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孩子成长有啥启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8:51 1

摘要:前阵子,有个单亲妈妈来找我咨询孩子的问题。她儿子上初中了,厌学情绪特别严重,每天都不想去学校,成绩也越来越差。妈妈急得不行,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孩子就是不见好转。而且妈妈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亲子关系变得很紧张。其实,这样的教育难题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过度保护

前阵子,有个单亲妈妈来找我咨询孩子的问题。她儿子上初中了,厌学情绪特别严重,每天都不想去学校,成绩也越来越差。妈妈急得不行,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孩子就是不见好转。而且妈妈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亲子关系变得很紧张。其实,这样的教育难题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过度保护和传统教育方式往往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动力。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四大命题,能给我们的儿童教育带来不少启示。我们先来说说死亡教育。可能有人觉得和孩子谈死亡太早了,但实际上,让孩子明白生命有限,能让他们珍惜当下的时光。就像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个孩子,总是觉得时间还多,作业拖拖拉拉。后来他家养的宠物去世了,他特别难过。家长就借着这个机会和他聊生命的短暂,从那以后,孩子写作业自觉多了,因为他意识到时间不等人,得好好利用。

明白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后,自由选择也不容忽视。孩子需要有自主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有个孩子,家长一直给他安排各种课外活动,孩子根本没兴趣。后来家长试着让他自己选,他选了绘画。虽然刚开始画得不好,但他特别有热情,还主动去学习绘画技巧。这就是自由选择的力量,孩子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除了自由选择,孤独认知也很关键。现在很多孩子都被过度保护,很少有机会面对孤独。但其实孤独能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有个孩子,平时和父母一起睡,后来父母出差,让他自己睡。刚开始他很害怕,但慢慢地,他适应了,还学会了自己处理晚上的小问题。从那以后,他变得更独立了。

最后是意义构建。孩子需要明白生活的意义,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有个家庭,父母经常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孩子从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明白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学习也更有劲头了。

既然知道了存在主义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启示,那怎么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教育中呢?我有三步实操指南。

第一步是写觉察日记。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写,每天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孩子在日记里写今天和同学吵架了,很不开心。家长就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这件事,让他明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写日记,孩子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家长也能更懂孩子。

第二步是选择训练。可以从生活小事开始,比如早餐吃什么,零花钱怎么花。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然后承担选择的后果。如果孩子早餐选了吃冰淇淋,结果吃坏了肚子,下次他就会知道不能这么选了。通过不断地选择训练,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会越来越强。

第三步是意义对话。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聊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像“你觉得什么是成功”“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通过这些对话,帮助孩子构建生活的意义。我有个朋友,经常和孩子聊这些话题,孩子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目标,学习也更有方向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我还设计了一些家庭场景。比如早餐选择,让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零花钱管理,让孩子自己规划怎么花;周末计划制定,全家一起商量周末做什么;课外活动选择,让孩子自己选喜欢的活动;家务分配,让孩子承担一部分家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我就做了一个“自主决策能力培养进度表”。这个表格可以记录孩子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比如选择能力、责任意识等。家长可以根据表格来了解孩子的成长进度,也能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家长需要从“教育者”转变为“成长陪伴者”。就像那个单亲妈妈,后来她改变了教育方式,不再过度保护孩子,而是给孩子更多自由和空间。她和孩子一起写觉察日记,一起做选择训练,孩子的厌学情绪慢慢消失了,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主义心理学能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要让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学会负责,在孤独中学会独立,在构建意义中找到前进的动力。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生观,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来源:我的厨房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