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当一个业内久负盛名的创意总监宣布参与新合作或品牌时,人们往往会对此抱有极高的期待。毕竟,优秀的创意总监总具备惊艳外界的能力,并将这种创造力延伸到各个领域。但 Patrick Stangbye 是个例外——在他官宣与 ZARA 合作推出新系列跑步服饰后,评
通常,当一个业内久负盛名的创意总监宣布参与新合作或品牌时,人们往往会对此抱有极高的期待。毕竟,优秀的创意总监总具备惊艳外界的能力,并将这种创造力延伸到各个领域。但 Patrick Stangbye 是个例外——在他官宣与 ZARA 合作推出新系列跑步服饰后,评论区里涌现出了不同的声音。
image:IG@patrickstangbye
或许你对 Patrick Stangbye 的名字还不够熟悉,但意大利先锋户外品牌 ROA 肯定不会陌生。在担任 ROA 创意总监的几年里,他始终围绕混合型全地形鞋履展开设计,同时推动品牌向高性能服饰线延展。翻看他宣布卸任创意总监时的那条帖子,能看到评论区铺天盖地的赞誉,几乎一致指向他为品牌奠定框架所做出的贡献。
回溯到 2021 年,Patrick Stangbye 加入 ROA 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品牌基础提炼成一套独特鲜明的设计语言。四年后的今天,当 ROA 已能在高山机能与先锋时尚之间自由切换时,人们很难否认,Patrick Stangbye 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也正是 Patrick Stangbye 在 ROA 展现出极高的制作水准,人们更期待他离开 ROA 后会带来何种表现。至少从大众反馈来看,与 ZARA 的合作并非人们希望看到的,粉丝网友不满的点是:当一个独立品牌的创意总监“下沉”到快时尚品牌,并推出了针对核心玩家的越野跑服饰时,这种感觉像是遭到了“背刺”。
更何况 Patrick Stangbye 曾在回忆自身生涯早期时表达过:他对时尚行业快速的消费节奏感到失望,因此 ROA 每一季仅会推出极少量产品或全新改良的设计版本,而不受潮流和消费驱动。
现在,当代表快时尚的 ZARA 企图从热门的越野跑生活方式中分得席位时,Patrick Stangbye 反倒成为了助推的角色。
Patrick 亲自上身该合作系列 | image:ZARA
除此之外,备受争议的还有 ZARA ATHLETICZ 系列的 Logo。SOAR Running 的创始人 Tim Soar 曾发文怒斥过往 ZARA ATHLETICZ 抄袭其产品设计,并且还列出了几处设计对比,甚至还嘲讽 ZARA 如此之大的时尚品牌竟然不愿意请一个像样的平面设计师。
上面为 SOAR Running 的单品及与 norda 的联名合作,下面则是 ZARA ATHLETICZ 系列单品。| image:IG@tim_soar_london
当这种抄袭言论出现在 Patrick Stangbye 与 ZARA 合作的新系列时,对他显然是不公的。因为 ZARA ATHLETICZ 这个系列在 2021 年就已推出,该系列神似 SOAR Running 的争议早已存在,并非 Patrick Stangbye 不爱惜羽毛、主动选择抄袭的结果。
那这次的合作系列是否存在着抄袭嫌疑呢?或许,Patrick 在其中的角色更像个“纠正者”。以 Tim Soar 指出的那款跑步短裤为例,Patrick 在合作系列里不仅将原本争议性的 Logo 替换为 ZARA ATHLETICZ 的代号字样设计(26 1 18 1,对应 ZARA 四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号),还去掉了原本 SOAR Running 也有的后袋设计,并在侧边加入大面积透气孔来增强区分度。
上面是受争议的跑步短裤,下面为 Patrick Stangbye 的更新设计。| image:ZARA
还有 Patrick Stangbye 所熟悉的鞋类领域,他用一种几乎“直给”的方式给 ZARA ATHLETICZ 上强度——换上 V 底。时尚品牌在产品时尚度上的考量肯定置于前位,而 ZARA ATHLETICZ 要进军越野跑领域的话,性能层面的强化必不可少。
但我们能否期待 Patrick Stangbye 会给 ZARA 带来质的改变?答案注定是 No。ROA 身上那种先锋与冒险的气质,从来不是 ZARA 的定位,因此这个系列在粉丝眼里亮点也不多。Patrick Stangbye 的出现,更像是一次修补,而不是翻篇。某种程度上,他倒是印证了 Tim Soar 的那句嘲讽——ZARA 这回终于请来了一位厉害的设计师,让这个系列看上去至少正在回到正轨。
image:ZARA
在 reddit 上关于该内容的讨论也有些中立的评价:我理解对快时尚的厌恶,但这些高端跑步品牌中有一半是真的更好吗?仅仅因为它们的价格高得多,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更好。还有,那些想要时尚跑步装备但又买不起高端品牌的人怎么办?
但这种想法多少忽略了人们对于价值观的抉择,如今的人们更愿意穿着几千块的登山夹克出现在城市咖啡馆,而非高山小径中。这代表着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改变——我们更认同户外品牌的价值观念,而不仅是过去的时尚奢侈品牌。
即便是奢侈品牌,也难以忽视户外的热度。Bottega Veneta 在前不久就曾推出「Still Peaks」户外服饰系列,虽然第一反应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奢侈品牌与户外运动的联系并非首次。LV 和 Dior 都曾推出过滑雪胶囊系列,而 Gucci 更是直接与 The North Face 联名推出众多户外登山产品。
同样是跨界,但各方粉丝并不会对这种“越界”感到不满。因为奢侈品牌借助高性能面料和运动灵感拓展品牌内涵,而快时尚品牌本质上是提供一个平替,两者所代表的价值观截然不同。
image:timessquare.com.hk
所以从深层原因看,人们对于 Patrick Stangbye 的评判更多是对 ZARA 品牌价值观念上的不满。有人曾用埃弗里特 ·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来剖析这一事件:创意产品在市场上的传播往往先始于“创新者”,他们将创意理念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便会受到“早期采用者”的关注。然后“早期采用者”再将其规模扩大发展,最后吸引“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采用。
而 Patrick 的角色属于其中的“创新者”,他与 ROA 吸引了大量“早期采用者”与“早期大众”,他们视 Patrick 为能给行业带来独树一帜的产品的领军人物。而 ZARA 所面对的往往是占绝大多数的“晚期大众”和“落后者”,问题不在于 ZARA 有没有输出创意,而是当创意被稀释并最终落地到货架上时,往往只剩一个模糊的影子。
Patrick Stangbye 的新品牌 Portal,一个可同时满足骑行、跑步和徒步旅行的户外服饰品牌。| image:IG@_____portal
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快时尚品牌,它们的选择本质上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投射。当原本属于小众的生活方式被主流快时尚席卷时,“原住民”们的愤怒并不难理解。曾经象征独特身份的符号,如今在商场货架上随处可见,这可以说是一种“背刺”,却同时意味着某种层面的主流认可。
但如果愤怒的唯一理由,只是为了维持那份“与众不同”的优越感,那么问题恐怕更多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品牌或设计师。
来源:Steppy潮流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