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子突然眩晕昏迷休克,检查发现血糖“爆表”,酮症酸中毒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2:11 2

摘要:小雅,28岁,是浙江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2024年10月的一个下午,她正盯着电脑屏幕敲代码,突然觉得头晕得厉害,眼前的字开始模糊。她想站起来喝口水,却腿一软,整个人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同事吓坏了,赶紧拨了120。送到医院时,小雅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医生

小雅,28岁,是浙江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2024年10月的一个下午,她正盯着电脑屏幕敲代码,突然觉得头晕得厉害,眼前的字开始模糊。她想站起来喝口水,却腿一软,整个人栽倒在地,昏了过去。同事吓坏了,赶紧拨了120。送到医院时,小雅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医生一测血糖,仪器直接显示“HI”——血糖超标,爆表了。进一步检查后,医生下了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危急。

ICU里,小雅昏迷了两天才醒过来。她睁开眼,第一句话是:“我才28岁,怎么会这样?”医生叹了口气:“你这病,早有苗头,可惜你没当回事。”小雅懵了。她平时觉得自己挺健康,怎么就突然“休克”了?更别提,这还是糖尿病的“急性发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雅的故事,看看这个年轻的女孩,怎么被血糖“爆表”推到了生死边缘。

小雅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大学学计算机,毕业后进了互联网大厂。她身高1米65,体重却只有45公斤,瘦得像一阵风就能吹走。她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但在代码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工作忙起来,她一天能坐12小时,眼睛盯着屏幕,手指敲着键盘,饭都靠外卖解决。她爱喝奶茶,每天一杯“全糖珍珠”,周末还喜欢熬夜追剧,睡到中午才起。

小雅觉得自己身体没啥大问题,就是偶尔头晕、口渴,尿多得像“水龙头”。她总安慰自己:“加班累的,多喝点水就好了。”她从没体检过,也没想过这些“小毛病”会跟糖尿病扯上关系。家里倒是有糖尿病史,外婆60多岁查出来的,可小雅觉得自己还年轻,病魔离她远着呢。直到这次昏迷,她才知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挑年纪,28岁的她照样中招。

小雅的经历听起来吓人,但背后有迹可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血糖高得离谱,身体“烧”出了毒素。小雅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我们一步步拆开来看。

小雅的血糖为什么会高到仪器都测不出?答案藏在她的日常里。她爱喝奶茶,一杯5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高达50克以上,热量轻松超500千卡。她还爱吃外卖,炸鸡、汉堡、炒饭,都是高糖高脂的“常客”。加上熬夜、久坐,胰岛素分泌跟不上,血糖悄悄爬高。

医生检测发现,小雅的空腹血糖超过33毫摩尔/升(正常值4-6),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正常值小于6.5%)。这说明,她的血糖不是一天两天高,而是长期失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出,年轻人得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在上升,尤其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996”人群。小雅可能早就得了糖尿病,却浑然不觉。

血糖高到一定程度,身体会“慌”。胰岛素不够,细胞用不上葡萄糖,就开始“烧脂肪”取能。这过程会产生酮体,一种酸性物质。酮体多了,血液变酸,身体就像泡在“酸水”里。小雅昏迷前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就是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研究显示,DKA多见于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大、感染或饮食失控时,也可能触发。小雅的医生推测,她可能是2型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加上最近加班太猛,身体“撑不住了”,酮体飙升,血pH值掉到7.1(正常7.35-7.45),直接休克。

小雅倒下的那一刻,血糖和酮体已经“联手”搞乱了全身。大脑缺糖,头晕眼花;血液酸化,心脏负担加重,血压骤降。她昏迷时,医生测出血钾也乱了,低到2.8毫摩尔/升(正常3.5-5.5),差点引发心律失常。杭州浙一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陈教授说:“DKA不及时治,死亡率能到5%-10%,年轻人也不能大意。”

小雅的症状不是突然来的。口渴、尿多、乏力,早几个月就有了。她总觉得“喝水就行”,结果让病情雪上加霜。血糖“爆表”不是玩笑,是身体的“红色警报”。

过去,大家觉得糖尿病是“老年病”,可现在,20-30岁的患者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超4.6亿,其中1/4是40岁以下。小雅这样的年轻人,为啥中招?原因有三:

第一,生活方式“透支”。奶茶、熬夜、久坐,胰岛素抵抗悄悄加重。第二,遗传“埋雷”。小雅外婆有糖尿病史,她的风险比别人高30%。第三,忽视信号。口渴、尿多、体重掉,这些糖尿病的“前奏”,年轻人总觉得“没事”,一拖就出大事。

DKA是糖尿病的“急症”,但不是“天灾”。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的李教授说:“年轻人得DKA,往往是长期不查血糖,病拖到失控。早发现,早管住,没那么吓人。”

小雅醒来后,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我差点见不到你了。”妈妈赶到医院,抱着她直掉泪。小雅说:“我就是想多赚点钱,怎么就把自己搞垮了?”是啊,谁不想拼一把?可拼事业,不能拿命换。

你有没有跟小雅一样的习惯?爱喝甜的,熬夜刷手机,觉得年轻身体扛得住?别赌了。口渴尿多不是小事,头晕乏力不是累的,查查血糖吧。别等到像小雅一样,躺在ICU才后悔。健康不是“以后再说”,是现在就得管。

小雅的教训让人揪心,但好消息是,糖尿病和DKA可以防。以下是几条实操建议,简单管用,记下来:

查血糖,别拖:口渴、尿多、乏力超两周,去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便宜又快。戒甜少油:奶茶换白水,外卖挑清淡,少吃炸鸡甜点。动起来:每天快走30分钟,或周末爬个山,胰岛素敏感性会好转。睡好觉:晚上11点前睡,熬夜是血糖的“隐形杀手”。定期体检:一年查一次血糖,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半年查一次。急症别硬扛:头晕、恶心、喘不过气,赶紧去医院,别等。

《糖尿病学》(Diabetologia)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能把糖尿病风险降40%以上。血糖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理它。

小雅现在出院了,每天测血糖,吃药打胰岛素。她戒了奶茶,开始跑步,瘦脸上多了点红润。她笑着说:“差点没命,我得好好活。”28岁,本该是人生最美的年纪,别让血糖“爆表”毁了它。

眩晕、昏迷、休克,不是吓唬你,是提醒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认人,年轻不是护身符。管住嘴,迈开腿,查查糖,别让身体的“警报”白响。你的健康,比啥都值钱。

参考文献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ic Ketoacido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02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KA in Young Adults: Rising Trends." 20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Diabetes Statistics 2023."

来源:健康日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