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今年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开始实行“全国通办”,让有情人不需要回户籍地办理,真正实现了“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记者从哈尔滨市民政部门了解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实行后,每天都有多对外地新人来哈市领证结婚。今年七夕当天,全市共有1008对新人登记结婚,创下
新人们通过传统婚庆礼仪体验浪漫。
9月12日,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准新人王思途、张曾平在松花江索道上许下相守一生誓言,随后在江上城堡现场办理了结婚登记。
从今年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开始实行“全国通办”,让有情人不需要回户籍地办理,真正实现了“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记者从哈尔滨市民政部门了解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实行后,每天都有多对外地新人来哈市领证结婚。今年七夕当天,全市共有1008对新人登记结婚,创下近四年同期最高。在这千余对新人中,双方均非哈市的有200对,一方非哈市的有343对。来哈尔滨登记结婚最多的人员所属省份前三名分别是辽宁、吉林、海南。
外地人在“尔滨”登记
各有各的“甜蜜故事”
“我们是去年冬季来哈尔滨旅游时相识的,当时觉得缘分很奇妙。”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哈尔滨旅游的那几天,他们两人组成临时“CP”,拼车、拼饭,分享攻略,互相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到家乡后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这次结婚登记,他们特意将登记地点选择在这座“爱的起点”城市,同时也来看看秋季的哈尔滨有多美,希望今后的婚姻幸福长久。
“我和爱人都在哈尔滨读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这里,这座城市见证了我们拼搏努力的青春岁月。”孙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户籍在河北、爱人的户籍在辽宁,年初做好了请假回老家登记的准备。“‘全国通办’为我们省去了‘为爱奔波’的辛苦。”
道里区婚姻登记科科长褚雨飞表示,以前婚姻登记必须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的规定,让在外工作、生活、学习的人感到不便。实行结婚登记“全国通办”后,没有了户口所在地“绑定”,个人被赋予了更充分的婚姻自主权。“这几个月,从实际办理情况看,有不少准新人是特意从外地赶到哈尔滨的。他们或是因为个人经历,或是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向往,所以将这里选为‘婚姻的起点’。”
婚姻登记牵手文旅
冰城解锁“城市地标颁证”
在婚姻登记实行“全国通办”后,哈市通过“极简办理、特色场景、个性定制、持久服务、一站式体验”五大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传统婚姻登记模式,通过5分钟极简办理程序、城市地标特色场景,满足了准新人多样化需求,以个性化定制和颁证、婚礼一站式服务,替代奢华婚礼,引领文明新风。
“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做了‘减法’,而我们婚姻登记机关则做了‘加法’,为当事人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哈尔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创新构建了“全域式”婚姻登记场景体系,在香坊区黛秀湖公园、松北区太阳岛风景区、中央大街国际旅游服务中心、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设置了景区婚姻登记处;同时,推出龙塔、极地公园、省民族博物馆等特色巡回登记点,“拓展了文旅体验新场景、新模式,让准新人在百年冰城地标的见证下,领取专属于自己的浪漫‘小红本’。”
香坊区民政局婚姻登记科科长许乃琪告诉记者,黛秀湖公园婚姻登记处自投用以来,因为周围风景秀美,有各类精巧的雕塑小品,迅速成为“网红”婚姻登记处,在网络上还有专门的“黛秀湖登记攻略”。每天网上投放的20多个预约登记号,几分钟之内就“秒光”。“在今年5月20日、5月21日两天,有300多对新人在这里登记结婚,其中近一半是外地人。”
新兴消费潮流
“甜蜜流量”或变“甜蜜经济”
“景区领证”已经从个别浪漫选择扩展为一股新兴消费潮流。随着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持续推行和年轻人对仪式感需求的不断升级,催生出一条覆盖婚庆服务、旅游消费、文化体验的完整产业链,或将成为拉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新人熊先生算了笔账:一对外地准新人来哈尔滨结婚登记,基本上停留3至5天,住宿、吃饭、市区交通最少需花费3000元;登记时再加上化妆、跟拍、装扮服饰等,最少要1000元,这还没算门票和往返机票、火车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六成左右年轻人选择在领证时邀请跟拍,用影像定格这一美好时刻。
哈尔滨中旅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根据前期市场调研,规划设计了多条“新人蜜月游”线路。“与传统跟团游不同的是,利用文化地标IP打造了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甜蜜场景,可以安排专属旅拍摄影师,提供婚庆元素的玩偶、手办。”
“婚姻登记处落户景区,是所在地进一步丰富婚恋服务场景的新探索。”哈尔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打造“婚庆+文旅+服务”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新人的仪式感和满意度,努力将“甜蜜经济”从单一消费,升级为涵盖婚恋服务、旅游体验、文化传播的综合型产业。
实习生 魏邑旬哈尔滨日报记者李玥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