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这么多年了,我从未想过会在这种情况下再见到你。”张政委的声音微微颤抖。
屋内的空气凝固了,母亲的目光像是穿越了二十年的时光。
“我每天都能感受到你的存在”她低语道,手中的茶杯不停颤抖。
李国伟站在门口,看着这两个最亲近的人,心中升起无数疑问。
“你们认识?”他困惑地问道,目光在两人之间徘徊。
张政委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比认识更深,却又不及认识那么简单。”
饭桌上,三人的碗筷相碰,发出清脆而尴尬的声响。
酒过三巡,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冲刷着三人的心房...
01
一九九三年的夏天,骄阳似火,整个华北平原被炙烤得滚烫。
李国伟站在军营的操场上,背脊挺直,目光如炬,他的脸庞被烈日晒得黝黑,眉宇间透着倔强与刚毅。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站在队列中的李国伟心情异常复杂。
他穿着精心熨烫的军装,胸前的三等功臂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是点燃了一团灼热的火焰。
“李国伟同志,因在抗洪救灾行动中表现突出,不顾个人安危,成功救出落水母女,荣立三等功一次!”连长洪亮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
掌声雷动,战友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敬佩与羡慕。
李国伟站得笔直,目视前方,嘴角却没有任何喜悦的弧度。
他的思绪飘向了千里之外的家乡,那个他已经两年未曾踏足的贫瘠黄土地,那个孤独生活着的母亲。
“要是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就好了。”他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稍息!向右看齐!”随着口令声,队列解散,战友们纷纷围上来,拍着他的肩膀表示祝贺。
“国伟,你小子有出息了!”老乡刘明笑着说道。
“听说你跳进那么湍急的水里,不怕死啊?”另一个战友打趣道。
李国伟咧嘴笑了笑:“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就看见那对母女被洪水冲走了,本能反应罢了。”
其实他没有告诉战友们,当他看到那个紧紧抱着孩子的母亲在水中挣扎时,他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那个同样坚韧而温柔的女人,多年来独自一人拉扯他长大,从未喊过一声苦。
“李国伟同志,请到政委办公室一趟。”广播里突然传来通知,打断了战友们的庆祝。
“哟,被首长点名了,赶紧去吧!”刘明推了他一把,眨眨眼。
李国伟整理了一下军装,大步流星地朝政委办公室走去。
一路上,他在想这次立功会不会有什么奖励,也许是个立功证书,也许是个奖章,他可以带回去给妈妈看,让她知道儿子在部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办公室门口,李国伟深吸一口气,抬手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沉稳的声音。
李国伟推门进入,立正敬礼:“报告政委,李国伟前来报到!”
张国强政委正坐在办公桌后面,翻看着一份文件。
他四十六岁的面庞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角的皱纹像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深邃而有故事。
“进来吧,国伟,不用那么拘束。”张政委抬头,微笑着示意他坐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照在张政委略显疲惫的脸上,给他增添了几分温和的气息。
李国伟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挺直腰背。
“李国伟同志,这次你的英勇表现,全连都为你感到骄傲。”张政委放下手中的文件,语气诚恳。
“谢谢政委关心,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李国伟谦虚地回答,眼神坚定。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水流湍急,水位还在上涨,那对母女被困在一棵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树上。”张政委回忆着报告上的描述。
“是的,当时河水已经漫过了堤坝,树根随时可能被冲断。”李国伟简短地回答。
张政委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李国伟:“你知道当时的风险有多大吗?”
“知道,政委。”李国伟低下头,“但我当时只想着一定要把她们救出来。”
“你游过去,把孩子先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冒险回去救那位母亲,即使自己也差点被冲走。”张政委转过身,目光中充满赞许,“这种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我们部队的优良传统。”
李国伟感到一阵温暖,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每当他做对了什么事,母亲总会用那种温柔而自豪的眼神看着他。
“报告政委,那天如果不是战友们及时搭建救生索,我也无法安全把那位母亲带回岸边。”李国伟诚实地说道。
张政委笑了:“这正是团队精神的体现。”他走回办公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我已经向上级申请了,批准你休假探亲十五天。”
听到这个消息,李国伟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黯淡下来:“政委,现在正是抗洪的关键时期,我...”
“正因为是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张政委打断他,“况且,你已经两年没回家了,你母亲一定很想你。”
02
李国伟眼圈微微发红,他确实很想家,很想念那个黄土高坡上的小院,很想念母亲做的饭菜,更想念母亲那双布满老茧却依然温暖的手。
“谢谢政委,我妈一个人在家,确实很惦记她。”李国伟声音有些哽咽。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只有电风扇转动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张政委来到窗前,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寻找什么:“你是哪里人来着?我记得你入伍档案上写的是陕西。”
“是的,政委,我家在陕北一个叫石岩村的小山村。”李国伟回答,语气中带着对家乡的眷恋。
“石岩村?”张政委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转身看向李国伟,“哪个县?”
李国伟被政委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愣了一下才回答:“延安县西边,离县城有四十多里地,是个很偏僻的小村子。”
张政委的眼睛亮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复杂:“真是巧了,我也是延安人,虽然不是同一个村,但也相距不远。”
“政委也是陕北人?”李国伟惊讶地问,他在部队两年,从未听政委提起过自己的家乡。
“是啊,我十八岁那年参军,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张政委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这些年一直忙于部队工作,很少回去。”
李国伟突然觉得和政委更亲近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这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让他倍感温暖。
“政委,您老家是延安哪个村?”
“苍龙岭村,在县城东边,离你们石岩村应该有六七十里地。”张政委回忆道,“不过我十六岁那年去了县城读书,在县一中住校,后来直接从那里参军了。”
“我听说县一中是咱们县最好的学校,政委您从小就优秀啊!”李国伟由衷地赞叹道。
张政委笑了笑,摆摆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办公室里又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李国伟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道:“政委,如果您有时间,不如和我一起回去看看?既然我们是老乡,可以同行。”
这个提议让张政委愣住了,他站在窗前,阳光在他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似乎在经历着某种内心的挣扎。
“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去看看了。”张政委低声说,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政委,我知道这个请求有些冒昧,但我妈要是知道我和首长一起回去,她一定会特别高兴。”李国伟继续说道,眼中充满期待。
张政委沉思片刻,转身走回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似乎下定了决心:“好吧,我这些年休假不多,正好也可以回去看看家乡的变化。”
李国伟没想到政委会答应,一时有些受宠若惊:“真的吗,政委?那太好了!”
“就这么定了,后天出发,你先去准备一下吧。”张政委微笑着点点头。
李国伟立正敬礼,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步伐轻快,心情愉悦。
房门关上后,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静谧。
张国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军营的景象,但他的思绪却早已飘向了遥远的黄土高原。
二十多年了,他从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重返故土。
两天后的清晨,繁星未消,军营里的警报声准时响起。
李国伟早已收拾妥当,背着一个不大的行囊,在宿舍门口向战友们告别。
离别的场景总是温情而感人,战友们的手拍在他的肩膀上,力度刚好传达着深厚的情谊。
“国伟,听说政委也一起去?”刘明好奇地问。
“是啊,原来政委也是延安人,这次正好一起回去看看。”李国伟笑着回答。
“那你可有福了,和首长同行,待遇肯定不一样。”战友们打趣道。
03
李国伟摇摇头:“政委平时一直很关心咱们,这次一起回去,我正好可以尽地主之谊。”
清晨六点,李国伟来到了营区门口,张政委已经在那里等候。
他没有穿军装,而是一身简朴的便装,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只有那挺拔的身姿和沉稳的气质才能看出他的军人身份。
“政委,早上好!”李国伟小跑过去,立正敬礼。
“别那么拘束,现在是休假期间,不用那么多规矩。”张政委笑着说,“上车吧,我已经安排好了,先坐军车到市里,然后转乘火车。”
一辆军用吉普车已经在门口等候,李国伟和张政委上了车,向着城市的方向驶去。
车窗外的景色从军营的严肃有序逐渐变为城市的繁华热闹。
李国伟很少有机会进城,他好奇地看着窗外高楼大厦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心里忍不住将这一切与家乡的景象对比。
“政委,城市里的变化真大啊,比我两年前入伍时还要繁华。”李国伟感叹道。
张政委点点头:“是啊,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发展很快,但我想西部山区的变化可能就没这么大了。”
“我们村确实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通电了,有些人家买了电视机。”李国伟说起家乡,语气中既有眷恋又有些无奈。
张政委看了他一眼:“你家里有电视机吗?”
“没有,我妈说等我退伍回家再买,说是要给我一个惊喜。”李国伟笑着说,眼中满是对母亲的爱意。
张政委默默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车子在火车站停下,两人买了票,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这是一趟漫长的旅程,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需要近三十个小时的车程。
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风景如同倒退的画卷,从现代化的城市逐渐变为广袤的田野。
他们的硬卧车厢里,除了他们还有四个其他旅客,气氛有些拥挤但还算融洽。
“政委,您吃点水果吧。”李国伟从背包里拿出几个苹果,递给张政委一个。
“谢谢。”张政委接过苹果,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若有所思。
列车上的广播开始播放午餐供应的通知,车厢里的人们纷纷走动起来。
“政委,我去餐车买点吃的,您想吃什么?”李国伟站起身问道。
“随便买点就行,不用太讲究。”张政委笑着摆摆手。
李国伟离开后,车厢里安静了下来,只有火车轮子与铁轨碰撞的声音不断传来。
张国强坐在窗边,目光穿过玻璃,投向遥远的地方。
二十多年前,他也是坐着这样的列车,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军旅生涯的征程。
那时的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却也带着一份难以言说的遗憾与不舍。
人生啊,就像这列火车,永远向前,无法掉头,无法重来。
李国伟很快回来了,手里拿着两盒盒饭和一些小零食。
“政委,您尝尝,这个鸡蛋饼挺好吃的。”他热情地招呼着张政委。
两人就这样,在摇晃的火车上,分享着简单的午餐。
饭后,李国伟收拾好餐盒,重新坐回张政委对面的座位上。
“政委,您是什么时候离开家乡的?”李国伟好奇地问道。
张国强眼神微动,仿佛被触动了某处回忆:“一九七零年,那时我刚满十八岁,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
“那您已经二十多年没回家了?”李国伟惊讶地问。
“中间回去过几次,但都是短暂停留,最近这十年确实没回去过了。”张政委的语气中带着些许遗憾。
他没有告诉李国伟,每一次回乡探亲,他都刻意避开了某些地方,某些人,生怕触碰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
“您家里还有亲人吗?”李国伟接着问。
“父母早年去世了,我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所以这些年也就没什么牵挂。”张政委平静地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李国伟点点头,感同身受:“我爸去世得早,我五岁时就走了,我没什么印象了,家里就剩我妈一个人。”
“你父亲是怎么去世的?”张政委语气平静地问道,但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关切。
“听我妈说,我五岁那年,爸爸在山上砍柴,不小心从悬崖上摔下来了。”李国伟眼中闪过一丝哀伤,“我记得那天下着大雨,很多村民去找他,最后把他抬回来的时候,全村人都哭了。”
04
张政委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消化这个信息:“你母亲一个人把你拉扯大,很不容易。”
“是啊,我妈吃了太多苦了。”李国伟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心疼,“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我妈一个人种地、做工,什么活都干。为了供我读书,她连饭都舍不得多吃一口。”
“村里人没有说闲话吗?一个寡妇带孩子...”张政委的问题看似随意,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李国伟摇摇头,语气坚定:“我妈为人正直,村里人都挺敬重她的,从来没人敢说三道四。再说了,我们村里的男人常年出去打工,留守的妇女小孩老人多,大家都互相照应。”
张政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嘴角露出一丝难以解读的微笑。
列车在轨道上奔驰,载着他们向西北方向前行,穿过华北平原,越过太行山脉,一路向着黄土高原而去。
窗外的风景从繁华的城市,到广袤的平原,再到起伏的山峦,渐渐变得荒凉而壮阔。
色彩也从绿意盎然变为黄褐一片,那是黄土高原特有的颜色,苍凉而深沉。
夜幕降临,车厢里的灯光亮起,为这段旅程增添了几分温馨。
“政委,您结婚了吗?”李国伟突然问道,随即又有些后悔自己的冒昧,“抱歉,政委,我不该问这么私人的问题。”
张政委笑了笑,摆摆手:“没关系,我们是老乡,又一起出来旅行,聊聊天很正常。我没有结婚,这辈子都奉献给了部队。”
李国伟有些惊讶:“政委这么优秀,肯定有很多人追求吧?”
“年轻时也有过一段感情,但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张政委的声音低沉下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往事的痕迹。
“为什么呢?”李国伟忍不住追问,随即又觉得自己太冒昧了,“对不起,政委,我不该问这么多。”
张政委沉默了一会儿,轻叹一声:“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把人推向不同的方向。”
他的目光穿过车窗,投向漆黑的夜空,那里繁星点点,如同遥远的记忆碎片。
“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当初做出不同的选择,人生会不会完全不同。”张政委的声音变得有些飘渺,仿佛不是在和李国伟对话,而是在自言自语。
李国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妈也常说,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张政委,他转过头,看着李国伟,若有所思:“你妈是个通透的人。”
车厢里安静下来,只有火车运行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列车继续向西行驶,穿过山川,跨过河流,载着他们一路向前。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车窗洒进车厢,李国伟从梦中醒来,发现张政委已经起床,正站在走廊上看风景。
“政委,早上好。”李国伟揉了揉眼睛,打招呼道。
张政委转身,笑着点点头:“早上好,睡得还好吗?”
“还行,就是火车上睡觉不太习惯。”李国伟下床,整理了一下衣服。
“已经进入陕西境内了,再有几个小时就能到西安。”张政委指着窗外说道。
窗外的景色已经完全变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渐渐展现在眼前,沟壑纵横,层层叠叠的黄土梁和沟谷像是大地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看到这景色,就知道快到家了。”李国伟感慨道,眼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
两人简单洗漱后,一起去餐车吃了早餐。
“政委,从西安到延安还需要倒车,可能要晚上才能到。”李国伟说道。
“没关系,反正已经休假了,不急这一天。”张政委微笑着回应。
列车继续前行,穿过关中平原,进入陕北地区。
窗外的景色愈发苍凉,黄土高原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远处,一座座黄土梁起伏如波,沟壑纵横如刀削斧劈,偶尔可以看到零星分布的村庄,房屋依山而建,与大地融为一体。
“这才是真正的黄土高原啊。”张政委感慨道,眼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情。
“是啊,虽然贫瘠,但这里养育了我们。”李国伟应和道。
火车在中午时分到达了西安站,两人下车后,在站前广场上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然后转乘开往延安的长途汽车。
汽车比火车要颠簸得多,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北行驶。
05
窗外的景色更加壮丽而荒凉,层层叠叠的黄土梁,深深浅浅的沟壑,偶尔点缀着几处绿洲般的村庄。
天色渐晚,太阳西沉,落日的余晖洒在黄土高原上,将整个大地染成了金色。
“再过两个小时就到延安了。”李国伟看了看手表说道。
张政委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心情越发复杂。
二十多年了,他即将重返故乡,重新踏上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他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也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情景,但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和紧张。
汽车继续前行,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翻越一座又一座山梁。
终于,在夜幕降临时,汽车驶入了延安城。
延安,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城市,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依然保留着黄土高原特有的风貌。
“政委,我们先在县城住一晚吧,明天一早再去我们村。”李国伟建议道。
张政委点点头:“好的,我来安排住宿。”
他们在县城中心的一家小旅馆住下,简单的双人间,条件虽然不好,但已经比村里要强很多。
晚饭是在旅馆旁边的一家小面馆解决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让两人的疲惫一扫而空。
“政委,明天我们要租车去石岩村,从县城到我们村有四十多里路,没有公共汽车。”李国伟说道。
“嗯,明天我来安排。”张政委喝了一口面汤,回味着家乡的味道,“这臊子面的味道,二十多年没变。”
“是啊,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妈妈做的臊子面,每次上集市,妈妈都会带我来县城吃一碗正宗的。”李国伟回忆道,眼中满是温情。
吃完饭,两人回到旅馆,各自洗漱后,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洗。
两人在县城简单吃过早餐后,张政委租了一辆吉普车,向着石岩村出发。
从县城到石岩村的路并不好走,大部分是土路,崎岖不平,汽车颠簸着前行,扬起漫天黄尘。
“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不大啊。”张政委看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景色,感叹道。
窗外的黄土地一望无际,偶尔能看到一些农民在田里劳作的身影。
“是啊,我们这儿太偏了,发展得慢。前两年才通了电,还是那种时断时续的。”李国伟点点头,语气中有些无奈。
随着汽车的前进,黄土高坡逐渐出现在视野中,远处的山峦起伏,如同一幅古老的水墨画。
太阳西斜,余晖洒在黄土地上,给这片贫瘠的土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快到了,前面那个小山包后面就是我们村。”李国伟指着前方说道,眼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二十多个小时的旅途,终于要接近终点,回家的喜悦让李国伟的语气都变得轻快起来。
张政委的心跳突然加快,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期待涌上心头。
他握紧了方向盘,努力保持镇定,但内心深处,却翻涌着无数复杂的情感。
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也许是因为即将重返故土,也许是因为对未知的期待。
“过了这个山包就能看到村子了。”李国伟激动地说道。
汽车爬上小山包,在山顶短暂停留,然后缓缓下行。
从这个高处,可以俯瞰整个石岩村。
村子坐落在山脚下,依山而建,数十户农家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炊烟袅袅升起,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到了,就是这里。”李国伟兴奋地说,指着山下的村庄。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下行,最终停在了村口的小路边。
李国伟和张政委下了车,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景象。
这是一个典型的陕北小山村,房屋多为土坯结构,黄土墙,平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村里的小路是用石头铺就的,走在上面发出哒哒的声响。
“政委,我家就在村子中间那户,屋顶上有个烟囱的。”李国伟指给张政委看,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张政委点点头,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跟着李国伟向村子走去。
村里十分安静,只有几只鸡在院子里散步,几个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有陌生人进村,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06
几个放学回家的孩子好奇地看着他们,特别是身着军装的李国伟,眼中充满了崇拜和好奇。
“国伟回来啦!”一个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认出了李国伟,高声喊道。
“王大爷好!”李国伟热情地打招呼,脸上洋溢着回家的喜悦。
“当兵回来了?看你这一身军装,精神啊!”老人笑着说,目光中满是赞许。
“休假探亲,这是我们政委,也是咱们延安人。”李国伟骄傲地介绍道。
张政委礼貌地向老人点头致意,努力掩饰着内心的波动。
“首长好啊!欢迎来我们石岩村!”老人热情地招呼道。
随着他们的前行,越来越多的村民认出了李国伟,纷纷出来打招呼。
“国伟回来了?长高了不少啊!”
“这不是小李家的娃吗?当兵回来了?”
“小伟,给你妈捎个信,说你回来了,她在地里干活呢!”
李国伟一一回应,脸上洋溢着回家的喜悦,时不时向村民们介绍身边的张政委。
张政委走在他身边,感受着村民们的热情,心中却不知为何越发紧张。
终于,他们来到了李国伟家门前。
这是一座普通的陕北农家院落,土墙瓦房,院子不大但很整洁,里面种着几棵果树,还养着几只鸡。
院墙上爬满了葡萄藤,藤上挂着一串串尚未成熟的葡萄,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李国伟推开半掩的院门,深吸一口气,眼中满是对家的眷恋。
“妈!我回来了!”他站在院子里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张政委站在院门口,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不安。
屋内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
一个中年妇女出现在门口,看到李国伟时,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她身材不高,面容清秀,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依然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
“国伟!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王秀芳快步走向儿子,脸上满是惊喜和关切。
李国伟上前拥抱了母亲,高大的身躯几乎把母亲整个包裹起来:“给您个惊喜!我立了功,部队批准我回来探亲。”
“真的啊?太好了!”王秀芳拍着儿子的肩膀,脸上满是自豪,“我儿子有出息了!”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了站在院门口的张政委,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她的表情从惊喜变为惊愕,然后是不敢置信。
张国强也愣住了,他的目光与王秀芳相遇。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几乎不受控制地从喉咙里挤出:“怎么会是你!”张政委失声道,脸上写满了震惊。
王秀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身体微微颤抖,眼中闪过无数复杂的情绪。
李国伟困惑地看着两人:“妈,政委,你们认识?”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院子里的老母鸡偶尔发出的咯咯声。
张国强和王秀芳都没有说话,只是互相凝视着,目光中包含着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
“小伟,这位是...”王秀芳终于开口,声音有些颤抖。
“这是我们政委,张国强政委。”李国伟介绍道,“政委也是延安人,正好休假,就和我一起回来看看。”
“张...政委...”王秀芳念出这个名字,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张国强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秀芳...好久不见。”
李国伟瞪大了眼睛:“你们真的认识?”
王秀芳看了儿子一眼,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是啊,老相识了...快请进屋坐吧,外面热。”
李国伟虽然感到困惑,但也没有多问,引着张政委进了屋。
农家的房子简朴而整洁,土炕上铺着干净的褥子,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
张国强的目光被其中一张黑白照片吸引——照片上是年轻时的王秀芳,站在一棵大树下,笑容灿烂如花。
“坐吧,我去做饭。”王秀芳说道,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
“妈,我来帮您。”李国伟说着就要跟去厨房。
“不用,你陪张政委说话。”王秀芳摆摆手,快步走进了厨房。
屋内只剩下李国伟和张政委两人,气氛有些尴尬。
“政委,您和我妈是怎么认识的?”李国伟忍不住问道。
张国强犹豫了一下:“我们...是小时候的邻居。”
“真的吗?我怎么从来没听我妈提起过您?”
“那时候我们还小,后来我参军离开了家乡,就没怎么联系了。”张政委的回答明显有些敷衍。
07
李国伟虽然觉得有些蹊跷,但也没有继续追问。
厨房里,王秀芳的手不停地颤抖,她靠在灶台上,深深地吸了几口气,试图平复自己剧烈跳动的心脏。
二十年了,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他,没想到他竟然和儿子一起回来了。
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是儿子口中常常提到的那位敬爱的政委。
命运的捉弄让她既想笑又想哭。
她捂住嘴,强忍着不让自己发出声音,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晚饭很丰盛,王秀芳准备了几道家常菜,还特意蒸了馒头。
三人坐在方桌旁,气氛有些凝重。
“张政委,尝尝我妈做的菜,可好吃了。”李国伟打破沉默。
张国强夹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很好吃,和以前的味道一样。”
这句话让王秀芳的手又是一抖,碗差点掉在地上。
“妈,您怎么了?”李国伟关切地问。
“没事,有些累了。”王秀芳勉强笑了笑。
张国强看着她,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秀芳,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还行,日子一天天过,能有什么大变化。”王秀芳低头吃饭,避开他的目光。
“国伟说他父亲早逝,你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很不容易。”
提到这个话题,王秀芳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命该如此,没什么。”
李国伟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感激:“妈为了我吃了太多苦,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告诉您,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王秀芳摸了摸儿子的头:“傻孩子,你能平安健康就是妈最大的心愿。”
张国强看着母子二人,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和感伤。
饭后,李国伟主动收拾碗筷去厨房洗碗,留下张国强和王秀芳两人在堂屋。
两人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张国强先开口:“秀芳,我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你。”
王秀芳看了他一眼:“我也没想到。”
“你儿子很优秀,这次救人立功,表现非常勇敢。”
“谢谢,他一直很听话,从小就懂事。”王秀芳的嘴角泛起一丝自豪的笑容。
张国强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他父亲...真的是意外去世的吗?”
王秀芳身体一震,锐利的目光射向张国强:“当然是真的,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我只是...关心你。”张国强叹了口气。
“二十年了,张国强,已经过去二十年了。”王秀芳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我知道,但我从未忘记过你。”
“够了!”王秀芳突然提高了声音,随即又压低,“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重要的是国伟。”
张国强沉默了片刻,点点头:“你说得对,国伟是个好孩子。”
厨房里,李国伟洗完碗筷,正准备回堂屋,却听到了母亲和政委的对话。
他停下脚步,站在厨房门口,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隐约感觉到,母亲和政委之间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而这个过往可能与自己有关。
夜深了,村子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张国强被安排在了堂屋的客床上,李国伟和母亲睡在里屋的炕上。
张国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二十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个炎热的夏天,那个在树下笑靥如花的姑娘,那个被迫分离的痛苦夜晚...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里屋,李国伟也睡不着,他悄悄问道:“妈,您和张政委到底是什么关系?”
王秀芳侧躺着,背对着儿子:“睡吧,明天再说。”
“妈,我感觉您有心事。”
“没有,只是突然见到老乡,有些感慨罢了。”王秀芳的声音平静而疲惫。
李国伟知道母亲不想多说,也就不再追问,但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
夜深人静,王秀芳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回忆着那段被深埋的往事。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为这个普通的农家带来了温暖。
李国伟早早起床,发现母亲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
张政委也已经起来,正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山峦。
“政委,早啊!”李国伟打招呼道。
张国强回过神来:“早,睡得好吗?”
“还行,就是有点不习惯,在部队睡惯了。”
王秀芳从厨房走出来:“早饭好了,进来吃吧。”
三人围坐在桌旁,吃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和馍馍。
“秀芳,你这手艺还是这么好。”张国强由衷地赞叹道。
王秀芳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回应。
08
李国伟看了看两人,决定打破这种奇怪的气氛:“妈,今天我想带政委去村子里转转,看看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好啊,正好我今天要下地干活,你们去吧。”王秀芳似乎松了一口气。
吃过早饭,李国伟和张政委离开了家,向村子深处走去。
村子不大,沿着山势建造的几十户人家,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只有村委会和小学是砖瓦结构。
“这就是我上小学的地方。”李国伟指着一栋有些破旧的校舍说道。
张国强看着这所简陋的小学,想象着年幼的李国伟在这里读书的情景。
“我小时候也在村里的小学读书,虽然不是这个村,但环境差不多。”张政委说道。
“政委,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李国伟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张政委。
张国强心里一紧:“什么问题?”
“您和我妈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张政委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国伟,有些事情,可能需要你妈亲自告诉你。”
“所以真的有事?”李国伟追问道。
“我们先走走吧,等时机成熟,一切自然会明朗的。”张政委没有正面回答。
他们继续在村子里漫步,遇到的村民都热情地和李国伟打招呼,对穿着军装的张政委也充满了敬意。
中午时分,他们回到了李家。
王秀芳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洗好的衣服,看到他们回来,点头示意。
“妈,中午吃什么?我来帮您做。”李国伟问道。
“已经做好了,就在锅里温着呢。”王秀芳回答。
午饭时,三人都没怎么说话,只是各自低头吃饭。
饭后,李国伟提议去村后的山上看看,张政委欣然同意。
王秀芳依旧留在家中,说是要整理些东西。
两人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很快就到了半山腰。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石岩村,远处的黄土高原起伏连绵,景色壮观。
“这里的风景真美。”张政委感叹道。
李国伟点点头:“小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来这儿玩,每次妈都担心得不行。”
提到王秀芳,两人又陷入了沉默。
最终,李国伟鼓起勇气,直接问道:“政委,您是不是认识我父亲?”
张政委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我总觉得您和我妈之间有什么秘密,而这个秘密可能和我父亲有关。”李国伟直视着张政委的眼睛。
张国强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远处:“国伟,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
“什么意思?”
“我是说,这些事应该由你妈来告诉你,而不是我。”
李国伟思考了片刻,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会直接问我妈。”
两人在山上待到黄昏才下山,回到家时,王秀芳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饭桌上,李国伟突然开口:“妈,我想知道关于我父亲的事。”
王秀芳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怎么突然问这个?”
“我长这么大,您几乎没怎么提过他,我连他的样子都记不清了。”
王秀芳看了张政委一眼,后者低头喝着碗里的汤,没有抬头。
“你父亲是个好人,只是命不好,走得早。”王秀芳简短地说道。
“就这些?”李国伟明显不满意这个回答。
“国伟,别为难你妈了。”张政委终于开口。
王秀芳深吸一口气,放下筷子:“国伟,有些事情,妈一直没有告诉你,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李国伟和张政委都屏住呼吸,等待着她的下文。
“你父亲...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人。”王秀芳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什么意思?”李国伟惊讶地问。
“你一直以为的父亲,其实是我后来嫁的丈夫,但他不是你的亲生父亲。”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李国伟说不出话来。
“那我的亲生父亲是谁?”半晌,李国伟艰难地问道。
王秀芳看了张政委一眼,后者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国伟,你的亲生父亲...”王秀芳的声音哽咽了,她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你的亲生父亲是个军人,在你出生前就离开了。”
李国伟的目光立刻转向张政委,后者的脸色变得苍白。
“是您吗?”李国伟直接问道。
屋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在回响。
张国强终于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和挣扎:“国伟,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那是怎样?”李国伟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秀芳打断了他们:“国伟,张政委不是你的亲生父亲。”
09
李国伟松了一口气,又感到一丝莫名的失落。
“那您和张政委是什么关系?”
王秀芳看了张政委一眼,后者点点头,示意她说出真相。
“二十多年前,我和张政委确实相爱过。”王秀芳缓缓道出了埋藏多年的秘密。
“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他刚参军不久,我在县城的国营商店工作。”
“我们相爱了,但那时候条件艰苦,他刚进部队,前途未卜,我家里又催得紧。”
“后来,他被调往边远地区,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再后来,我被家里安排嫁给了你以为的父亲,那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婚后不久,我就怀上了你,你不是张政委的孩子,也不是我后来丈夫的孩子。”
李国伟震惊地看着母亲:“那我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
王秀芳的眼中流下了泪水:“你的亲生父亲是我在县城工作时认识的一个人,他已经有家室,我们...一时糊涂。”
“后来我发现怀孕了,但他已经调走了,我也联系不上。”
“我丈夫知道我怀孕的事,但他很宽容,愿意接纳我和腹中的孩子。”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把他当作你的父亲,因为在我心里,他就是。”
李国伟听完这个故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张政委沉默良久,终于开口:“秀芳,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告诉你什么?”王秀芳苦笑道,“你已经离开了,我又能怎么办?”
“如果我知道,我会回来娶你的,不管发生了什么。”张政委的声音中充满了痛苦和遗憾。
“已经晚了,一切都晚了。”王秀芳擦去眼泪,勉强笑了笑,“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有了国伟。”
李国伟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心中既震惊又心疼。
他从未想过,母亲年轻时竟然经历了这样曲折的感情,而自己的身世也如此复杂。
“妈,不管怎样,您永远是我最敬爱的人。”李国伟握住母亲的手,坚定地说。
王秀芳抚摸着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慈爱:“妈知道,妈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
张政委看着母子二人,心中百感交集。
他来到这里,本想重温故土情,没想到揭开了这样一段尘封的往事。
夜深了,李国伟躺在炕上,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那个自己一直以为是父亲的人,虽然记忆模糊,但那个朴实的背影一直在他心中。
那个男人明知自己不是亲生的,却依然视如己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份爱,比血缘更深厚,比亲情更伟大。
翌日清晨,李国伟起床后发现张政委已经收拾好了行装。
“政委,您这是...?”
“我想我应该回去了,部队还有事情需要处理。”张政委平静地说。
李国伟点点头,虽有不舍,但也理解政委的决定。
王秀芳从厨房出来,看到张政委的行装,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这么快就要走?”
“是啊,不能离开部队太久。”张政委看着她,眼中有太多想说的话。
“我送您到村口吧。”王秀芳说。
三人一起走到村口,等待前一天约好的吉普车。
车子还没到,三人站在路边,气氛有些沉默。
“秀芳,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张政委终于打破沉默。
“还行,有国伟陪着,日子也不算太苦。”王秀芳微笑着看了儿子一眼。
“如果...我是说如果,当年我们没有分开,会怎样?”
王秀芳看着远处的山峦,轻声道:“没有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张政委点点头,目光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李国伟站在一旁,看着这两个人,心中既有感慨,又有些许温暖。
远处,吉普车的引擎声传来,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车来了。”李国伟说道。
张政委拿起行李,看着王秀芳:“秀芳,照顾好自己。”
“你也是。”王秀芳平静地回应。
张政委又转向李国伟:“国伟,好好照顾你妈,有什么困难就找我。”
“谢谢政委,我会的。”李国伟坚定地点头。
吉普车停在他们面前,张政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踏上了车。
车子缓缓启动,扬起一阵黄尘。
张政委透过后窗,看着渐渐远去的母子二人,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王秀芳和李国伟站在原地,目送着吉普车消失在远处的山路上。
“妈,您还爱他吗?”李国伟突然问道。
王秀芳愣了一下,随即摇头笑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早就过去了。”
“如果他没有离开,您会嫁给他吗?”
王秀芳看着儿子,眼中有一丝复杂:“也许会吧,谁知道呢?”
10
两人转身,慢慢走回家。
村子里的生活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李国伟陪着母亲度过了剩下的假期。
他帮母亲干农活,修缮房屋,做了许多平时无法完成的事情。
母子二人很少再提起张政委,仿佛那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李国伟和母亲坐在院子里乘凉,望着满天繁星。
“妈,我明天就要回部队了。”李国伟轻声说道。
“嗯,我知道。”王秀芳点点头,眼中有不舍,却也有理解。
“等我退伍了,就回来陪您,再也不让您一个人了。”
王秀芳笑了:“傻孩子,妈不想拖累你,你有自己的路要走。”
“妈...”
“听妈的话,好好在部队干,将来找个好姑娘,成家立业,妈就满足了。”
李国伟看着母亲坚毅的侧脸,知道她的决心不会改变。
“妈,您后悔过吗?”他突然问道。
“后悔什么?”
“后悔当年的选择,后悔没有等张政委回来。”
王秀芳抬头看着星空,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有了你,我这辈子就不后悔。”
李国伟感动地握住母亲的手,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刻。
第二天,李国伟背起行囊,踏上了返程的路。
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线中。
一个月后,李国伟回到部队,继续他的军旅生涯。
张政委对他依旧亲切,但两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开了那次探亲的话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国伟越来越优秀,很快被提拔为班长。
而在千里之外的石岩村,王秀芳依旧过着她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偶尔,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二十多年前的青春记忆。
照片上,年轻的她和一个穿着军装的青年并肩而立,笑容灿烂。
那是她和张国强唯一的合影,也是她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一年后,李国伟收到了一封来自政委的信。
信中,张政委告诉他,自己申请了转业,准备回到延安老家定居。
“时光荏苒,我已经为部队服务了二十多年,如今是时候回归故土,安度晚年了。”
“希望你不介意我偶尔去看看你母亲,毕竟,我们是老乡,也是老朋友。”
看完信,李国伟会心一笑,提笔回信:“尊敬的张政委,您的决定我完全支持,妈一个人在家确实需要人照顾...”
就这样,在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一段尘封多年的感情,终于有了新的可能。
而李国伟,那个因缘际会成长起来的军人,将继续他的军旅生涯,传承着来自母亲和两位父亲的坚毅与善良。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意外与惊喜,也充满了遗憾与救赎。
正如那天在村口,母亲对他说的那句话:“有了你,我这辈子就不后悔。”
这大概就是爱的最高境界,无怨无悔,只有感恩与祝福。
来源:九申体育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