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阅兵后,俄方获新情报:美国已为中国准备25款秘密武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2:23 1

摘要:北京大阅兵刚过去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连下多道命令,从“重振美军精神和威慑力”到把国防部改称“战争部”,一连串动作让外界感受到美国军方的焦虑。

北京大阅兵刚过去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连下多道命令,从“重振美军精神和威慑力”到把国防部改称“战争部”,一连串动作让外界感受到美国军方的焦虑。

最近,俄罗斯方面又曝出新情报:美军的动作远不止于此,还在为中国准备25款“秘密武器”,提醒中方务必保持警惕。

据俄罗斯卫星网9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正在推进一个代号为“SHOTCALLER”的秘密计划,已经拨出108亿美元,约769.5亿元人民币,专门用来研发25个新型机密武器。

这个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依托“太平洋威慑计划”,力图打造一套对中国“快速压倒性远程打击能力”。

美国五角大楼2026财年预算报告也间接证实了这点,该计划由五角大楼战略能力办公室直接管控,核心项目“先进创新技术”主打突破传统军购流程,想要加速陆、海、空、太空及海军陆战队的多域武器原型测试,最终实现所谓的“杀伤链”无缝衔接。

这笔钱来自“印太威慑计划”,本质上就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量身定制的战略框架,矛头直指中国。

预算说明书里反复出现“快速、压倒性、远程火力”等字眼,乍一看就像是在放一部战争大片的预告片,真要打起来会是什么样,没人敢下结论,但美国的威慑姿态已经很明显。

108亿美元对于美国军费来说不算最大头,但用在“秘密研发”领域分量十足,俄媒抓住这个点大肆渲染,说美方正悄悄打造25种新武器,目标直指中国。

其实仔细看美方文件,只有一句“advance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翻译过来就是“先进创新技术”,具体细节外界根本看不到。

美国国内对这笔预算也有不同解读,有媒体认为“SHOTCALLER”就是给印太司令部实验室搞试验的经费,也有人认为这些钱是为高超声速武器、无人机集群、AI指挥系统等前沿方向铺路。

大家都承认,这是真金白银砸下去的项目,但具体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才会有各种解读和猜测。

俄方情报认为,美国的真正目标不是单纯多造几样新武器,而是要建立一种多域一体化的作战体系。

所谓“杀伤链”,就是把不同军种、不同作战平台都串联起来,比如天基侦察、远程火力、海空联动、智能指挥等,一旦形成完整链条,美国就能在冲突爆发时,迅速锁定目标、打击目标、持续压制。

也就是说,这25款武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链条上的一环,它们将陆、海、空、太空和海军陆战队全部整合,形成一个多域作战网络。

五角大楼自己也承认,这样做是为了克服过去军购流程慢、技术落后等短板,传统模式下,

美国很多武器从立项到装备部队要十年甚至更久,面对亚太局势变化,这种速度显然不够用了。

俄方专家分析,美国之所以加速推进这类项目,主要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亚太的传统优势正被中国逐步赶超。

尤其是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电子战等领域,中国进步很快,这些正好是美国的短板,于是,“SHOTCALLER”这样的计划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军想靠全新、比中国更先进的武器体系,重新掌控战略主动权。

当然,这种大手笔的计划并非没有风险,美国军购项目一向争议多、超预算、技术难产、项目腰斩都是常事。

比如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原计划造三十多艘,最后只造了三艘,造价高得离谱,效果却远不如预期,现在的“SHOTCALLER”虽然投入巨大,但同样可能因为技术瓶颈或国会预算争议被打折扣。

即便如此,这个计划的存在,已经让亚太军备竞赛的温度不断升高,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搞大动作,一边又在公开场合说“不想和中国对抗”,这种“表面缓和、背后较劲”的套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就玩过,如今又在中美之间重演。

中国早已看穿了这一套,把战略自主放在首位,近年来,中国多次表态“不搞大国对抗,不搞军备竞赛”,但与此同时,各类核心技术储备和自主创新也在持续推进。

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警觉,做好自己的事,只要能有效削弱对手的“杀伤链”,就能让对方不敢轻易冒险。

来源:辉南臻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