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次,大姐受了她婆婆气,忍不住跑回娘家一通吐槽,那天,我们几个姐妹都在,都替她愤愤不平。
(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苏红
整理:凤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母亲经常夸我是八字最好的,嫁给刘雷是前世修来的福。
有一次,大姐受了她婆婆气,忍不住跑回娘家一通吐槽,那天,我们几个姐妹都在,都替她愤愤不平。
等她们挨个走了,母亲对我说:
小红啊,你们姐妹四个,你是最有福气的,真想不到,你公婆会对你那么好。
你看你大姐二姐和小妹,过的那是什么日子?隔一段时间就回家哭诉一次,说公婆对她们不好,或者妯娌怎么欺负她们,把我的头都烦大了。
告诉我有什么用呢?你爸去世的早,妈就生你们四个女儿,也没有哥哥或者弟弟替你们撑腰,告诉我不存心让我添堵么。
母亲停顿一会,继续说:
红啊,你可是最让我省心的了,妈告诉你,你可要好好孝敬你的公婆,千万不能亏待他们,这对老人,打着灯笼也难找。
你看你一连生了两个女儿,婆家没有一个人嫌弃你,你坐两个月子,我都没机会插手,都被你婆婆一手包揽了去,那么冷的天,洗尿布洗衣服没有一句怨言,一天五顿饭的弄给你吃。
再想想我生你们姐妹四个,受了你奶奶多少罪,现在想想都要掉泪的……。
听完母亲的长篇大论,我连连点头,十分赞成她的话。
母亲说的没错,我的确有一对好公婆。
我与老公刘雷是相亲认识的。
他村子离我家大约五里路,是隔壁大婶做的媒。
当时我嫌弃他个子有点矮,目测不过1米74,我想找一个1米80以上的,因为我身高比较高,1米70呢。
可大婶劝我:
小红啊,说对象主要看对方人品,不抽不赌不嫖,老实本分勤劳能干就行。
我告诉你,那孩子可好了,我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还有一点,他父母都是老实人,你嫁过去不会被欺负。
母亲跟隔壁大婶关系好,自然相信她的话,和她一起劝我,我只好点头答应相处看看。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我认可了大婶的话,同意了这门亲事。
02
1991年,我与刘雷顺利结婚。
嫁给刘雷后,我的确过得很幸福。
那时公婆年纪还不大,两人都没超过50岁,正当年富力强时。
家里七亩责任田,根本不需要我动一根手指头,婆婆会说:
红啊,那点活我与你爸来得及做,你只要顾好家里一日三餐就行,瞧你这细皮嫩肉的,可不能晒黑了。
老公刘雷在镇里的一个木材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的,他也嘱咐我,在家别累着,不想干的活等他回来干。
在一家人的呵护下,我成了全村最享福的小媳妇。
我每天做好简单的家务,余下的时间就是搬一只板凳坐在院门口一边织毛衣一边晒太阳。
有一次,村里一位老大婶经过我家门口打趣道:
小红啊,瞧你这小日子过的,城里坐办公室的人都没你舒服。
我难为情的笑笑,不知道如何接话?
婆婆提着喂猪的铁皮桶走出院门笑眯眯说:
老大嫂啊,看你这话说的,我家就小红一个宝贝闺女,不疼她疼哪个?
婆婆的话 让我听了心里暖烘烘的。
织毛线是我的专长,我织出来的衣服,花色好看款式也新颖。
为了报答婆婆,我为她织了一身毛线衣毛线裤,还织了一顶时髦的帽子给她戴。
婆婆高兴极了,满村的夸赞我心灵手巧懂事孝顺。
我生大女儿时,正是数九寒天。
90年代,农村家庭没有什么空调取暖器啥的,婆婆让刘雷去城里买来一块电热毯给我铺着。
她说这样我就不会受凉。
整个月子,我都没有出过房门一步。
不是我不想出去,而是婆婆不允许,她说外面冷,如果吹了凉风,会治下偏头疼毛病。
夜里孩子都是她带着睡觉,我只要喂两次奶就行。
她的理由,女人月子里身体最虚弱,要尽量养好,这样以后身体才会强壮,不会落下病根。
至于各种吃的,那自然不必说。
即使家庭不富裕,她也会想方设法炖各种汤给我补身子。
两个月后,老公笑着说:
老婆啊,你怎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你嫁给我的时候,瘦高瘦高的,摸在手里全是骨头。
现在倒好,长得又白又胖,皮肤嫩的能掐出水,我真是赚到了。
看他嬉皮笑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捶了他两下,可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
生第二个女儿,我也没有受一点罪,婆婆把我服侍得更尽心。
总而言之,我嫁给刘雷,日子过得很舒心,这让我对公婆对老公充满了感激之情。
尤其是看到大姐二姐小妹过得不如意时,我心里更是感觉自己好幸运。
可是,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03
需要说明一点,我这个婆婆不是刘雷的生母,而是继母。
刘雷三岁时母亲病逝,四岁时,婆婆逃荒来到此处,经人介绍嫁给了公公。
婆婆是河南人,结过婚,生了个儿子,比刘雷大一岁。
只可惜,儿子刚满一周岁,她老公就被一条疯狗咬了,不治而亡。
她公婆说她命硬,硬是把她撵走,把她儿子留了下来。
婆婆伤心欲绝,只好远离家乡来到江苏讨生活。
跟公公结婚后,她把思念儿子的一颗心都放在了我老公身上,把我老公当成了亲儿子那般疼。
因此,我也就成了她的亲儿媳。
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她每年都会回河南看看她的亲儿子,买点东西留点钱给他。
她想把儿子带回江苏,她儿子也想跟来,可那对老人就是不让。
一直到后来她公婆去世,她儿子才跟我家走动,两家经常有书信来往,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
她儿子结婚没房子,我公公赞助了大部分房款,不惜借了外债。
这让婆婆与她儿子很是感动,婆婆对我们这边更贴心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两个女儿长大了,公婆也老了。
为了方便女儿读书,我与刘雷买房子去了县城,公婆不肯去,依然留在老家种田。
我大女儿上高中时,公公病了。
他爱抽老烟叶,而且抽的特别多,得了肺癌。
一查出来他的病,我们就积极为他治疗,只可惜一年后他还是撒手人寰。
那年他才62岁。
公公不在了,我们不放心婆婆一个人住在农村,让她来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可她不同意,总说城里没有乡下住的自在。
时间过去一年,她的亲儿子来跟我们商量,想把婆婆接回河南去住。
我们征求婆婆的意见,婆婆同意了。
她说她想老家了,想家里的两个孙子,想回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
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我们理解她的舔犊之情。
临走时,我与刘雷给了婆婆五万元,并且嘱咐她,如果待不惯就打电话回来,我们去接她。
婆婆点头,与我们洒泪而别。
04
婆婆去了河南,这一走就是八年。
大女儿上大学时,她回来过一趟,然后又走了。
2017年,突然一个噩耗传来,婆婆的儿子突发心梗去世,这把我们吓了一跳。
害怕婆婆经不住打击无人照顾,我与刘雷连夜开车直奔河南。
果然不出我们所料,她儿子家已经乱成一团,大家都在忙碌,谁也顾不上婆婆。
可怜的老人就像傻了一样,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喃喃自语:
我的小建,我的小建,你去哪儿了,妈想你啊……!
小建,就是婆婆儿子的小名,大名叫姚云建。
看着她憔悴的容颜,我心疼极了,过去就把她搂在了怀里。
婆婆看到我们,好像清醒了一点,眼睛里顿时有了光彩,她拉着我与老公的手道:
儿啊,闺女啊,你们终于来了,我这儿堵得慌啊。
一边说一边指指她的心窝处,两行老泪就这么潸然而下。
我环顾一下四周,屋里挤满了人,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懂,除了婆婆的儿媳妇,我们一个也不认识。
可她太忙了,看到我们打了一声招呼,就忙得不见踪影。
婆婆的两个孙子都结了婚,也在出出进进哭着忙着,没工夫招待我们。
我与刘雷就像格格不入的外星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上了礼金磕了头后,我们就陪着婆婆坐在角落里。
看她哭的伤心,我劝婆婆:
妈,人死不能复生,你不能这么一个劲哭,哭坏了身子怎么办?
可我哪里劝得住失去儿子的老人啊?此时的婆婆,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止也止不住。
我不放心婆婆,让刘雷先回去老家上班,我在河南陪着她。
五天过去,婆婆的儿子下葬。
所有亲朋好友走光后,我跟婆婆的儿媳孙子们商量,想带婆婆回江苏生活。
婆婆有点舍不得走,我知道,主要她是舍不得她大孙子的那个才几个月的大胖儿子。
那可是婆婆的曾孙子啊。
可是,当她看到大儿媳与两个孙子那冷漠的神情,她就明白了,这儿再不是她的家。
儿子这根纽带断了,这群人也就跟陌生人没有什么两样。
看婆婆面露悲戚,我大声道:
妈,跟我回家,我们会好好孝敬你的。
我的话音刚落,她大儿媳一家子的脸上透出如释重负。
我本意想让他们感觉羞愧,谁知却是这种反应,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时隔多年,婆婆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耐心陪伴下,她终于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如今婆婆已经77岁了,身体健朗的很,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她每天早上去菜市场转一圈买点新鲜菜,午后睡一觉,起来看看电视,吃过晚饭,下楼去跳跳广场舞,或跟左邻右舍聊聊天,很好的融入了城市生活。
她经常会跟老姐妹们夸赞:
我那儿子儿媳啊,虽然不是亲生的,可比亲生的儿子儿媳胜过百倍千倍。
我又何尝不是这样认为呢?
如果不是婆婆以前的善待,我哪里会有今天的这份幸福生活?
凡事都是相对的,真心换真情,才能换来美好人生。
来源:凤姐聊尘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