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灵君的“急刹车”?宁波银行迎个贷业务20年的首次下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0:33 1

摘要:尽管2022年庄灵君升任行长之后,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增速有所波动,但2023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增长近三成,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更是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宁波银行解释,主要是受到消费信贷需求疲软及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

在城商行中,宁波银行曾是最热衷个人贷款业务的银行之一。在微信朋友圈,宁波银行是消费贷款营销广告投放量最大的银行之一。

然而,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较年初下滑4.02%,为2004年公布年度财务数据以来该行首次出现个人贷款负增长。

尽管2022年庄灵君升任行长之后,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增速有所波动,但2023年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增长近三成,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更是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宁波银行解释,主要是受到消费信贷需求疲软及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

不过,从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走势,个人贷款利息收入的走势看,不难理解庄灵君紧踩个人贷款刹车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达到1.86%,而去年年末只有1.68%。与此同时,个人贷款利息收入也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因此较去年同期减少12.32亿元。

个贷业务增速跑输同业

事实上,与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日均规模仍逆势增长5.89%。半年报显示,该行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突破12550亿元,较年初增长126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达5281亿元,新增330亿元;财富管理客户增至1231万户,增加99万户。

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产品与服务持续升级,客户数与AUM保持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私行客户30068户,较年初增加5068户;私行客户AUM达3585亿元,增加535亿元,户均资产1192万元。

然而,财富管理与私行规模的增长,仍难以弥补个贷规模与利息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05亿元,仅同比微增1.02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类贷款明显收缩。消费贷款余额从2617亿元降至2531亿元。实际上,不仅是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在内的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也出现显著回落。

据半年报,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3575亿元降至3452.43亿元;个人经营贷款从1018.41亿元减至889.13亿元。唯有个人住房贷款实现小幅增长。

这一走势与2025年银行业整体个贷扩张趋势形成反差。例如江苏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上半年增长超200亿元,北京银行也增长130多亿元。

即便在浙江省内,宁波银行的个贷降幅也尤为突出。杭州银行个人贷款降幅2.12%,浙商银行降幅2.63%。而全省住户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00亿元,同比增长2.1%。显然,宁波银行的个贷市场份额正在缩减。

除了消费贷款市场疲软,包邮区存量贷款市场竞争硝烟弥漫,更是宁波银行个贷业务规模收缩的“罪魁祸首”。仅上海一地,银行通过中介或外包员工争抢客户、置换个人存量高利率贷款的现象便屡见不鲜,也客观上形成了宁波银行个贷业务的增长掣肘。

或为提升资产质量

尽管个贷规模有所收缩,但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这一调整未必是坏事。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个人经营贷的不良贷款率已升至3.3%,较去年末上升了0.37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的不良贷款率则升至1.83%,上升了0.22个百分点。进一步查询历史记录可以发现,宁波银行2022年年末的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只有1.39%。

横向对比更可见一斑:杭州银行个人经营贷与消费贷不良率分别为1.28%和1.46%;上海银行为2.2%和1.28%;江苏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为1.67%。宁波银行明显偏高。

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对宁波银行开出罚单,事由包括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权投资领域等,暴露其在资金流向监控上的漏洞。

若进一步查看司法数据,2023年成为一个关键转折点。此前宁波银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产生的诉讼数量连年大幅增长,2021年甚至高达7741起。而自2023年起,相关诉讼数量开始回落,2024年进一步减少,2025年1–9月仅1180起,同比降幅明显。

不良贷款率快速飙升的同时,个人贷款收益率的跌幅也显著超过了对公贷款。根据公开资料,宁波银行2024 年贷款 收益率 4.84%,同比下降 29 个基点。其中,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 4.29%,同比下降 10 个基点;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 5.76%,同比下降 58 个基点。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持续,2025 年上半年,该行贷款平均收息率 4.38%,同比下降 54 个基点。其中,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 3.99%,同比下降 31 个基点;个人贷款 平均收息率 5.15%,同比下降 78 个基点。

一方面是贷款收益率降幅持续领跑其他各类贷款,另一方面贷款不良率又持续高增长,个人贷款的急踩刹车显然与此有关。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该行个贷年均增速常超20%,个别年份甚至超过45%。2024年增幅首次降至10%以下,2025年上半年则转为负增长。

国投证券分析师李双指出,个贷收缩部分源于该行主动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和强化风控。

从“规模优先”到“价值与风险平衡”

然而,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规模还会由降转升吗?

尽管降幅高于平均数据,但个人贷款的收益明显高于其他资产,是宁波银行提升盈利的关键。因此,在调整个人贷款的资产质量结构后,根据宁波银行2023年的财务报告,该行在保持和促进业务规模方面持续展现出积极的态势。

对此,有观点建议,宁波银行应转变发展策略,从追求规模转向“客户价值与风险平衡”,并非消除风险,而是精准识别风险并合理定价,将资源向‘高风险高收益’与‘低风险高价值’的优质客户倾斜。

具体而言,可深耕现有核心客户,尤其是具有代发工资、财富管理、公积金等“强金融关系”的客户。这类客户收入稳定、数据透明,更便于开展风控工作。

公务员、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员工等群体,虽然贷款利率可能偏低,但资产质量极高,可通过“以量补价”实现稳定利润。

此外,从对公业务衍生出的个人经营贷也是重要方向。基于企业主在对公业务中的流水、纳税等数据,为其提供个人经营贷款,相当于以对公风控为个贷赋能。

同时,可把贷款产品嵌入家装、汽车、教育、旅游等消费场景,提升资金用途的真实性与可控性。

若这些建议能部分落地,宁波银行不仅有望维持零售贷款市场的市场份额,更能持续实现盈利高增长。

版权声明:所有Y角兽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Y角兽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来源:Y角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