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女子脖子长疙瘩以为是脂肪粒,确诊HPV!医生:这些部位注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09:58 1

摘要:这不是个例。门诊里,像林阿姨这样被HPV“偷袭”的中老年女性,不在少数。更让人揪心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直到病变发展到明显症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55岁那年,林阿姨在脖子上摸到一个小疙瘩。她没当回事,以为是脂肪粒,弹指一笑地说:“老了嘛,肉松点,难免长点东西。”

直到几个月后,疙瘩不减反涨,颜色发红,还隐隐作痛。她才走进了门诊。医生做了皮肤镜和病理检查,结论一句话:HPV感染导致的皮肤疣样病变

她愣住了:“HPV不是只有年轻人才得吗?我又没乱来,怎么会感染?”

这不是个例。门诊里,像林阿姨这样被HPV“偷袭”的中老年女性,不在少数。更让人揪心的是,她们中的很多人,直到病变发展到明显症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HPV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不只盯着隐私部位。它狡猾、隐匿,甚至在皮肤上也能悄悄扎根。

很多人把脖子、腋下、眼皮边的小疙瘩当“老年脂肪粒”,殊不知,它们可能是寻常疣,也可能是扁平疣,这些都跟HPV脱不开关系。这个字听着不吓人,真发展起来,却是个大麻烦。

HPV(人乳头瘤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它是我们皮肤最常见的“隐形敌人”之一。医学统计显示,全球9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会感染至少一次HPV病毒,只是大多数人免疫力好,病毒没闹事儿罢了。

但一旦免疫力下滑,比如更年期、慢性疾病、熬夜、压力大,病毒就可能趁虚而入——有时候,是皮肤上的一个小疙瘩,有时候,是阴道口的一点瘙痒,还有时候,是口腔里的一块白斑。

HPV并不只“盯”生殖器。脖子、眼睑、手背、脚底、甚至口腔、喉咙,都是它的“扎根地”。

尤其是55岁往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骤降,黏膜屏障变薄,皮肤免疫力减弱,成了HPV最容易“住进去”的人群之一。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安全了”,其实这正是HPV狡猾的地方——它不靠年龄筛选猎物,它靠机会。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中老年女性因为脖子、腋下长了“看着不舒服的小肉粒”,一拖再拖,直到数量增多、颜色变深、甚至破溃流液,才来医院就诊。一查,确诊HPV皮肤型感染,有的甚至已经合并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这个词听着吓人,但它确实存在。研究发现,部分高危型HPV病毒可以在多年潜伏后,引发皮肤或黏膜的异常增生,甚至发展为癌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被无数临床案例验证的事实。

2023年一项发表于《中华皮肤科杂志》的研究指出,在50岁以上女性中,皮肤型HPV感染率高于年轻女性,尤其在脖颈、眼睑、腋下区域表现最为明显。原因之一,正是这类区域皮肤薄、摩擦多、易破损,为病毒提供了“天然通道”。

很多人困惑:“我又没乱性行为,怎么也感染了HPV?”这是最大也是最常见的误解。

HPV并不只靠性传播。它更常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只要皮肤有微小破损、摩擦、潮湿,就可能成为入口。

理发店的毛巾、公共浴室的拖鞋、共用剃须刀、甚至家人之间共用毛巾,都可能是传播途径。病毒不会问你私生活是否“干净”,它只认“机会”。

有些HPV感染是皮肤型,有些是黏膜型。皮肤型多表现为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看起来就是一个一个的小疙瘩,颜色可能和肤色一样,也可能略带红色、灰色。很多人误当“脂肪粒”或者“汗腺囊肿”,结果错过了早期处理的最佳时机。

怎么判断是不是普通脂肪粒,还是HPV惹的祸?医生不会靠眼睛“猜”,但你可以有几个警觉信号:

一,疙瘩数量逐渐增多。二,形状不规则,有小凸起或丝状突起。三,颜色变深或有瘙痒感。四,用手抓易出血或破皮。

一旦发现有这些情况,别拖,尽早到皮肤科检查。医生会用皮肤镜、病理检查、HPV分型检测等手段确认病因。别把“长得像”当成“就是”,误判的代价太大。

临床上,我们经常用液氮冷冻、电灼、激光、药物等方式处理皮肤HPV疣体。但关键不在“去掉”,而是防止“反复”。HPV最可怕的不是长疣,而是反复长,久治不愈,甚至潜伏发展成癌变

怎么防?这才是重点。

第一,增强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干燥、破损、反复摩擦,是HPV最爱的“通道”。洗澡时少用碱性肥皂,尽量选择温和清洁产品,避免搓皮、抓挠。

第二,避免共用私人物品。毛巾、剃须刀、洗脸巾、泡脚盆,这些都该是“一人一套”。家庭中若有成员有HPV皮肤感染,更要注意隔离使用。

第三,关注身体免疫状态。HPV不是“清不掉”的病毒,免疫系统就是最好的清道夫。规律作息、控制慢病、适度晒太阳,都是在给免疫系统“加油”。

第四,HPV疫苗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虽然疫苗最佳接种年龄是9-26岁,但只要没有感染对应型别,成年人依然可以接种获得保护作用。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接种后不仅可以预防生殖道型HPV,还可能对皮肤型感染有一定交叉保护。

第五,定期皮肤自检和口腔镜检查。特别是脖子、腋下、口腔、阴道口这几个“隐蔽地带”,不出症状不代表没问题。病变就是喜欢躲在“不疼不痒”的角落里悄悄发展

写到这儿,想起林阿姨复诊那天,她坐在诊台前握着我的手,说:“医生,你说我是不是太粗心了?以前照镜子看脸,从来看不到脖子后面。原来危险就藏在我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我没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我们这一生,会照很多次镜子,但最难的,是照见那些自己忽略的角落。

HPV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也不是“乱生活”的惩罚。它只是一种病毒,一种在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薄弱时乘虚而入的病毒。它不挑人、不讲理、不分年龄。

我们能做的,是早点认清它,早点防、早点查、早点处理。别等它悄悄地在你皮肤上种下一颗种子,几年后才露出獠牙。

身体从来不会欺骗我们,只有我们太常“假装没看见”。

参考文献:

[1]刘雪.中老年女性皮肤型HPV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452-456.

[2]陈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传播路径与防控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2):987-990.

[3]张磊.不同年龄女性HPV感染率及疫苗接种策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22(4):273-277.

来源:章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