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载无人机、无人制空战机九三阅兵首发,全球军情圈聚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3:14 1

摘要:据《简氏防务周刊》2025年9月最新统计,中国在本年度九三阅兵上共亮相12型无人作战装备,涵盖舰载无人机、忠诚僚机及两型高机动无人制空战机,现场吸引超两百位国际军备观察员。仅阅兵直播首日,全球相关网络讨论量突破1.2亿条。中国空军无人化浪潮,正以惊人速度颠覆全

据《简氏防务周刊》2025年9月最新统计,中国在本年度九三阅兵上共亮相12型无人作战装备,涵盖舰载无人机、忠诚僚机及两型高机动无人制空战机,现场吸引超两百位国际军备观察员。仅阅兵直播首日,全球相关网络讨论量突破1.2亿条。中国空军无人化浪潮,正以惊人速度颠覆全球空天力量格局。

九三阅兵当天,在空中无人作战方队中,打头阵的那架无人机,第一眼给人感觉就是攻击11,首次以舰载身份亮相。其外形虽与以往的“攻击11”相似,但在襟副翼设计、机翼结构等关键细节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军迷们发现,这款被命名为“攻击21”的无人机采用三副翼设计,机翼末端变为平行,开裂式襟副翼面积显著提升,旨在大幅优化低速升力及甲板起降性能。

2024年底,国内商业卫星公司曾捕捉到一组疑似攻击21在南方某新跑道测试的照片,引发美欧防务圈高度关注。美国海军前X-47B项目负责人公开表示,攻击21的服役将极大拓展两栖舰艇的空中作战能力。与美军X-47B项目最终“雪藏”不同,中国的舰载无人机真正走向实装部署。福建舰、076两栖攻击舰等新平台,为无人机上舰提供了广阔空间,有效缓解传统航母甲板空间瓶颈。

本届阅兵阵列中,两款编号清晰的忠诚僚机紧随翼龙2之后,引发国内外航空专家热议。第一款采用后掠翼和单侧背部进气,第二款则采用棱形机翼,显然针对超音速飞行环境优化。它们均配备倾斜垂尾和智能作战模块,具备复杂气动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

中国空军在2024年完成了多批次“有人-无人机”协同智能推演。实验数据显示,歼20S双座型战机搭配四架忠诚僚机,能在典型空战与电子对抗环境下,将目标压制成功率提升至87%以上。与传统单机作战模式相比,集群作战不仅分散风险,还能根据战场态势智能分配火力与电子资源。歼16D等电子战机配属亚声速忠诚僚机,可在保持干扰能力的同时,获得额外火力补充,显著提升生存概率。

让国际舆论最为震撼的,是两型“无人制空战机”首次以受阅身份公开亮相。左侧型号采用嘉莱特进气道、无尾布局和全动翼尖,气动轮廓与沈飞六代机平台极为接近。动力系统疑似新型涡扇10C,具备2.2马赫以上极速与9G级超高机动能力。专家解读,无人驾驶的高过载机动突破了人体极限,将“空中格斗”提升至全新层次。

右侧型号采用DSI进气道和钻石形翼,整体布局更趋隐身与高速兼容,气动性能与成飞六代机方案有明显渊源。2025年8月,空军装备研究院披露,两型无人制空战机已完成多轮高速风洞测试,具备自主决策的AI核心,在复杂空域下能独立或协同完成拦截、侦察和空战格斗等多任务。

国际防务智库RAND近期报告指出,中国制空型无人机技术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与美欧国家尚处于实验验证阶段不同,中国多型无人制空平台已具备实装服役条件,相关AI作战算法也实现了本地化自主突破。

九三阅兵无人机方队的集体亮相,带给外界的震撼远不止装备本身。权威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海空军的无人平台实装数量已突破500架,覆盖战术侦察、制空作战、电子对抗等多维领域。舰载无人机的实战化,意味着未来航母及两栖攻击舰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模式正在根本性变化。

忠诚僚机集群与制空型无人机的协同,将中国空天作战能力推向新的技术高地。专家分析,这种以智能分布式作战为核心的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多目标饱和攻击和高强度电子对抗,显著提升战时指挥灵活性和战场生存率。

九三阅兵不仅是对中国新一代无人作战装备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国际军事体系对智能化、无人化空天力量变革的前瞻性注解。随着舰载无人机、忠诚僚机和无人制空战机的实装,中国海空军正在突破传统作战模式,为全球空天力量格局注入全新变量。未来,围绕智能无人作战平台的技术竞赛和理念引领,将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博弈的主战场。

来源:钦点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