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已进入9月中旬,夏播玉米陆续进入灌浆后期与成熟关键期,东北部分地区的春玉米再有20天左右就可收获,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正处于籽粒饱满的关键阶段,南方晚播玉米也进入灌浆冲刺期。近期不少农户咨询:玉米到底啥时候收获最合适?9月到收获前该怎么管理才能增产提质?其实
现在已进入9月中旬,夏播玉米陆续进入灌浆后期与成熟关键期,东北部分地区的春玉米再有20天左右就可收获,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正处于籽粒饱满的关键阶段,南方晚播玉米也进入灌浆冲刺期。近期不少农户咨询:玉米到底啥时候收获最合适?9月到收获前该怎么管理才能增产提质?其实玉米的收获时间和后期管理都有“黄金法则”,下面就详细说说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与9月管理要点。
玉米到底什么时候收获好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经历苗期、拔节期、灌浆期等阶段,其中灌浆期是籽粒积累淀粉、糖分的核心时期,直接决定玉米的口感和产量。很多农户觉得“玉米穗变黄就能收”,其实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未饱满,含水量高、口感发涩,还会减产;过晚收获则容易出现籽粒脱落、穗轴腐烂,尤其是遇到秋雨天气,品质会大幅下降。
判断玉米最佳收获期,有3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1. 看籽粒外观:籽粒顶部的“乳线”(籽粒顶部与中部的颜色分界线)完全消失,籽粒变硬,颜色呈现品种固有的光泽(如黄玉米金黄、糯玉米乳白),此时淀粉和糖分积累达到峰值,口感又糯又甜。
2. 看果穗苞叶:果穗外面的苞叶从绿色逐渐变黄、干枯,且开始松散,不再紧紧包裹果穗,说明玉米已成熟。
3. 看生长天数:不同品种的玉米有固定的生育期,比如夏播玉米一般生育期为90-110天,春播玉米为120-150天,结合播种时间推算,达到生育期后再配合外观判断,就能精准确定收获时间。
从区域来看,北方春玉米(如东北、内蒙古)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黄淮海夏玉米(如河南、山东)在9月中下旬收获,南方晚播玉米则在10月上中旬收获,具体可根据当地气温调整——若降温早,可适当提前1-2天收获,避免冻害影响品质。
9月份到收获前应该怎么管理
9月是玉米灌浆成熟的“冲刺期”,管理的核心是“保灌浆、防早衰、防病虫害”,只要做好以下2点,就能让玉米籽粒更饱满、品质更好。
1. 叶面补肥防早衰
玉米进入灌浆期后,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会逐渐下降,此时靠根部追肥效果差,通过叶面补肥能快速补充养分。重点补充磷钾肥,磷能促进籽粒发育,钾能增强玉米抗逆性(防倒伏、防早衰),还能提升籽粒的甜度和口感。
具体方法:用30斤水,加入80克磷酸二氢钾+20克尿素(若玉米叶片有点发黄,尿素可增加到30克),混合均匀后喷施玉米叶片,重点喷叶片背面,间隔7天喷1次,连喷2次,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让灌浆更充分。
2. 防病虫害+防倒伏
9月气温逐渐下降,但仍有“秋老虎”或秋雨,容易爆发蚜虫、玉米螟,还可能出现大斑病、小斑病。
- 病虫害防治:若发现叶片有褐色斑点(大斑病),或果穗有虫蛀孔(玉米螟),可喷施吡虫啉(防蚜虫)+苯醚甲环唑(防病害),注意选择晴天上午喷施,避免雨天影响药效;
- 防倒伏:若玉米种植较密,或前期遇大风有倾斜趋势,可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养分争夺),若发现植株倾斜严重,可轻轻扶正并在根部培土,避免植株倒伏导致籽粒接触地面腐烂。
此外,9月若遇持续干旱,可在早晨或傍晚浇1次“灌浆水”(小水慢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倒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若遇连续降雨,要及时疏通田间排水沟,防止积水烂根。
以上方法是结合各地种植经验总结的实用技巧,具体可根据玉米品种、当地气候灵活调整。只要把握好收获时间、做好后期管理,就能让玉米既高产又优质,卖价更高、自己吃也更香甜。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