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乡插队知青对农村的贡献确实值得肯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并不为过。从相关资料和大量知青的笔记来看,当年的知青下乡运动在多个方面对农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知青自身带来了成长和锻炼。
下乡插队知青对农村的贡献确实值得肯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并不为过。从相关资料和大量知青的笔记来看,当年的知青下乡运动在多个方面对农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知青自身带来了成长和锻炼。
知青下乡运动对农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为农村带来了新鲜事物和先进的思想文化。在当时消息极端闭塞的农村,尤其是一些偏远农村别说火车就连自行车都没有见过。这些下乡知青们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农业技术、文化教育等方式,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农村文盲特别多,为了提高了农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大部分知青白天劳作,晚上义务对农民进行扫盲培训,这种教育方式也只有在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那些不了解真相对知青多有怨言的喷子,实在是不知道是当年的知青手把手教会了他们的父母会写自己名字的。
许多知青成为农村的“赤脚医生”、教师或农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当时的农村不仅缺乏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而且医疗水平也是相当落后,病死率、新生儿成活率都是相当高,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巫术治病的时代,是这些知青把先进的医疗理念带到了农村,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
最起码村村都有了赤脚医生、村村都有了教师,村村都有了农业技术人员,知青的到来并不仅仅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那么简单。那些认为知青抢了农民粮食的狭隘认知,如今依然会让人觉得可笑。
知青下乡运动是率先缩小了城乡差距的创举,不仅为一潭死水的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互帮互助行为也让农民拥有了自豪感。知青的到来不仅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还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播,帮助农村居民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生活质量。
然而,知青下乡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知青由于年龄小而缺乏经验,生活条件艰苦,甚至受到当地农民的排斥,这使得他们的经历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此外,由于“文革”期间政策的偏差,知青下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被动性和政治性,导致了劳民伤财的现象,损害了知青和农民的利益。
尽管如此,知青下乡运动的整体意义仍然不可否认。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磨砺了意志品质,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许多知青在返城后依然怀念农村,继续支持和帮助插队的地方,体现了他们对农村的深厚感情。
下乡插队知青对农村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仅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推动了农村发展,还在个人成长和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因此,将他们誉为特殊时代里“最可爱的人”是恰当的,既体现了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他们精神风貌的敬意。
尽管这些知青已经渐渐老去,但他们年轻时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的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一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试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做到?
现在的农村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大大缩小了城乡差别,但是当时那个条件下的艰苦,老一辈人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所以,网络上那些“喷子”应该多和你父辈交流才知道当年是多么的不容易。
来源:平原姗姗