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义:预制菜争议,让我想到县城的预制新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08:05 1

摘要:这几天,有关预制菜的话题争论比较大,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之间,我是不懂预制菜,也就不便硬着头皮说什么了。不过,我突然想造一个词——

转自 天水人李成义

这几天,有关预制菜的话题争论比较大,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之间,我是不懂预制菜,也就不便硬着头皮说什么了。不过,我突然想造一个词——

预制新闻。

并且我将它扩展一下,就是——

县城或县域的新闻死了,只有预制新闻活着,可预制的新闻不是真新闻。

过去几年,我关注了几个县的新闻媒体,县电视台、县融媒体之类的平台,几年加起来,几乎是看不到一条真新闻,全是预制新闻。

其实,不止是县城或县域,哪儿都有预制新闻,只不过是县城县域的预制新闻比例最大。

什么是预制新闻?

明天是教师节,县领导要去县一中慰问老师,慰问的话术已经提前拟好了,甚至慰问的新闻稿提前写好了,只是等慰问结束一发布得了。明天某乡镇要搞一个揭牌仪式,县领导要去讲话,也是提前备好了讲话稿和新闻稿。县里举行大活动,活动还没开始呢,就已经给请来的市里省里的记者散发新闻通稿,通稿说整个过程如何如何,还说现场的反应如何如何。

你会发现,县领导今年慰问老师的话,和去年慰问老师的话大同小异,并且和今年邻县领导慰问老师的话也是大同小异。县领导揭牌仪式的讲话,和县里其它揭牌仪式的讲话,和邻县揭牌仪式的讲话,也是大同小异,经常就是那么几句话。

县城或县域媒体的预制新闻,全是一篇篇套话,你能坚持看一周就算你的耐心很大。可是,有的人耐心超大,天天在朋友圈转发县媒体的预制新闻,他们是县城的老师和干部。

县城或县域是有媒体,可是新闻早已经死掉了。

其实,县城或县域经常有大新闻,未必是天天有,起码月月有大新闻:某个高中老师长时间语言暴力一个学生,学生跳楼;某个大老板跑路,几百套期房烂尾;某个大老板民间借贷上亿元,无力偿还,突然失踪;学生玩手机和老师和家长冲突,一个月三学生跳楼……这些真新闻只在街头巷尾,就是上不了县级媒体。

至于,县城或县域的小新闻天天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也是统统上不了县级媒体。

还有“县志”,多是记载过去几十年的预制新闻,正面的,建了一个桥,修了一个车站之类的。负面新闻更是新闻,但是进入不了“县志”。

你要了解一个县的新闻,就不要指望县级媒体,而是跟这个县里的某一个人聊聊,打捞一些真新闻。你要了解一个县的历史,“县志”也就是看一下以往事,当代史的记录作用微乎其微。

县级媒体天天找新闻,天天播放新闻,可我有一种感觉:他们选新闻的标准是,千方百计排除一个个真新闻,然后草拟一条条无关痛痒的预制新闻。

不是某一个县,而是很多县如此,例证是,某一个县出了大新闻,全国媒体报道了,可在这个时候你去翻阅当地的县级甚至市级媒体,相关新闻的描述找不到一个字,好像本地压根没这回事。新闻源头却没新闻。

县级媒体没真新闻,可是,每年记者节县里表彰“优秀媒体人”,领奖状的站了一大排呢。

县城或县域,没有新闻,只有预制新闻。

至于县城有没有预制菜,我是不知道的。

天水人李成义

北京的“北漂”,北三县的“北漂”。没上过大学,一个草根,漂在风里,漂在雨里,也漂在阳光里……

来源:玉宇清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