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一声风笛长鸣,84701次货物列车驶入站场,乌海运转车间列尾作业员戈胜军戴好手套,快步向车尾奔去——这是当天他要摘卸的第1个列尾装置。
晨光初破
乌海东站上空仍是一片白茫茫的薄雾
调车机在站场内来回穿梭
进出站信号灯依次亮起
为列车指引方向
随着一声风笛长鸣,84701次货物列车驶入站场,乌海运转车间列尾作业员戈胜军戴好手套,快步向车尾奔去——这是当天他要摘卸的第1个列尾装置。
乌海东站作为包兰铁路的区段站,主要负责包兰铁路客货列车的到发、会让,以及海拉铁路小运转货物列车的编组、解体、改编等作业,平均每班有100余趟货物列车在这里进行中转、编组作业。
每趟货物列车最后一节车厢都会安装一个“尾巴”,学名是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列车风压,若遇到列车制动软管出现漏风、列车制动力不足等情况时,就会马上发出警报,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行车设备。戈胜军就是专为火车摘装“尾巴”的人。
别看这个‘铁疙瘩’体型小,但是有10多公斤重,它可是列车安全行驶的‘守护者’。
戈胜军仔细确认股道、列车尾部车号、列尾主机号等信息,熟练地拧开防脱链,对列车的列尾装置进行摘解,并用记录仪做好检查记录,整个作业过程一气呵成。
戈师傅,Ⅲ场8道25053次列车可以上线安装列尾。
车站值班员霍勇力下达作业指令后,戈胜军快步走向列尾检测台,开始测试列尾主机。
检测台上表示“合格”的绿灯刚刚亮起,戈胜军又一次提着“小尾巴”冲向列车尾部。连日来,乌海东站货运列车越发密集,一趟接着一趟,“小尾巴”也成了“紧俏品”,刚从一趟车上摘下,检测完马上又要装上新的货车,犹如接力赛一般。
驼峰楼,列尾作业员Ⅲ场8道进档作业挂列尾。
得到驼峰楼同意后,戈胜军开始为列车安装“小尾巴”。只见他紧固车钩凹槽、系好防脱链、拧紧手轮、连接风管、再次检查电池锁。最终,“小尾巴”被牢牢固定在列车尾部。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其实火车跑得快,它的‘尾巴’同样至关重要!
戈胜军嗓门大,说话间透着一股北方汉子的豪放,因为经常提拎列尾,他的臂膀和手掌异常粗壮,手掌中间还有着厚厚的老茧,是他辛勤工作的印记。
列尾作业员,上行始发66102次列车已编好,准备一台列尾。
刚返回列尾室的戈胜军又接到作业指令,他来不及休息,又投入下一场“战斗”中。
文图:马仲民 李昕晴 祝励
编辑:闫丰珺
见习编辑:宋佳宁
审核:何珊
来源:草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