

在延安养伤期间,高崇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她得知吕正操在前线另结良缘时,只是默默抚摸着结婚时的银镯子说:“他能找到相伴一生的人,挺好。

”1945年日本投降那天,她独自坐在窑洞前擦拭双枪,泪水滴在枪管上:“老父亲,你看到了吗?咱中国人把鬼子打跑了!”

新中国成立后,高崇德主动申请到辽宁干休所休养。她隐姓埋名,连警卫员都只知道她是“高阿姨”。每天清晨,她都会在院子里打一套军体拳,动作利落得不像七旬老人。

1988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消息传来,她对着报纸上的照片喃喃自语:“老吕,你穿军装的样子还是那么精神。”

1995年3月2日,高崇德在病床上突然握住侄女的手:“去把我的樟木箱打开。”箱子里整整齐齐叠着当年的军装,一枚二等红星勋章在阳光下闪耀。

当她说出“军火大盗”的秘密后,监护仪的波纹渐渐平缓。临终前,她用尽最后力气在纸上写下:“勿立碑,勿开追悼会。”

高崇德的故事像一部传奇谍战片,却比任何虚构剧情都震撼。她用半个世纪的沉默,书写了一个中国女性对国家的忠诚。

这位本该在将军府颐养天年的夫人,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隐蔽战线,用青春和爱情为代价,换来了无数战士的弹药补给。正如林伯渠当年的评价:“高崇德同志是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刃。”

当我们在和平年代享受安宁时,不应忘记那些在黑暗中负重前行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岁月尘封,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真正的传奇,从来不需要镁光灯的照耀。

资料来源

《党史文汇》2022年第7期《隐秘战线的巾帼英雄——高崇德传》

中国军网2024年12月28日《老兵天地丨印记・盘点2024温暖回响》

中华网2025年3月5日《回顾:辽宁91岁老太太病逝,临终遗言:我就是当年国民党要找的军火大盗》

来源:腾说今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