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端着自家养了180天的湛江白切鸡上台,评委尝了一口就说“肉质太老”。
他端着自家养了180天的湛江白切鸡上台,评委尝了一口就说“肉质太老”。
“他不是我们广东人! 广东白切鸡要养够日子,皮脆肉紧才合格! ”全进华当场黑脸,把节目温馨氛围怼成了火药局。
这段“冠军哥哥硬刚评委”的片段,让这道白切鸡火出了圈。
全进华不是普通选手。
他是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哥哥,这次以“村席大厨”身份参加《炙热游戏·百厨大战》。
结果第一轮就栽了。
评委周晓燕夹了一筷子,皱眉:“不够嫩。 ”岳云鹏跟着补刀:“口感偏老。 ”
全进华当场炸了:“30天、60天的童子鸡? 我们广东人碰都不碰! 饭店用这种鸡做白切鸡,早被投诉关门了! ”
镜头扫过他紧绷的脸,台下观众席传来零星掌声。
这段视频被剪进节目预告,播出当天就上了热搜。
广东网友最先坐不住。
“本广州人震怒! 120天以下的鸡做白切鸡,那是亵渎! ”
“评委懂不懂粤菜? 白切鸡的魂就是鸡味浓、皮脆肉紧,嫩得没嚼劲那是炸鸡! ”
连广东本地餐馆老板都下场:“我们店只收150天以上的走地鸡,客人认死理。 ”
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吵翻了。
有人说:“口味不同而已,至于这么大火? ”
但更多人站全进华:“不是口味问题,是评委根本不了解地域饮食标准。 ”
美食博主“阿强吃垮广州”发了长文:“粤菜白切鸡有严格讲究,选鸡、浸煮时间、蘸料都有讲究。 用做快餐炸鸡的标准评白切鸡,就像拿速溶咖啡说手冲难喝。 ”
争议越闹越大。
有人翻出2018年四川火锅被外国评委批“太麻辣”的旧账,有人提起“甜咸豆腐脑之争”。
大家突然发现,这种架不是头回吵——总有人想用一套标准,管所有地方的口味。
有广东网友说得直白:“我们不是非要争谁对谁错,但至少得知道,人家的鸡养了半年,和你们30天的鸡,根本不是一回事。 ”
央媒很快发声了。
文章没提全进华和节目名字,但明眼人都知道说的就是这事。
核心就两句话:
一是评委别端着“标准答案”,得想想人家为啥这么做——湛江人爱180天的鸡,背后是气候、养殖习惯、吃了几百年的口味;
二是地域文化展示时,也别非说“我的才对”,但前提是得让人看懂你的坚持。
最后那句被转疯了:“美食的意义不是统一口味,是让不同的味道都被看见。 ”
现在再看全进华。
节目被淘汰后,他没骂骂咧咧,反而在社交平台发了个教程。
视频里他举着鸡笑:“很多人说不够嫩? 其实骨带点血才是正宗,蘸点沙姜酱油,香得很! ”
评论区一堆人学:“按你说的买鸡试了,确实不一样! ”
当年和他同场的岳云鹏,后来在直播间补了句:“可能是我没吃过正宗的,当地的味道有当地的道理。 ”
这场风波到现在还没完全消停。
但有一点挺清楚:
全进华的鸡可能不合某些人口味,但他说的是实话——那是湛江人吃了几辈子的味道。
就像有人爱吃甜粽子,有人非咸的不吃,本来没啥。
怕就怕有人觉得,自己吃的那个,就是唯一的“对”。
来源:玲姐的情感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