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在乌鲁木齐红山体育中心体育场,2025年乌鲁木齐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揭幕战现场,水磨沟区代表队(蓝色球衣)正在和天山区代表队(蓝白色球衣)激烈角逐。(记者陈岩摄)
9月13日,在乌鲁木齐红山体育中心体育场,2025年乌鲁木齐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揭幕战现场,水磨沟区代表队(蓝色球衣)正在和天山区代表队(蓝白色球衣)激烈角逐。(记者陈岩摄)
9月13日,在乌鲁木齐红山体育中心体育场,球迷在为球员呐喊助威。(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畅彤 陈彦仿)9月13日,在乌鲁木齐红山体育中心体育场迎来了一场属于市民自己的足球盛事。当9支身着不同颜色队服的运动员列队入场时,看台上响起震耳欲聋的呼喊——乌鲁木齐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乌超”)在这座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体育场正式拉开战幕。
“一直很喜欢‘苏超’的热烈氛围,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乌超’。希望这项赛事越办越好,越来越热闹。”今年51岁的黄淳刚特意从达坂城区赶来观赛。望着场上奔跑的球员,黄淳刚的思绪回到了2003年——那一年红山体育场落成投用,他曾和同伴们一起在这里踢球。二十多年转瞬即逝,而“乌鲁木齐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城市联赛”这个梦想,在今天终于成为现实。
老球迷喊话:“乌超!必看!”
“水区开门红!下一场我们继续加油!”13日上午的比赛中,水磨沟区队取得本届联赛的首场胜利。球员们在场上奋力拼抢,球迷们则通过呐喊、摇旗、击鼓等方式为支持的球队助威。
东侧看台气氛尤为热烈。每当球队发起进攻,鼓声隆隆响起,鼓声后是众多青春洋溢的高校学生,他们高喊“加油”口号,甚至呼喊某些球员的名字,让球员们体验到了“球星”般的礼遇。
足球爱好者帕提古丽·艾买提高举红旗激动地说:“虽然我不会踢球,不能上场,但我的心始终追着足球跑。”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新球迷更好地理解比赛,赛事组委会特别安排了现场解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越位”“角球”等规则,并带动现场气氛。
资深球迷刘建称赞道:“这就是足球该有的样子,‘乌超’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兼顾包容,特别接地气。”
职业球员直呼:“不轻松”
在13日下午达坂城区队对阵经开区(头屯河区)队的比赛中,达坂城区队10号球员、队长米热扎提·艾来提闪转腾挪、带球突破,展现出精湛的球技。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中国足球协会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球员。
从全国5人制足球赛场到家乡的11人制城市联赛,米热扎提·艾来提笑着说:“不轻松,大家都是有备而来,我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达坂城区队主教练阿布都拉·阿布都热西提告诉记者,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达坂城区代表队成员中既有职业球员,还有学生、公司职员、自由职业者等,大家因为梦想聚在一起,彼此支持、共同拼搏,这一刻是战友、是兄弟,更是最亲密的伙伴,这也是足球运动的魅力所在。
直播间热议:“乌鲁木齐今年体育大赛多”
开幕式通过现场视频直播,让足球成为展示乌鲁木齐现代活力之都的又一窗口。
两周前,乌鲁木齐马拉松曾让1.4万名跑者穿越“一城六区”的风景线,如今,“乌超”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座城市的运动热情。与马拉松“坚持到底”的独自奔跑不同,足球更凸显对抗中的团队智慧。
经开区(头屯河区)队球员麦合木提·艾力在赛前认真准备护腿板,他说:“我们赛前进行了充分训练,也准备了战术,现在终于有了正式施展的舞台。”
赛场上激烈角逐,赛场外“谁将是第一”的话题已经引发网友关注及投票。现场小球迷高喊“爸爸加油”,资深球迷讨论射门的最佳时机,年轻人摩拳擦掌计划赛后也去踢一场……
秋日的阳光为红山体育场镀上金边,此时此刻,比赛的胜负已不再重要——更动人的是体育如何再一次凝聚了整座城市的人心。
正如参加完2025乌鲁木齐马拉松、已回到上海的游客林鸣在直播间留言:“乌鲁木齐今年体育大赛多。”
乌鲁木齐市体育局群众和竞技体育科科长谢斌介绍,9支代表队分别来自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及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每支队伍均通过区县选拔或推荐组建,覆盖从社区足球爱好者到民间足球高手的多样群体,充分体现全民参与的特点。参赛队员具有乌鲁木齐户籍或连续在乌工作满一年,以强化“城市专属赛事”的归属感。每队还可报名不超过3名新疆户籍职业球员,在保障赛事专业性与观赏性的同时,为本地职业球员与业余选手提供交流平台。
目前,“乌超”战幕刚刚启幕,自9月13日起,联赛将进行20场赛事,10月19日将迎来决赛。球迷可通过微信搜索“91票务”获取比赛信息。
多说一句
跨越年龄与职业 为热爱而战的乌鲁木齐“超”力量
在乌鲁木齐这座跃动的城市中,一股特殊的“超”力量正悄然生长——它不来自林立的高楼,也不源于车水马龙的繁华,而是蕴藏在“乌超”赛场上那9支热血队伍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传球、每一声呐喊之中。
9月13日,“乌超”战幕拉开。走进球场,汗水与呐喊在此刻尽情挥洒。绿茵场上的他们,是一群因热爱而相聚的足球逐梦人。他们跨越年龄、突破职业的边界,用纯粹的热爱书写着属于乌鲁木齐的足球故事。
“乌超”的9支参赛队伍,犹如9幅风格各异却同样鲜活的画卷,勾勒出不同群体对足球共同的执着。米东区代表队中,既有讲台上的教师,也有课堂里的学生。
个体户刘进怀揣着对足球的热爱,在创业之初组建起米东区第一支足球队。随着球员力量的不断壮大,捷达通讯足球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此次,他带领米东捷达通讯足球队的11名球员站在“乌超”赛场上,这不仅是一名普通市民对足球热爱的诠释,更是一代足球人心中永不熄灭的梦想之火。
刘进说:“我踢球快30年了,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足球,特别欣慰。希望能把经验传给他们,让更多人感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
看台上,不少中年人穿着带有岁月痕迹的球衣——他们中有人曾梦想成为职业球员,如今虽不再年轻,却依然心系绿茵。他们一次次与年轻队员击掌庆祝,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的是对足球从未放下的深情。
“从小区里踢野球的孩子,到如今站在‘乌超’的赛场上,足球早已是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米东区代表队球员董晓兵笑着说道。
在水磨沟区代表队中,“年轻”是他们的代名词。队员平均年龄仅21岁。他们以“水与争锋,锐不可当;水区夺冠,势不可挡”为口号,不仅驰骋绿茵,同时践行着“体育为民”的理念,更与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共同书写水磨沟区的青春与活力。
水磨沟区代表队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法院书记员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后,仍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训练场;餐厅店主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后,便带上踢球装备,打开属于自己的“青春手册”;新疆师范大学校足球队队长展现着年轻的专业素养,在赛场上不断冲击对手防线;干果店店主担任守门员,他希望“乌超”能像新疆特产一样,把感染力与热情传递到全国。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让“乌超”的每一支队伍都散发着独特魅力。
在这里,没有绝对的输赢界限,只有热爱的无限延伸。每逢比赛日,来自各行各业的球员暂别工作与生活的琐碎,穿上战袍、踏上球鞋,在绿茵场上尽情释放自我。无论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已届中年的职场人;无论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守护城市的环卫工人——他们此刻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足球追梦人,也奔赴同一个目标:为热爱而战。
乌鲁木齐城市足球的“超”力量,从不在于技惊四座的表现或耀眼的赛绩,而在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因足球相聚、为热爱同行。他们用行动证明,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力量。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乌超”的9支队伍如同9束光,照亮了乌鲁木齐的足球之路,也温暖了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未来,这股“超”力量仍将继续传递,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共同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足球传奇。(记者陈彦仿 王畅彤)
来源:柳城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