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一级缓存!AMD神操作,实测性能不降反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4:06 1

摘要:AMD 的 RDNA4 架构一出,不少玩家心里直犯嘀咕:不拼性能巅峰,改主打能效比,难道是性能拼不过才找的借口?

AMD 的 RDNA4 架构一出,不少玩家心里直犯嘀咕:不拼性能巅峰,改主打能效比,难道是性能拼不过才找的借口?

但仔细看下来,这更像是 AMD 一次精明而务实的战略转向。

不玩参数游戏,专心解决用户日常的真实痛点。

以往一提到显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跑分和帧数,仿佛所有技术都必须为极致性能服务。

但 RDNA4 选择了一条更贴近现实的路。

比如新一代的 RX 9070 显卡,虽然功耗和显存带宽都比前代更低,但光栅性能却追上了 RX 7900 XT,光追表现甚至更加优秀。

这就像一位运动员不再盲目增肌,而是优化心肺功能和动作效率,用更少的体力跑出更好的成绩。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架构设计上的取舍功不可没。AMD 这次毅然选择了单片设计,而不是盲目堆砌芯片。

要知道如果硬上 Chiplet 设计,成本高、封装难、生产周期长,最终这些代价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但换来的极致性能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却未必用得上。

现在更多的人买显卡不只是为了跑 3A 大作,日常办公、多屏协作、电力消耗反而是更实际的考量。

AMD 这一步,可谓精准踩中了沉默多数的需求。

另一个引发争议的改动是缓存调整。

AMD 在 RDNA4 中取消了传统的 L1 缓存,这让不少人担心会不会拖累数据读取速度。

但真相是,以前的 L1 缓存命中率还不到一半,相当于修了十车道却有一半是闲置的。

如今 AMD 把这部分晶体管资源用在扩大 L2 缓存上:从 6MB 增至 8MB,并加入了透明压缩技术,让数据传递更高效。

这就好比城市交通不再盲目拓宽所有小路,而是把主干道修得又宽又智能,整体通行效率不降反升。

除了性能调度,RDNA4 还在一些日常使用场景上做了深度优化。

比如多显示器下的空闲功耗问题,以往显卡只要连接高刷屏,显存就得全程高负荷运转,耗电居高不下。

而现在 RDNA4 可以动态调节刷新率,让显存在不需要时“放松休息”。

这对需要长时间多屏办公的用户、主播或是设计从业者来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电费节省和更低的设备发热。

看似小小的改进,积累起来却是体验上的大跨步。

媒体引擎方面,AMD 强化了对 AV1 和 H.265 编码的支持,尽管目前主流直播平台仍广泛使用 H.264,但技术迭代的脚步从不停歇。

现在不提前布局,等生态全面转向新编码时又会陷入被动。

更何况 RDNA4 在低延迟传输上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即便仍在用 H.264 直播,用户也能享受到更流畅、延迟更低的推流体验。

说到底,AMD 在 RDNA4 上的选择反映了一个趋势:

显卡的竞争不再只是性能参数的数字游戏,而是如何更聪明地利用每一份功耗、每一颗晶体管,把资源投入到用户真正感知得到的地方。

这种思路未必会让它在旗舰性能榜单上登顶,但却很可能造出更省电、更稳定、更适应多数人日常需求的显卡。

毕竟,真正的技术进化不只发生在跑分软件里,更存在于每一天的使用体验中。

来源:笔杆先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