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敬一丹携新书《走过》做客重庆图书馆 以阅读为媒畅聊文化与人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22:05 1

摘要:9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做客重庆图书馆,为市民带来“沟通伴随生命旅程”的主题分享。同时,她首次携新书《走过》亮相重庆,并在现场举行签售会。

第1眼TV - 华龙网讯(记者 吴礼霜)9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做客重庆图书馆,为市民带来“沟通伴随生命旅程”的主题分享。同时,她首次携新书《走过》亮相重庆,并在现场举行签售会。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做客重庆图书馆。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新媒体时代如何阅读?

敬一丹:纸质和网络阅读可实现互补

分享会上,敬一丹结合自身经历见闻,和大家探讨如何倾听、表达,让交谈成为生命的彼此照亮。其中,她特别强调了阅读、朗读和传播的重要性。

在阅读方式上,她提到,当下信息渠道多元,不应排斥新形式,视频是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也是大家线上学习的渠道。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能够实现互补,若想深读,回到纸面会有更好的体验。她还高度认可“阅读之星”等阅读分享活动,称深度阅读后的交流能“放大阅读效果,让更多人受益”。

同时,敬一丹也强调亲子共读的意义,“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很有意思。不同时代的人读同一本书,感悟是不一样的。”她分享了曾遇到的读者案例,有位母亲在几十年前得到《简·爱》,而她女儿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推荐下读的这本书,母女俩交流时,对书的理解就会有差异。这种交流能帮助两代人加深彼此的理解,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深度交流。

分享会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结合过往工作经历,敬一丹在媒体传播方面也有所感悟。她不赞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立。回顾职业历程,从电视行业的上升期、巅峰期,到面对新媒体浪潮时最初的担忧,再到后来的主动接触与接纳,敬一丹感慨万千。“退休之后,我以更放松的状态去接触新媒体,收获了很多新的体验,真的很庆幸有这样的经历。要是一个媒体人的职业体验只有上升和高峰,那也太单调、太不真实了。”

她认为媒体人应当具备敏锐的瞭望能力和对未来的感知力,“年轻的媒体同行们身处这样的时代,我特别羡慕他们,能在这样充满活力的媒体环境中成长。”敬一丹说。

新书《走过》藏有重庆记忆

敬一丹盛赞山城魅力十足

活动现场,敬一丹带来新书《走过》,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谈及这本书,敬一丹介绍,《走过》记录了她走过的许多地方,以及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这里面还有她作为主持人的职业经历与感悟,更有她在不同城市、乡村行走时,从自然、人文中获得的启示。

敬一丹正在台上作分享。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敬一丹希望通过这本书,和读者一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过去我的职业形象可能给大家一种比较凝重的感觉,但生活是多面的。在行走的过程中,能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也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这些都是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能和大家在更广阔的领域交流,不只是聊工作,也能分享生活里的各种感悟。”

书中便有她对重庆的记忆。她写到:“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总是让我浮想联翩。这次看两江汇合,是在朝天门的对面,看那体量巨大的楼房,炫光变幻着,我一时没认出这是哪里。夜里,水面看不出两江汇合,游轮的灯光迷离,让我有些幻觉,这是朝天门吗?”

敬一丹新书《走过》。重庆图书馆供图

接受采访时,敬一丹畅谈与重庆四十年来的不解之缘。多年来多次踏上这片土地,她一次次被刷新印象。她表示每次来到重庆,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去看看两江交汇的地方,说不清缘由,但内心就是难以平静。“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那片区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连带着这里的人,都有着蓬勃的活力。”她这般描述对重庆的特殊情愫。

重庆的文化同样深深吸引着敬一丹。她由衷羡慕重庆的读者,能在这样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里享受阅读。她认为重庆很独特,城市有城市的繁华,乡村有乡村的质朴。“我来重庆好多次了,却总觉得没把这里走遍,也正因为如此,这座城市一直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敬一丹更希望有机会能在重庆长时间停留,慢慢感受这座城市。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