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要说网络上最火,大家最关注的事情,那么当属西贝风波了。事情的起因想必大家都已熟知,就是罗永浩吃了一顿西贝后吐槽预制菜,而且价格贵等等。随后事件开始不断发酵,双方也是“唇枪舌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围观。
最近要说网络上最火,大家最关注的事情,那么当属西贝风波了。事情的起因想必大家都已熟知,就是罗永浩吃了一顿西贝后吐槽预制菜,而且价格贵等等。随后事件开始不断发酵,双方也是“唇枪舌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围观。
西贝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直营门店也有400家,能存活这么多年,说明西贝之前的口碑品质还是非常不错的。然而这次的事件,把西贝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为啥这次90%的网友都是一面倒支持罗永浩呢?
其实预制菜仅仅只是一个原因而已,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以下3点!
西贝的价格,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一碗面四十多,一道羊肉串快六十,一份莜面窝窝接近五十……不少网友调侃:“进西贝前得先看看钱包厚度。”“吃完不敢喊饱,怕别人说我凡尔赛。”因此西贝还被称为“西北菜中的爱马仕",但贵不是原罪,问题是“贵得有没有道理”。
很多人反馈,西贝的菜品虽然口味不差,但也没到“惊艳”的程度。同样的价格,在一些小众特色餐厅甚至五星酒店自助餐都能吃到更有记忆点的东西。而西贝的体验却逐渐“标准化”——一样的装潢、差不多的服务、雷同的菜单。当高价遇上“可预期”的体验,消费者的心理天平就容易失衡:“我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没吃到‘超预期’的东西?”
换句话说,大家不是不能接受贵,而是不能接受“贵得普通”。
西贝说自己菜单更新比手机系统升级还勤快,2025 年确实推出了羊肉地三鲜卷饼、西北秘制烤鱼这些新菜。但消费者实际吃到嘴里的感觉却不太对 —— 锡纸盒直接上桌,热乎是热乎,可总觉得少了点现炒的烟火气。有人形容说:"调味像流水线作业,不是齁咸就是寡淡,完全没有西北菜该有的魂儿。"
更尴尬的是,西贝一边说自己 "门店已无预制菜",一边又挡不住大家觉得 "吃起来像预制菜" 的吐槽。他们解释说中央厨房只送预处理的原料,比如切好的羊肉和莜面,但消费者不管这些,他们要的是 "现做" 的踏实感。西贝试销数据说新菜回头率 38.2%,远超行业均值,但现实是很多人吃一次就不想再来了,这种数据和体验的差距,说明创新没挠到消费者的痒处。
西北人是豪爽的,所以往往在大家印象中西北人吃饭也是豪爽的,大口吃肉,大口吃面,才是真的体现西北菜的核心,可西贝现在的装修越来越精致,价格越来越高端,把主力客群定位在月收入超 5000 元的中高收入家庭。这就把普通工薪阶层挡在了门外,而那些追求高端体验的顾客,又未必看得上西北菜。
有消费者直言:“现在的西贝,就像是一个穿着西装的西北汉子,虽然体面,但总觉得少了点泥土味儿。”还有网友说本来想去西贝吃一个特色西北菜,结果我吃到了“百元的航空简餐”。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其实还有其他问题,当然也不能说西贝没有优点,毕竟能开几十年确实也有他吸引人的地方。或许这次事件对于西贝是一场危机,但换个角度也许是又是一次机会,毕竟有句老话叫做“祸福相依”。
你们觉得呢?西贝到底值不值?你们还会去吃吗?是被它的某道菜留住,还是因为带孩子方便?或者已经转向其他更香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早妈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