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身望向窗外,秋天第一缕风轻抚着窗外的竹叶,几片调皮的叶子顺着风势,轻轻擦过窗沿。空气里好像多了些清冽的味道,深吸一口,满是秋日清晨独有的静与爽。夏天,孩子们在旅游与空调屋中的手机游戏里度过,大人们则是在与孩子短暂的陪伴与辛勤劳作的得汗水中走来,一转眼,夏天就
文以载道声以传情
《美文美声》把最美的文字读给你听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商宝仓撰写,刘猛朗读的作品《那些蒲扇轻摇的夏天》。
那些蒲扇轻摇的夏天
“爸爸、爸爸,快起床了,奶奶说今天立秋,中午做好吃的,添秋膘呐!”七岁的小儿子每天睡得晚,起得却比谁都早。我睡眼惺忪的回应着:“知道了。”
起身望向窗外,秋天第一缕风轻抚着窗外的竹叶,几片调皮的叶子顺着风势,轻轻擦过窗沿。空气里好像多了些清冽的味道,深吸一口,满是秋日清晨独有的静与爽。夏天,孩子们在旅游与空调屋中的手机游戏里度过,大人们则是在与孩子短暂的陪伴与辛勤劳作的得汗水中走来,一转眼,夏天就这么过来了。恍惚间竟怀念起我的那个童年,那个无数个蝉鸣交织的午后,那些被井水冰镇西瓜的甜香浸透的夏天,那个七八十年代简约而质朴的只属于我们的夏天。
我家住在县城西边的小山村,背靠大山,村子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小河,河岸长满了高大的杨树、柳树,河里面有荷花、香蒲、芦苇......小时候的夏天似乎是从河边开始的。蝉鸣是最先吹响的号角,天刚蒙蒙亮,房前屋后就炸开千万只蝉的合唱,把整个村子都泡在沸沸扬扬的喧闹里。我总被这声音催着醒,光着脚踩过被晒得温热的院子,跑到大水缸旁,大水缸外凝着细密的水珠,拿起水缸旁挂着的水舀子,迫不及待的从缸里舀上来大半下,握在手里凉丝丝的,喝一口能从舌尖凉到肚脐眼,打个激灵,才算真正醒透了。
那时的阳光好像永远用不完。爸爸在家门前开垦了一小块菜地,虽然不大,种植的蔬菜却不少,有西红柿、黄瓜、豆角、韭菜、小葱。最喜欢帮妈妈去摘菜,黄瓜藤蔓在竹架上爬得张牙舞爪,豆荚垂下来像一串串绿玛瑙。牵牛花沿着墙边生长,紫的、粉的,托着露珠在风里轻轻晃,蝴蝶总在这时候来做客,翅膀扇动时带起细碎的香。妈妈总担心我误踩了新生的菜苗,一直提醒我要小心脚下,我却顽皮地说,“放心吧,我都是大人了!”,随手摘一个大大的西红柿,随便擦了擦便放在嘴里,这才是这个独属于夏天的安心味道。
午后是一天里最慵懒的时刻。大人都在堂屋的竹席床上打盹,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摇出满室的鼾声与艾草的气息。我和姐姐拿着凉鞋,猫着腰溜出门,沿着晒得滚烫的田埂往河边跑。田埂上的狗尾草长得比人高,穗子毛茸茸的,蹭得小腿痒痒的。每每这个时候,母亲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我们身边,“回家去,河里深着那,多危险啊!回去睡觉......”母亲责怪的说,我们也只能无奈的回应着,跟着母亲身后。
在母亲目之所及的地方,还是可以在水浅的地方玩的。河边有几个大石板,经常有人在那里洗衣服。我们脱了凉鞋跳进浅滩,河水刚没过脚踝,凉得像刚从冰窖里舀出来。河水清澈见底,在岸边都能看到鱼虾在河里游,岸边也时常会有好多钓鱼的。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泼鱼”,在很浅的支流,用泥土把水沟分开,在水沟的一侧用盆子把水舀到另一侧,慢慢的围起来的水沟就漏了底,我们再拿着水桶在里面捡鱼,不光有鱼,还有泥鳅、黄鳝之类的,总感觉这比钓鱼痛快,当然,浑身肯定是湿透了。拎着满桶的“宝贝”往家跑,身后的河水还在哗哗地流,像在笑我们的傻气。
傍晚的时光总被晚霞染得格外温柔。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炊烟,混着饭菜的香气在村子里漫荡。吃完饭,妈妈会把竹床搬到院子里,在院子里洒上井水降温,水珠映着天边的火烧云,像撒了把碎金子。我趴在竹床上写作业,铅笔尖在田字格里歪歪扭扭地爬,妈妈坐在旁边为我摇着蒲扇。远处不时传来下地回来的驴车声,“叮铃铃,叮铃铃”,和着谁家收音机里的评剧唱腔,把黄昏拉得又轻又长。
最难忘的是夏夜的星空。我和姐姐躺着竹床上,爸爸妈妈坐在马扎,闲聊这家长里短,有时来几个串门的邻居,他们会聊到很晚很晚。晚风带着丝瓜藤的清香,吹得人心里软软的。我仰着头数星星,数着数着就把脖子数酸了,星星却好像越数越多。偶尔有流星划过,拖着长长的尾巴。萤火虫也来凑热闹,忽闪忽闪地绕着我们飞,像是从星星里掉下来的小精灵。妈妈总会轻声说:“别乱动,萤火虫是来陪你说话的。”我屏住呼吸,看着它们明明灭灭,仿佛整个夏天都藏在那微弱却坚定的光里。
那时的夏天好像格外长,长到足够我们把每条田埂都跑遍,烤熟的蚂蚱红彤彤的冒油;把每棵树上的蝉蜕都捡回家,说是能卖好多钱;时不时的经常停电,我还帮姥爷卖煤油;把母亲讲的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冰棒是五分钱一根的绿豆味,裹着薄薄的纸,咬一口能甜到心里;西瓜是在井里泡过的,切开时“咔嚓”一声,红瓤黑籽,汁水顺着手腕往下滴;电视只有一个频道,傍晚看《霍元甲》,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搬着小板凳挤在一块儿看,大侠霍元甲一出来,就响起一片欢呼。
慢慢的,我们都已人过中年,父母也老了,连我们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夏天变成了空调房里的冷气,变成了便利店冰柜里的雪糕。再也没有清晨的蝉鸣催我起床,没有井水里的绿豆汤,没有夏夜院子里的星空。总感觉自己欠缺孩子点什么,却总也说不上来。
立秋的风还在吹,窗外的竹子依然随风摇曳。我知道,这个秋天就要来了。但没关系,那些怀念的夏天,永远都在心里,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轻轻一想,就能长出满树的蝉鸣与星光。
作者简介:商宝仓,笔名子墨、十方。天津市作家协会、天津市诗词协会、天津市散文研究会、蓟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蓟州区作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有诗词集《公乐亭记》、《古词今韵》,散文集《喝点儿》,现代诗集《如果你是读者,我愿做你的诗人》,词谱集《许愿树》,长篇小说《暮色年华》等。
朗读者简介:刘猛,津门文化传播使者,全国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师,蓟州区文艺志愿者,爱好主持、朗诵、演讲等。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说,那种做作出来美,反而不美,那种求流量的行善,反倒是丑恶。因此,《美文美声》呢,“美文”——不要求您是大作家,文章不必立意高远、文字不用惊世骇俗,只要有生活、质朴,感人,那就是美文(当然您也可以选读经典名篇);“美声”——不要求您的声多么华丽,朗读技巧多么高超,只要您诚于中、形于外、打动人,那么您的声音就是最棒的!
不论你身处何方?不论是否是蓟州人,只要你喜欢,《美文美声》都是你的舞台!蓟州区融媒体中心《美文美声》期待你的参与。
投稿邮箱:meiwenmeisheng2021@163.com
声明:本栏目所用稿件,请投稿人对稿件内容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版权纠纷。敬请谅解与配合,谢谢。
转载请注明掌上蓟州
策划:刘永春
文编、音频:潘津京
编辑:吕晓猛
审核:郭爱宾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