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栏语:大江流日夜,改革曲未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
video
开栏语:大江流日夜,改革曲未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深入实施,成效显著,激发强劲发展动能。8月4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改革勇争先》,聚焦全省各地深化改革的铿锵足迹和鲜活实践。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镇江锚定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构建“选、育、扶、用”全链条培养模式,不断壮大“新农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力量。
前不久,镇江市新一批卓越“新农人”和优秀“新农人”名单出炉了,32位入选者都在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方面有着突出表现。获评优秀“新农人”后,他们将享受到各个部门的惠才政策,包括科技、金融、职称评定等八条具体措施,更好带领乡亲致富。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处长滕士安说:“从我们各类新型农业主体中选拔一批优秀新农人,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示范引领作用,原来新农人是分散的政府被动服务,现在进到我们名单库之后,我们各个部门就会按照八条政策,主动去对接,主动去给他们服务。”
像这样的培养行动从2023年就开始了,当时镇江在全省率先出台优秀“新农人”选拔培养计划,并给出配套行动方案,把“新农人”纳入到市一级高级人才队伍重点培养,郁宝锋就是第一批入选的优秀“新农人”。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智慧大棚里忙活:新品种紫花脸香蘑即将上市。这种蘑菇原产于云南、东北野外,引进江苏进行智能化栽培还是首次。他告诉记者,如今,他的菌菇基地几乎年年都有新品推出,每年光研发费用就高达上百万元。放在以前,这样投入风险很大,但现在,各类要素的精准对接和及时保障,让他有了底气。
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郁宝锋说:“十年前我们刚创业的时候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比方我们研发了一个新品种新技术,要想落地最起码要有五六年的时间,可能别人都已经做起来了。但是现在的话,银行有低息贷款,政府部门给了一些科研经费,包括设施用地的审批的流程也给我们简化了,我们一个新品出来之后,可能在2-3年之内就能快速推向市场,占有率最起码达到70%以上。”
如何让新农人的“头雁”队伍不断壮大?镇江瞄准创业者经常遇到的技术、渠道、资金等难题,多方入手加强培育和扶持,比如:成立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建成119家实训基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支持“新农人”申报获评乡土人才职称,帮助拓展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信贷支持……
健蜂园蜂业合作社负责人舒锦博说:“我们一年的话要参加五六次培训,除了技术上面给我们一些指导之外,当地政府也会给一些跟各个银行去做对接,宣传一些相关政策。”
秀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德亮说:“很多专家跟我们讲课的时候会留下微信,然后你就直接通过微信联系这些专家,以前的话你可能要托人找人,现在就是精准找到这些专家。”
为进一步放大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镇江还推动优秀“新农人”进入村“两委”,乃至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已累计遴选各类优秀新农人和重点培养对象101名,“新农人”人才库储备入库1200余人,建成省、市示范家庭农场65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1家。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洪说:“下一步,我们一个要进一步完善‘新农人’的人才库,把它进行专业细分,农业、园艺、畜牧、水产分层次分类进行培训;第二个,还要跟高校联合起来,探索一些共建机制,不断地激励和促使一些后来从事农业的年轻人有自豪感和优越感,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记者手记】抓住乡村振兴“关键变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农人”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镇江抓住人才这一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扶持政策、完善培育机制,推动涌现一批有情怀、 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新农人”,构建起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人才矩阵,回答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也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广袤田野,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郭艺 俞铭义 陈忠耀 李泽灏
供片台 │ 镇江台
编辑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李国政
来源:平安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