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5年的深秋,上海南昌路的老房子里一片死寂。陆小曼躺在冰冷的床上,双眼紧闭,再也没了往日神采。
1965年陆小曼病逝,仇人之女料理后事时冷笑:凉薄之人,终无好下场
1965年的深秋,上海南昌路的老房子里一片死寂。陆小曼躺在冰冷的床上,双眼紧闭,再也没了往日神采。
翁香光提着一个旧布包走进来,她是翁瑞午的女儿,也是来料理后事的唯一“亲人”。
屋子里没什么人,陆小曼的朋友大多走在了前头,晚辈们也早断了联系。翁香光蹲下身,看着那张枯槁的脸。
她缓缓解开陆小曼的衣扣,指尖带着寒意,嘴里挤出一句冷嘲:“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声音不高,却像针一样扎在这冷清的屋子里。谁能想到,当年风光无限的陆小曼,临终竟是这般光景。
要知道,陆小曼年轻时可是民国上海滩的“顶流名媛”。她生得极美,眉眼含情,身段窈窕,还会画画弹琴。
16岁就进了北京圣心学堂,英语说得流利,跳舞更是一绝,连外国公使夫人都爱跟她来往。
19岁那年,家里把她许给了军官王庚。王庚年轻有为,家世也好,在外人看来是天作之合。
可王庚总忙着军务,没时间陪她。陆小曼天性爱热闹,日子久了,心里就空落落的。
后来她认识了王庚的好友徐志摩。徐志摩文采飞扬,情话张口就来,把陆小曼哄得满心欢喜。
两人很快陷入热恋,这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王庚丢了面子,陆小曼也成了街坊议论的对象。
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不惜和家里闹翻,还逼着王庚离婚。1926年,她终于嫁给了徐志摩。
婚礼上,梁启超还当众骂他们“用情不专”,可陆小曼不管,她觉得终于找到了真爱。
那段日子,她依旧是社交场上的焦点,穿最时髦的旗袍,出入各种宴会,徐志摩把她宠成了公主。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陆小曼花钱大手大脚,徐志摩一个教书先生根本养不起她。
为了满足她的开销,徐志摩同时在几所大学讲课,还到处写文章赚稿费,常常奔波在路上。
更糟的是,陆小曼身体不好,犯了哮喘,后来竟染上了鸦片瘾。吸鸦片费钱,也毁身体,她越发虚弱。
1931年11月,徐志摩为了赶去听林徽因的演讲,坐邮政飞机失事,当场身亡。
陆小曼的天彻底塌了。她本就依赖徐志摩,这下没了经济来源,日子一下子跌到谷底。
就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翁瑞午出现了。翁瑞午是戏曲名家,家里有钱,和徐志摩是老朋友。
他早就欣赏陆小曼的才情,见她落难,主动过来帮忙。送钱送药,还帮她处理家里的琐事。
翁瑞午有妻子,叫陈明榴,也就是翁香光的母亲。陈明榴温柔贤淑,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开始,翁瑞午只是以朋友的身份帮陆小曼,可时间长了,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
陆小曼犯烟瘾时浑身发抖,翁瑞午心疼,也跟着吸起了鸦片,想陪她一起戒,反倒越陷越深。
为了照顾陆小曼,翁瑞午经常不回家。陈明榴在家里等他,一次次失望,偷偷抹眼泪。
翁香光那时候还小,她总看见母亲坐在窗边发呆,饭也吃不下,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她问父亲去哪了,翁瑞午只说去帮朋友,问母亲怎么了,母亲也只是摇头叹气。
后来她慢慢知道,父亲总去一个叫陆小曼的女人家里,那个女人毁了她的家。
翁瑞午为了陆小曼,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以前富裕的日子没了,陈明榴积郁成疾,不到40岁就去世了。
母亲的死,成了翁香光心里永远的刺。她认定是陆小曼抢走了父亲,害死了母亲,恨透了这个女人。
可翁瑞午对陆小曼的照顾没停。他和陆小曼公开同居,一起住在上海的老房子里。
有人骂翁瑞午不忠,骂陆小曼不知廉耻,可他们不管不顾,就这么相互扶持着过下去。
陆小曼也想戒鸦片,可戒了几次都没成功。她开始闭门画画,不再涉足社交场,性子也淡了许多。
她画的山水花鸟很有灵气,偶尔能卖些钱,加上翁瑞午打零工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抗战胜利后,翁瑞午因为曾在汪伪政权做事,吃了些苦头,身体也垮了。
1961年,翁瑞午去世了。陆小曼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日子过得更凄凉了。
她的眼睛坏了,看不清东西,没法再画画。身上的病也越来越多,连做饭都成了难事。
还好有几个老朋友惦记她,时不时送来些米粮和钱,才让她不至于饿死。
她常常坐在窗边,手里拿着徐志摩的旧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嘴里喃喃自语,没人听清说些什么。
1965年10月,陆小曼在睡梦中咽了气。邻居发现后,才想起通知翁香光——毕竟她是翁瑞午的女儿。
翁香光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来,可碍于情面,还是来了。看着陆小曼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样子,她没半点同情。
想起母亲当年的委屈和早逝,想起自己从小过的苦日子,她忍不住说出了那句憋了几十年的话。
骂完之后,她还是动手处理了后事。找了块最便宜的墓地,把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照片一起埋了进去。
其实陆小曼的一生,也不全是“凉薄”。她对徐志摩是真的爱,徐志摩死后,她守了一辈子,没再嫁人。
她也有才华,画画、写作都拿得出手,只是被鸦片和流言毁了。
可她确实伤害了陈明榴母女。她明知道翁瑞午有家庭,还是接受了他的照顾,成了别人眼里的“第三者”。
翁香光的恨,不是没道理的。母亲的痛苦,家庭的破碎,都是她亲眼所见的伤疤。
那句讥讽,是她几十年积怨的爆发。对她来说,陆小曼就算死了,也赎不清当年的罪。
陆小曼的人生像一场大戏,开头轰轰烈烈,结尾却凄凄惨惨。她的才华和风流被人记住,她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说到底,她是个被时代和性格裹挟的女人。有过风光,有过深情,也有过无法弥补的过错。
翁香光的恨,是那段畸形关系里最直接的伤痛。而陆小曼的结局,或许是她自己种下的因。
文献来源:1. 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2. 陆小曼《爱眉小札》;3. 柴草《陆小曼传》;4. 翁香光口述、宋路霞整理《翁瑞午与陆小曼的最后岁月》
来源:与历史人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