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量子世界,有些事情听起来像魔法,比如:无限个“零”相加,居然能产生真正的能量信号。荒唐吗?不,真实得惊人。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在最新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X》的研究中,用数学工具揭示了这一量子悖论背后的物理现实。这项突破,不仅冲击了
在量子世界,有些事情听起来像魔法,比如:无限个“零”相加,居然能产生真正的能量信号。荒唐吗?不,真实得惊人。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在最新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X》的研究中,用数学工具揭示了这一量子悖论背后的物理现实。这项突破,不仅冲击了我们对能量、零、乃至物理世界本质的理解,还可能为量子材料的应用打开新的大门。
我们都知道,0 加 0 还是 0,不管你加多少次。但在某些特殊的量子材料中,这个“基本常识”突然就不管用了。
研究团队聚焦的是一类被周期性外力“摇晃”的量子系统。比如,用激光周期性照射一块晶体,或者让量子结构在电场中规律振荡。这些不断被“激励”的材料,在物理学中属于动态量子材料。
在这些系统中,传统的能量守恒定律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准能量(quasienergy)”的概念——能量状态变得周期性,像一个无限循环的跑道。研究人员在计算这类系统对磁场的响应时,发现得到的是一个看似无意义的数学结果:无限多个零的和。
照传统数学理解,这应该意味着材料对磁场毫无反应。但实验却显示,磁场作用下,材料确实产生了可测量的磁化信号。这就形成了一个经典悖论:数学说“零”,现实却说“有”。
要破解这个悖论,需要换一种看待“无限”的方式。研究团队借用了一个19世纪的数学工具——切萨罗求和(Cesàro summation)。
这套方法不再把每个“零”简单加起来,而是求这些“零”的部分和的平均值,再看极限值。乍一听有些学术,但它的实际意义却非常关键:它能从看似无意义的无穷数列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
为什么能行?因为这些“零”其实不是简单的“空值”,它们背后藏着量子相位的信息。每个零虽然数值为零,但携带不同的量子相位,像镜子里重复但不完全相同的倒影。切萨罗求和就像是在这些倒影中找到了隐藏的结构,于是——物理意义就从“零”中跳了出来。
这一结果,不只是数学的胜利,更是对量子世界深层结构的一次揭示。
研究的价值远不止解决一个悖论。它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动态量子材料的拓扑性质的理解。
在传统凝聚态物理中,拓扑是描述材料“结构不变性”的工具,比如拓扑绝缘体中的“边缘态”——材料表面会导电,而内部不导电。而这项新研究表明,即便在动态系统中,拓扑性质依然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存在,并能通过“零的求和”显现出来。
更惊艳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个叫“能量泵效应”的现象:这些材料可以持续地从外部吸收并沿着边缘输送能量——一个量子世界的能量引擎。这种现象不仅是物理上的新发现,也可能有实际用途。
接下来,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实验验证的方案:通过飞秒激光周期性激发材料,并对其磁响应进行超精密测量,就有望在现实中观察到“零和生能”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效应即便在存在杂质或缺陷的材料中也能稳定出现,显示出强大的鲁棒性。
这项研究让我们明白——在量子世界,“看似无意义”的东西,可能正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无限个零相加,能不能产生能量?经典数学说不行,实验和拓扑量子理论却说:“可以,而且很有可能用于未来的量子器件。”
未来,随着这类理论逐步落地,我们或许能开发出依赖“能量泵效应”的量子芯片、传感器,甚至能量回收技术。量子世界的深度与奇异,正是从这些“不可能”的地方开始。
在这个一切都可能的尺度上,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科学工具,还有重新想象现实的勇气。就像这项研究提醒我们的那样——有时,真正的力量,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零”之中。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