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与区块链金融的攻守博弈:技术革命下的金融基础设施重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1:14 2

摘要:作为区块链金融核心应用载体,数字钱包全球普及优化资产存缴,稳定币全球试点应用打通传统与链上支付通道,共同推动区块链金融融入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量子计算的崛起正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2024年量子计算的突破性进展—NIST发布后量子密码学标准、Google

作为区块链金融核心应用载体,数字钱包全球普及优化资产存缴,稳定币全球试点应用打通传统与链上支付通道,共同推动区块链金融融入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量子计算的崛起正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2024年量子计算的突破性进展—NIST发布后量子密码学标准、Google Willow芯片实现量子纠错突破—标志着我们正步入"量子计算时代"。

攻击与防护的游戏规则正在根本性改变。传统黑客的CPU暴力破解需要数万年,但量子计算机可能在数小时内完成同样任务。当数字钱包、稳定币交易都建立在可能被量子算法瞬间瓦解的密码学基础上时,整个数字金融生态面临"系统性重构"的紧迫需求。

量子技术的双重属性使问题充满争议:既威胁现有加密体系,又可能构建更安全的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业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点阵营—保守派主张立即启动全面量子安全迁移,激进派认为威胁被过度夸大,务实派寻求渐进式升级路径。监管层面同样面临严峻决策:强制性标准、全球政策协调、市场介入时机等问题都牵动着万亿级数字经济的未来走向。

本论坛邀请量子计算、区块链技术、数字金融和政策制定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正面交锋,通过观点碰撞与深度辩论,推动业界形成科学认知,为数字经济在量子时代的安全发展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撑。

论坛安排

论坛名称:

量子计算与区块链金融的攻守博弈:技术革命下的金融基础设施重构

时间内容主讲嘉宾单位13:30-13:35开场主持张露瑶昆山杜克大学刘东屏亚马逊云科技13:35-13:50区块链金融系统的密码学安全演进:挑战与应对策略陈钟北京大学13:50-14:05BrokerChAIn Testnet: How we design and What we have learned黄华威中山大学14:05-14:20区块链金融标准化建设:国际进展与产业实践李鸣香港理工大学14:20-14:35云端量子计算服务助力区块链金融安全转型张奥宇亚马逊云科技14:35-14:50抗量子区块链共识最新进展王雪超香港科技大学(广州)14:50-15:05茶歇& 合影15:05-15:50思辨议题一:区块链加密体系该从哪些方面应对量子计算带来的威胁?李晓鹏复旦大学孔令和上海交通大学15:50-16:35思辨议题二:区块链金融开展量子迁移,需如何确定合适启动时机?张鹏天津大学朱焱麟四川材料数学计算研究所16:35-17:20思辨议题三:量子技术与区块链融合,能创造哪些金融领域新价值?于佳宁元宇宙大学(UWEB)崔建军上海特高信息17:20-17:30总结张露瑶昆山杜克大学刘东屏亚马逊云科技

论坛主席

刘东屏

CCF YOCSEF香港主席,亚马逊云科技教育行业总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后。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拥有15年丰富经验,专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高性能计算等教育解决方案的业务开发与落地实施。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现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员会青年小组成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科技专门委员会委员。

论坛共同主席

张露瑶

昆山杜克大学数字创新研究中心副高级研究员

CCF YOCSEF苏州学术秘书、数据治理发展委员会执委、计算经济专委执委,现任昆山杜克大学数字创新研究中心副高级研究员及经济学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与数学双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开拓计算与经济科学在突破性技术中应用的跨学科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子刊等顶级期刊及NeurIPS, CSCW, ACM CCS, IEEE S&P等CCF A类会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入选昆山紧缺产业人才计划和苏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区块链60人"创新人物奖,同时担任多个国际组织职务,致力于科技向善的全球实践。

论坛讲者

陈钟

CCF会士、CCF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元宇宙研究所所长,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始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担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主任。

报告题目:区块链金融系统的密码学安全演进:挑战与应对策略

摘要:面对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金融系统的密码学基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报告将深入分析现有区块链加密算法在量子威胁下的脆弱性,探讨后量子密码学标准的技术特点与实施路径。重点讨论RSA、椭圆曲线等经典加密算法的替代方案,以及在区块链金融应用中的兼容性问题。同时分析密码学安全演进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性能开销和标准化挑战,为金融机构制定量子安全迁移策略提供技术参考。

黄华威

中山大学教授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岭南学院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包括区块链系统、区块链金融、Web3生态等。近五年区块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CF A 类期刊ToN、TPDS、TC、TDSC、TIFS 以及国际会议INFOCOM等;曾组织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学术论坛研讨会。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自然面上青年等项目;出版3部区块链英文学术著作与区块链科普书《从区块链到Web3:构建未来互联网生态》。带领团队研发开源区块链性能评估实验平台 BlockEmulator,已服务来自近90个国家地区的研究者。自研分片区块链公链 BrokerChain Testnet 学术版测试网已上线,全网稳定运行节点超1000个。

报告题目:BrokerChain Testnet: How we design and What we have learned

摘要:黄华威研究组自研的 BrokerChain 公链自带原生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框架,已经为国内区块链企业(华为云区块链、中保科联公司)提供了分片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组已经上线了 BrokerChain公链学术版本的测试网。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分片区块链 BrokerChain 从科研到赋能去中心化金融的尝试,还将展示在 BrokerChain 上构建的RWA 项目与其他金融衍生品的demo。后续,研究组计划将 BrokerChain 广泛赋能海内外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

李鸣

香港理工大学副研究员

香港理工大学AIoT研究院副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丹麦Aalborg大学(硕士)。主要研究区块链、元宇宙和Web3.0等领域的标准化,面向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组件、应用场景和产业服务,提炼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标准化成果,并依据标准化成果研发相关工具和系统。发布区块链相关十余项高质量论文和多项专利,参与和发布数十项报告和多本书籍,参与和牵头十余项ISO和IEEE国际标准,参与数几十项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

报告题目:区块链金融标准化建设:国际进展与产业实践

摘要:区块链金融标准化建设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报告将全面梳理国际区块链金融标准化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ISO、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标准制定情况。深入探讨技术标准、安全标准、互操作标准在实际产业应用中的落地实践,分析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国际协调难题和产业推广障碍。结合量子安全背景下的新需求,提出区块链金融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和实施建议,为构建统一规范的区块链金融生态提供标准化支撑。

张奥宇

亚马逊云科技资深应用科学家

亚马逊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资深应用科学家、量子计算大使。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并于麻省理工学院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方向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应用、智能驾驶、云计算解决方案等。作为AWS首位以普通话为母语的量子计算大使,主导开发了公司首个利用量子计算进行药物研发探索的开源解决方案,该方案荣登2022年"十大云原生创新技术方案"榜单。在生成式AI领域,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皮影随行"项目,并联合编著发布《AI+Art》白皮书。

报告题目:云端量子计算服务助力区块链金融安全转型

摘要:云计算平台为量子计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区块链金融的安全转型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报告将介绍AWS等云服务平台在量子计算服务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云端量子计算在区块链金融安全测试、密码学算法验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探讨云原生量子计算服务如何降低金融机构的技术门槛和部署成本,加速后量子密码学的实际应用。同时分析云端量子服务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合规监管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王雪超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

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金融科技学域和物联网学域的双聘助理教授。他于2023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师从Pramod Viswanath教授。在此之前,他于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在区块链领域,并在区块链、计算机安全和分布式计算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他的研究对多条公链的设计产生了影响。

报告题目:抗量子区块链共识最新进展(Recent Progress in Post-Quantum Secure Blockchain Consensus)

摘要: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两种后量子安全的区块链共识协议。第一种是TetraBFT,这是一种基于领导者的拜占庭容错协议,能够在无需依赖签名的情况下解决共识问题。TetraBFT具备几个显著优势:它只需常量级的本地存储,具备最优的通信复杂性,确保乐观响应,并能够在仅五个消息延迟内达成共识,优于所有已知具有类似属性的无签名协议。第二种协议是Sailfish++,一种无签名、后量子安全的基于有向无环图的拜占庭容错协议。其核心创新是引入了一种乐观可靠广播协议,在保持最佳容错的同时,在某些乐观条件下仅需两步即可终止。因此,Sailfish++实现了三步确认延迟,与最佳的基于签名的协议相同。我们的实验评估显示,Sailfish++在CPU资源有限的机器上显著优于现有的后量子安全和基于签名的协议。这些结果表明,无签名协议在后量子时代有望成为区块链实际部署的理想选择。

论坛议题

思辨议题一:区块链加密体系量子威胁——5年内崩塌还是20年后担忧?

议题描述: 量子计算何时能够真正威胁现有区块链加密算法?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威胁时间窗口存在巨大分歧:悲观派认为5-10年内量子计算就能破解RSA和椭圆曲线加密,乐观派坚持还有15-20年缓冲期。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区块链金融系统的安全策略制定和资源投入决策。

思辨嘉宾

李晓鹏

复旦大学教授

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6年在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底加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任青年研究员,2017年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同年入选福布斯中国U30科技精英榜,2019年晋升正教授,2020年起在上海期智研究院兼任杰出科学家,2021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2022年入选复旦大学青年谢希德教授,2024年获得上海青年五四奖章。主要从事量子模拟与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孔令和

CCF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电信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16项。担任国际期刊IEEE TMC、TII、Network编委,中国电子学会理事。

思辨议题二:区块链金融量子迁移——立即行动还是观望等待?

议题描述: 面对量子威胁的不确定性,区块链金融机构应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立即启动昂贵的后量子密码学迁移,承担技术风险和巨大成本?还是继续观望等待技术成熟和标准完善?不同的选择背后反映了对风险评估、成本效益和竞争优势的不同判断。

思辨嘉宾

张鹏

天津大学教授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长期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与量子力学、量子计算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近期研究聚焦于量子人工智能、以及其与大语言模型的交叉研究方向。已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ACM TOIS、ICML、NeurIPS、ACL、SIGIR、AAAI、KDD、ICLR等高水平论文60余篇,获得欧洲信息检索会议ECIR 2011 Best Poster Award,国际信息检索顶级会议SIGIR 2017 Best Paper Award Honorable Mention等奖励。

四川材料数学计算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四川省先进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学术委员(AC)。主要研究领域是数据驱动的高性能合金材料理性设计和应用,包括AI-ready的材料数据库、复杂材料体系量子计算框架、多尺度集成计算框架、智能设计平台以及复杂反应过程计算建模等。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在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2项。

思辨议题三:量子区块链融合——毁灭者还是革新者?

议题描述: 量子技术对区块链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方面,量子算法可能瞬间瓦解现有加密基础,成为区块链金融的"终结者";另一方面,量子随机数、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签名等技术又可能构建出更安全的下一代区块链基础设施。如何正确认知量子技术的双重属性,实现威胁转化为机遇?

思辨嘉宾

于佳宁

UWEB(University of Web3)校长

经济学博士,数字经济学家,权威Web3.0、元宇宙和区块链专家,“产业区块链”提出者,著有《元宇宙》(2021年中信出版社)、主编《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等著作。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火大教育校长,现任UWEB(University of Web3)校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等职务。于佳宁博士长期从事于政策研究,参与多项政策起草研究工作。所著文章被收录于《区块链领导干部读本》。

崔建军

上海特高信息董事长

特高信息作为国内领先的可信数据和智能互联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金融、ESG、政企等领域客户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WEB3、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打造了智信数据平台和智信物联平台两大核心产品,助力客户实现数智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特高信息与复旦大学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了多个行业级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包括上证链、长三角一体化交易基础设施、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基础设施等,为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和价值挖掘提供坚实保障。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

来源:CCFvoic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