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家两代人有个怪事儿:给章亚若的两个儿子掏了一辈子抚养费,却死活不认他们是蒋家子孙。蒋介石自己三妻四妾,当年对非亲生的蒋纬国也大方认下,怎么到了蒋经国这俩孩子这儿,就翻脸不认人了?是章亚若“品行不端”让蒋家丢了面子?还是蒋经国日记里那句“非我子”的记载藏着啥秘
蒋家两代人有个怪事儿:给章亚若的两个儿子掏了一辈子抚养费,却死活不认他们是蒋家子孙。
蒋介石自己三妻四妾,当年对非亲生的蒋纬国也大方认下,怎么到了蒋经国这俩孩子这儿,就翻脸不认人了?
是章亚若“品行不端”让蒋家丢了面子?还是蒋经国日记里那句“非我子”的记载藏着啥秘密?又或者是蒋介石为了保蒋经国的“太子”形象,故意掐断这段血脉?
本期就结合史料和人性,扒开这段历史迷雾。
1939年,蒋经国在江西赣南当专员,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章亚若当时在公署里当秘书,因为长得漂亮,又读过书,很快就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
两个人经常接触,一来二去就好上了,不过章亚若可不是只有蒋经国一个男人,她在认识蒋经国之前,就跟好几个国民党官员走得近,这点在当时的官场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蒋经国那时候刚到赣南,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章亚若又特别会来事,把他照顾得很周到,所以蒋经国也就不管那么多了,两个人偷偷摸摸谈起了恋爱。
其实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不牢靠,章亚若这边跟谁都暧昧不清,蒋经国又是蒋委员长的儿子,身份摆在那儿,他们这种见不得光的感情,注定要惹出麻烦。
章亚若自己可能也没多想,觉得跟着蒋经国就能改变命运,却没意识到,权力这东西,能给人甜头,也能让人万劫不复。
1942年夏天,章亚若在桂林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取名孝严、孝慈,可没过多久就突然病倒,医院说是得了疟疾,发着高烧说胡话,没几天就咽了气。
但当时桂林城里就有传言,说她是被人下了毒,毕竟她跟蒋经国的关系早就传开了,蒋介石一直觉得她“品行不端”,怕坏了蒋经国的名声。
章亚若死了,蒋经国蹲在医院走廊里,一边是刚没了娘的两个小婴儿,一边是父亲从重庆发来的电报,骂她“自甘堕落”,让他“好自为之”。
丧妻(指当时的妻子蒋方良)的事刚过没多久,又撞上这摊子,蒋经国被两座山压着,看那两个孩子的眼神也慢慢冷了,后来干脆让人把孩子送回江西乡下,自己躲回了重庆。
孩子被送回江西乡下后,外面就开始传闲话,说章亚若生前跟好几个男人不清不楚,这俩孩子指不定是谁的种。
蒋经国本来心里就堵,父亲又总拿章亚若“品行不端”说事,有人再在他耳边添几句“那女人名声那么差,孩子血统怕是靠不住”,他心里那点对章亚若的旧情,慢慢就被猜忌啃没了。
后来他在日记里偷偷写下“孝严孝慈非我子”,一笔一划跟刻字似的,像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不是我不认,是本来就不是我的。
其实他心里未必真信,可流言这东西,听多了跟真的一样,时间一长,连血脉都好像被那几句闲话蛀空了,再提起这俩孩子,只剩“章氏后人”四个字。
蒋介石对这俩孩子的态度更直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认。他心里清楚,蒋经国是国民党钦定的接班人,要是传出跟"品行不端"的女人有私生子,这"正统继承人"的形象还怎么立得住?
所以他不止一次敲打蒋经国,让他"顾全大局",甚至私下让人交代下去,对外只许提"章氏兄弟",绝口不能提"蒋"字。
当年他对蒋纬国这个"义子"都能大方承认,为啥偏偏对亲孙子这么狠?说到底,蒋纬国的存在不影响蒋经国的地位,可章氏兄弟不一样,他们是蒋经国"私生活不检点"的铁证,是可能动摇继承人根基的"定时炸弹"。
在权力的棋盘上,血缘亲情从来都是棋子,什么时候该留,什么时候该弃,全看对棋局有没有用。
蒋经国的三儿子蒋孝勇是蒋家唯一认亲的人。
1988年蒋经国去世,灵堂里蒋家子孙按规矩排着队,蒋孝勇却突然走到角落,把一直远远站着的蒋孝严、蒋孝慈拉了过来,穿过家族长辈投来的冷脸,径直走到冰棺前。
"这是我大哥二哥,该给爸爸磕个头。"他没等旁人说话,亲手拉开冰棺的玻璃罩,让兄弟俩对着父亲的遗容叩拜。
有家族老人想上前拦,被他用眼色顶了回去。
他知道父亲日记里的那句"非我子"写了多少年,也知道这对兄弟顶着"章氏后人"的名字活得多难,或许就是想替父亲还一份迟到四十年的愧疚——在满是权力算计的蒋家,他这点"叛逆",倒成了难得的温情。
如今蒋孝严兄弟已年过八旬,还顶着“章氏后人”的身份在台湾政坛做事,蒋家宗祠的牌位上,从当年到现在,始终没有“蒋孝严”“蒋孝慈”这两个名字,好像这对兄弟从来没存在过。
有人说就是为了面子,有人说真是血统有问题,其实都太简单了——蒋介石那会儿要保蒋经国的继承人形象,不认是必须的;蒋经国自己被流言闹得心里发毛,日记里写“非我子”骗自己;章亚若呢,乱世里想靠男人往上爬,结果把命都搭进去了,这些缠在一起,才成了现在这团解不开的乱麻。
说到底,那会儿民国上流社会天天讲礼教,背后全是这些烂事,权力能让大家都闭嘴,可被扭歪了的人心,再怎么遮也盖不住。
来源: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