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吕剧扽腔在滨州大地薪火相传 ——记“渤海英才・十佳滨州文化人才” 周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1:13 1

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在博兴县的乡村大舞台、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吕剧博物馆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周瑞。作为国家二级演员、滨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这位1982年出生的中共党员,以27年的坚守,在滨州大地上为吕剧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在博兴县的乡村大舞台、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吕剧博物馆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周瑞。作为国家二级演员、滨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这位1982年出生的中共党员,以27年的坚守,在滨州大地上为吕剧和扽腔这两项非遗戏曲引领出了一片传承天地。

主演扽腔大戏《孝子桥》演出剧照,周瑞在剧中饰演“杜仁”

把戏台搭在百姓家门口

“戏是唱给老百姓听的,脱离了群众,戏曲就没了根脉。”这句朴实的话,是周瑞坚守基层戏曲传承的初心。作为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带头人,他始终将演出与群众需求紧紧相连,用一场场接地气的表演,让吕剧和扽腔在基层土壤里深深扎根。

每年,周瑞带领博兴剧团完成各类演出150余场,把国家和省市县的文化任务,化作了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乐在其中的精彩剧目。吕剧、扽腔“五进”公益演出,便是他扎根基层的生动写照。

传统吕剧小戏《小姑贤》《借年》《姊妹易嫁》……这些承载着乡土记忆的经典剧目,被一一送到乡村舞台、社区广场,走进了麻大湖、打渔张等景区。演出覆盖博兴县12个乡镇街道,让5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在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里。

在吕剧发源地——吕艺镇刘官村,75岁的张志忠老人热血澎湃地说起博兴剧团的演出:“每年剧团都会来村里乡村大舞台演出,在家门口听着吕剧过足了戏瘾。”如今,这个4000多人的村庄,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吕剧调儿,连孩子们都能有模有样地表演经典选段《马大宝喝醉了酒》。正是这样一场场贴近生活、连着民心的演出,让吕剧和扽腔这两门古老艺术,让吕剧和扽腔在基层土壤里扎下了根。

周瑞组织戏曲进校园交流演出活动

让戏曲之花在校园与民间绽放

“戏曲的传承,既要在校园里播下种子,也要在民间沃土中扎根。”周瑞以“唱响吕剧”工程为抓手,助力滨州构建起全方位的戏曲传承体系。

在博兴四中、京博希望小学等6所中小学,他亲自选拔资深演职员组成核心教师团队,每年开展400余课时戏曲教学,系统的培训让孩子们逐渐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多年来,累计7000人次接受培训,累计孵化20余部少儿戏曲节目,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滨州站)、市县少儿吕剧票友大赛中屡创佳绩。年均15场的校园巡演,让12个镇街道的5000余名青少年浸润在吕剧旋律里,埋下了戏曲传承的种子。

每年为36家庄户剧团、500余名吕剧爱好者开展培训,从表演身段到唱腔技巧,从服装到化妆手法,全方位的指导让民间戏曲力量不断壮大。如今在滨州,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哼上几句吕剧选段,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唱出扽腔韵味,在周瑞由点及面的带动下,基层自发形成“人人能唱、处处有戏”的传承生态,让吕剧与扽腔从舞台艺术变成了群众身边的生活文化。

周瑞组织创排吕剧大戏《连心锁》先后入选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建党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参加“十四五”鲁青文化交流活动

守正创新让老戏曲焕发新活力

“传承并不是守旧,要让传统戏曲跟上时代脚步。”周瑞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吕剧根源”,围绕吕剧源泉的活水,带领团队深耕剧目创排与挖掘,抓住“守正”的剧本,让吕剧和扽腔在滨州焕发新活力。

他组织创排吕剧小戏《职责》《葡萄架下》《廉政灶》《连心锁》;扽腔《扶贫风波》《出征》《罚镇长》等十余部精品剧目;同时,他着力复排经典,扽腔《清风亭》《拾玉镯》、吕剧《小姑不贤》《龙凤面》等传统剧目被重新整理打磨,重现舞台光彩。

深挖本土文化资源,让传统戏曲与时代同频。抗疫题材吕剧大戏《连心锁》展现滨州人民的担当,入选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成为鲁青文化交流的纽带;黄河题材吕剧大戏《大河流金》唱出黄河岸边的变迁;扽腔小戏《小庙一夜》《黎明前夜》、扽腔电影《荆十三娘》则让稀有剧种走进更广阔视野。其中,《廉政灶》《小庙一夜》《黎明前夜》等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累计荣获30余个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引领团队不断攀登戏曲艺术高峰。

组织创排的扽腔《黎明前夜》入选2024年“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

为戏曲留存历史,为传承开拓新路

周瑞深知保护是传承的基础。他积极助推博兴县吕剧博物馆建设,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滨州基层一线,广泛搜集吕剧、扽腔资料。近30万字的文字材料、40余本老剧本及曲谱、100余件吕剧老物件,还有1000余分钟的原生态唱段和老艺人视频,这些珍贵资料被系统整理,成为戏曲传承的“活化石”。

依托这些资源,博物馆每年开展100余次推广宣传活动,《文化大观·戏曲卷》《博兴印记》《扽腔》等书籍相继出版,让吕剧和扽腔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

作为剧团的“掌舵人”,带领团队打破戏曲传承的固有模式。周瑞组织演职员每月开展10天抖音直播,每次2小时的演出让传统戏曲突破地域限制,被更多人知晓。2024年,他协调举办“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吸引全国41个剧种汇聚滨州,让博兴成为展示稀有剧种魅力的窗口。他负责的“唱响吕剧工程”课题入选滨州市专项调研项目,为基层文化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

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荣获“第九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证书”

周瑞以深耕基层的魄力和守正创新的智慧,不仅带领团队摘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的桂冠,个人也先后荣获“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2024 年度十佳滨州文化人才”等称号,用实打实的引领成效,让两项非遗艺术在滨州大地焕发新生。

来源:醉夕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