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知名网络大V罗永浩带着同事去西贝餐厅吃饭,离开门店后发了一个微博,吐槽西贝就餐体验不佳,感觉西贝现在都是预制菜,价格还很贵,当天这件事就迅速上了热搜。这么简单的一个就餐评价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罗永浩是知名的网络大V,任何公开表态
2025年9月10日,知名网络大V罗永浩带着同事去西贝餐厅吃饭,离开门店后发了一个微博,吐槽西贝就餐体验不佳,感觉西贝现在都是预制菜,价格还很贵,当天这件事就迅速上了热搜。这么简单的一个就餐评价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罗永浩是知名的网络大V,任何公开表态都会引发舆论关注(特别是负面),加上西贝在中国餐饮界属于知名的头部品牌,以及近几年网络上关于西贝“贵”的吐槽由来已久,再加上“预制菜”这个高关注度的话题,几个关键因素叠加一起,就瞬间引爆网络,导致西贝品牌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公关危机。
说来也巧,两年前的同一天2023年9月10日(教师节),抖音顶流“口红一哥”李佳琦也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公关危机。两起事件虽行业不同,最终的结局却惊人的相似。引发众怒、失去民心、严重破坏了品牌声誉、损失惨重。
西贝此次危机的真正焦点,并非“预制菜是否合规”,而是“公众与企业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西贝强调其使用的冷冻菜品不属于预制菜,但公众普遍认为它们就是——这种认知差异几乎无法靠企业单方面澄清来扭转。任何试图改变消费者既定心智认知的行为,都会无功而返,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危机爆发后,西贝并未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舆论态势。罗永浩发布微博一小时内,舆情尚未大规模发酵,此时本是危机干预的黄金窗口期。然而西贝未能及时启动公关预案,也并未主动与罗永浩沟通致歉,反而采取了一系列加剧危机的动作:邀请多家媒体召开发布会,强硬否认使用预制菜,并高调宣称将起诉罗永浩。更令人费解的是,西贝当场宣布“即日起开放所有门店后厨”,接受公众监督,这一危险的公关方式惊呆了一众危机公关专家。
结果显示,这一决策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大量官方媒体和自媒体涌入全国多家西贝门店后厨进行直播,镜头下频频出现预包装食品加热出餐的画面,工作人员应对混乱、面对媒体采访镜头语无伦次,致使“西贝使用预制菜”的公众认知进一步固化。信任崩塌如山倒,西贝不仅未能自证清白,反而沦为年度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
9月11日,针对西贝此次面临的危机,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通过权威媒体采访时,给西贝的危机处置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应遵循“弱传播”理论及危机公关处置法则进行应对,要诚恳向罗永浩表示歉意,不是为预制菜争议道歉(因为尚无定论),而是没能给罗永浩带来愉快用餐的体验道歉,诚挚邀请罗永浩作为西贝品鉴官,这样做既不会导致危机升级,还能获得一波好感,转危为机。
第二,不要辩解完全没有预制菜品,只要是连锁餐饮品牌,都会有一部分是预制菜品,如果试图辩解,只会增加公众的讨伐。要承认个别预制菜品是餐饮行业大部分都会用的,大大方方说出来,反而会增加公众的认同感。
第三,借机推动菜单透明化改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是预制菜品,就要大大方方标注出来,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如果没有预制菜品(但是顾客感觉比较像预制菜品的),可以在菜单上标注菜品的制作说明,消除潜在的误解,也是预防危机的做法。
詹军豪总结
危机公关的核心不在于用更大的声量去压制提出质疑的个体,而在于争取同情,做到真诚沟通、迅速响应、知错就改,才能真正挽回公众信任,守护品牌资产。西贝此次的危机,为所有企业敲响警钟: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下,尊重消费者话语权、建立长效信任机制,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修课。
来源:美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