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专委会赴贵阳调研:聚焦非遗保护,探索传承新路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1:45 1

摘要:据悉,太极拳于2020年12月17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社会功能来看,太极拳对习练人群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均无限制,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的价值理念,能潜移默化地涵养练习者

9月1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赴贵阳市开展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专题调研,并举办专题讲座。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太极拳专委会主任姜继鼎一行率先参观了贵阳陈家沟秉承太极拳馆,对该馆的日常教学工作及青少年传承推广所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

据悉,太极拳于2020年12月17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社会功能来看,太极拳对习练人群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均无限制,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的价值理念,能潜移默化地涵养练习者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助力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同时,太极拳有助于提升民众健康意识与整体身心健康水平。在文化与外交层面,太极拳凭借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力,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以及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讲座中,姜继鼎深入介绍了太极拳的申遗历程与当前发展状况,并展望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网络视频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太极拳传承与传播的广阔前景。他强调:“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太极拳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年轻化、时尚化、数字化、国际化方向持续探索,让这一瑰宝更好地造福社会。”

谈及太极拳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姜继鼎提到“探元计划”正着力打造太极拳数字化体验空间,旨在打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局限。例如,推出智能太极一体机、太极拳数字人教学等创新形式,通过“数字化+实操”的全新融合方式,吸引各年龄段人群参与练习,进一步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他表示,太极拳需主动贴近年轻群体,积极融入校园与社区,用年轻化的表达、时尚化的呈现,让这一传统运动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和喜爱;在深挖太极拳文化内涵、做好传承工作的同时,还需创新传播模式,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文化纽带。

姜继鼎还指出,要加强太极拳的对外交流与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需结合受众群体的兴趣偏好与行为习惯,依托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作更多优质的太极主题宣传内容,以更主动、灵活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同时希望贵州能高度重视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持续办好各类太极拳赛事活动,大力弘扬太极拳文化,积极扶持太极拳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太极拳事业与产业实现协同繁荣。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太极拳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围绕智能网络时代背景下太极拳弘扬及传承中传统理念与创新思路的碰撞融合,也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安睿

编辑 申雨婷

二审 张紫莹

三审 王晓峰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